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碧水蓝天白云, 打造全国最美省会城市

合肥晚报 2017-03-30 06:00 大字

○生态滨湖 郑成功 摄

去年12月中旬,在合肥高新区柏堰湖,大批来自北方的候鸟红嘴鸥在湖面上盘旋翱翔,时而俯冲,时而高飞,自然和谐的一幕吸引了不少市民关注。鸟类的本能选择,见证了合肥生态底色夯实的成果,也是合肥打造最美省会城市,建设生态文明,创造绿色繁荣最生动的注脚。

绿色,是合肥这座城市的鲜明符号。

从宋人“合肥巷陌皆种柳”之说,到清人“孝肃祠边古树森”之誉;从环城公园有口皆碑,到成为国家首批命名的3个“全国园林城市”之一……包公故里的爱绿传统古已有之、于今更盛。

今天的合肥,城区绿美相融,城郊森林环绕,城外绿海田园,一体化造林绿化新格局已经形成。

从国家园林城市到国家森林城市,从国家森林城市再到冲刺国家生态园林城,合肥的 “绿文章”越做越大。

按照计划,今年合肥将新建森林长廊228.8公里,新建公园游园60个以上。

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合肥将突出打造环巢湖大道、滁河干渠等沿线绿色风光带,强化外环高速等绿化廊道建设,推进柏堰湖、王咀湖、少荃湖等片区生态修复和综合整治,加快肥西三河、庐阳董铺、巢湖半岛等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建设,新建森林长廊228.8公里。

以扩绿造景、增花添彩为主线,打造花样合肥。

按照目标,今年将完成城镇园林绿化新增、改造面积960万平方米以上,新建庐州公园二期、四季花海C区等公园游园60个以上,进一步提升公园及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

统筹推进农村道路、河渠、水库、塘坝、庭院等绿化,完成成片造林5.4万亩。

打响蓝天保卫战

为了守护蓝天白云,合肥打响了一系列蓝天保卫战,如今,合肥的空气质量优良率达69.9%。

今年,合肥将进一步加强雾霾治理,重点推进工业“三废”治理,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提升挥发性有机物整治标准,完成禁燃区燃煤锅炉淘汰任务。

面对机动车及扬尘对大气的污染威胁,合肥将加强机动车路检、抽检和遥感监测,开展高残值黄标车技改;严控道路交通、施工工地、料场、裸露地面等扬尘污染,推进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全密闭运输。

此外,合肥将开展全域全面全年秸秆禁烧,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

城市保洁系统全面升级

合肥,城市将更干净整洁,一个深度清洁工程正在推动。

将推进水洗作业,构建国内领先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全面推动城市保洁系统升级,推进生活垃圾、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

同时,导入“城市装修”理念,规范店招标牌、户外广告、路名牌、指示牌设置,分批建成一批立面景观示范区域。还将新建2-3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3-5处规范的建筑垃圾处置场。

推行“河长制” 改善水环境

从2013年3月起,合肥全力推行“河长制”,深入推进重点河流水污染防治。今年,合肥将全面部署新阶段“河长制”工作,改善合肥水环境质量。

如今,“走河”已成为各级“河长”常态工作,河道管护公示牌上,“河长”姓名、责任部门、监督电话都显示其中,只要市民发现河流水质有问题,一个电话就能找到相关责任人。

从2013年开始,合肥全面实行的“河长制”范围囊括了南淝河、二十埠河、兆河、滁河干渠等18条河流,以及合肥市、巢湖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2015年更将主要河流及其支流全部纳入“河长制”管理,明确规定各县市区、开发区党委主要负责人为上述河流辖区范围内的“河长”,对所负责河道的日常管理、水环境持续改善和跨界断面水质达标承担领导责任。

在“河长制”实施过程中,合肥切实加强调度督查,每月通报各断面水质,指出存在问题,通报整改情况;完善责任机制,强化考核问责,这也促进了流域地区河道环境管理及水环境治理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

“河长制”实施4年来,巢湖流域水环境治理得到了长足进展,成为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一项重要举措。

围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今年,合肥市将全面部署新阶段“河长制”工作,实现“河长制”工作全覆盖。年底前,建立新的市、县区、乡镇、村居河长体系,并制定相关制度及考核办法,逐步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河湖管理保护目标。

合肥晚报 合肥都市网记者 谷薇薇

数读:合肥的绿色成绩

去年,合肥新增人工造林14.2万亩、城镇绿化1710万平方米;创建省森林城镇7个、森林村庄71个;肥西三河进入国家级湿地公园建设试点 。

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

●合肥创历史地完成造林120万亩,

●新增和提升城区绿化六千万平方米左右,

●营造了一千多公里长的城市道路绿化带,实现了出门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

●合肥人均公共绿地已经超过13平方米,相当于一间主卧室那么大的绿量。

生态环境改善,合肥鸟类数量和种类逐年增加,目前,合肥有各种鸟类约200种,

■备忘录

1992年

获首批“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上世纪80年代,合肥就享有“绿色之城”之美誉,环城公园是在原环城林带基础上建设形成的带状敞开式公园,被人们誉为“翡翠项链”,为合肥市获得“园林城市”奠定了基础,1986年被国家建设部评为全国优秀设计、优质工程一等奖,并被全国统编中学地理教科书引为范例。1992年底,合肥市与北京、珠海同获首批“国家园林城市”称号,掀开了绿色合肥崭新的一页。

2011年

史无前例的巢湖治理工程拉开大幕

行政区划调整后,合肥成为全国唯一一个环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省会城市。“城湖共生”、“治湖先治河、治河先治污、治污先治源”,秉承着这样的“治水”理念和思路,一场史无前例的巢湖治理工程拉开大幕。

2012年

合肥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出炉

合肥委托中国林科院制定了《合肥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确立了“江淮锦绣森林城、环湖魅力新合肥”的建设定位,提出了“一湖一岭、两扇两翼、一核四区、多廊多点”的建设格局,把环巢湖及其周边生态敏感区约4000平方公里的范围作为森林城市建设的关键区域。

2013年

环巢湖生态修复一期工程开工

2013年6月,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一期项目全面开工建设。

2014年

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在山东淄博召开的2014中国城市森林建设座谈会上,包括合肥、安庆在内的全国17个城市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继上个世纪摘得国家首批园林城市桂冠之后,合肥再圆新梦。

2015年

“十三五”生态规划初步出炉

2015年,合肥市“十三五”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编制基本完成。规划明确:到2020年,确保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土壤环境、辐射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完成各级部门下达的考核任务,初步形成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新局面。基本完成合肥市生态红线保护规划划定和《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拟定工作。

2016年

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完成江淮分水岭脊线区域、环巢湖沿岸、水源保护区等重点工程造林10.7万亩。推进滁河干渠风光带规划建设,新建和完善森林长廊242.3公里。积极申报滨湖、三河、庐阳三处国家级湿地公园,新建和提升城区绿化1000万平方米,新增公园游园、街头绿地35个。

新闻推荐

清明小长假出行交警蜀黍为您支招!

清明小长假将至,市民扫墓祭祖、踏青春游增多。市区和高速公路交通将会出现哪些情况?遇到道路交通拥堵,该怎样绕行?3月28日,记者采访了马鞍山交警部门,结合当前交通安全形势,以及往年清明节交通出行特点...

巢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巢湖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