环巢湖治理探索“合肥模式”
[摘要]一把管起上千个工程
一期16个大项目483个单项工程,二期98个大项目上千个工程,三期44个大项目,单项工程也是上千个,包括工程类、征地拆迁类和咨询类。这么多项目涉及到所有县市区、开发区,点多、面广、战线长、时间久,如何实行有效的管理,就成为摆在合肥市相关部门面前的难题。合肥市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解决了资金来源和过程管理的难题,走出了一条环巢湖治理的“合肥模式”,一把管起上千个工程。
创造性实施第三方巡查制度
合肥人意识到,巢湖综合治理必须要走制度管理创新之路。从项目谋划到竣工验收,全过程都实施制度化管理。
为推进工程进度,巢湖综合治理实行工程调度制度。工程建设实行“周报告、月调度、季检查”制度,承担建设任务的各责任主体及相关部门都明确了一名具体联系人,负责向合肥市发改委报送简报。
合肥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巢湖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项目众多,领域广泛,建设内容纷繁复杂,按照工作要求以及项目审批和监管程序,严把“三关”。
具体来说,一是把好项目“进口关”,对项目立项前规划、环评、土地预审等前置程序和项目建设内容从严要求,认真审查;二是把好“时间关”,在专家会审和充分论证基础上,对项目立项、可研和初设审批,坚持从快审批,特事特办,不误工期;三是把好“监管关”,多次参与项目集中调度、分县(市)区调度和专项调度,对项目推进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及时协调处理;主动参与市督查组,不定期开展项目建设现场督查。
在金寨路高速入口附近的一条僻静的小道里,巢湖城投在这里临时办公。每个月,这里都会召开一次第三方巡查工作汇报会,并对第三方巡查单位实施百分制测评。巢湖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胡厚军介绍,这是合肥市为规范工程建设,创造性地实施的第三方巡查制度,对示范区建设项目开展第三方巡查,要求项目实施单位对巡查发现的问题限时整改。
设立资金池 解决资金难题
胡厚军表示,大型湖泊治理是一场比耐力、比毅力、比智慧的持久战,史无前例大规模的综合治水壮举,需要时间,更需要资金支撑。
合肥市在工作方式上,创新环境治理投融资体制,统筹设立资金池,与国开行的合作为环巢湖治理打下了基础。自2012年开始,合肥市通过多渠道“融资”,创新型“融智”,提升规范管理资金水平,为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等重点项目提供资金保障。
合肥市政府副秘书长、环湖办主任高斌友介绍,2012年11月,经合肥市人大批准,合肥市政府成立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建设专项资金池,实行专户管理,专项用于工程项目资本金和债务本息偿付。
那么,资金池模式到底有哪些好处呢?巢湖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德润表示,“资金池首先解决了巢湖治理的可持续性问题,池子里的钱是一直在那里的,每年有近40亿用于还本付息和项目资本金,给了金融机构很大的信心,池子发挥了很强的杠杆作用。”
这些年里,环巢湖治理一直离不开国开行的身影。在融资审批流程的创新中,国开行安徽省分行和合肥市有一个集中办公的制度,各个相关单位集中到一起办公。
胡厚军介绍,为了高效快捷地拨付资金,合肥市将资金申报流程化,这样一来,资金能够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以最短的时间拨付出去,能够节省6道环节、5道程序。
通过创新银政合作机制、创设专项资金池、创新融资审批流程等工作方式创新,“工程首期拨付不超过3个工作日,其他不超过3个工作日。合肥形成了一种中医综合治理的方式,从而有效解决了巢湖治理的资金来源问题和治理的可持续性。”宋德润表示。晨报记者 余佼佼
新闻推荐
33年坚守只为那一份割舍不下的情
巢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巢湖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