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从环城到环湖 合肥尽显 生态宜居大城新貌

合肥晚报 2017-03-30 06:00 大字

2500年历史积淀了合肥丰厚的文化底蕴。

大拆违、大建设、大发展,搭建了合肥的大城框架!

工业立市,区划调整,科技创新,加入长三角……合肥,实现了从环城到环湖的蝶变,通江达海的梦想正变成现实。

几代人的努力,今日合肥,已成GDP增速最快的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尽显大城新貌。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比肩南京、杭州,意气风发的合肥踏上新的征程,用勇气与梦想,以“匠人”之心,“精雕”一座具有国际品质的生态宜居城。

“合肥晚报最合肥!”1957年创刊的《合肥晚报》,伴随并见证着合肥的成长,并将继续记录这座城市的日新月异!

城市框架

从“县城”到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 环抱巢湖,通江达海梦想照进现实

在憧憬中放飞理想,在憧憬中励志前行。

1952年,合肥成为安徽省会。从一座“环城”小城市,到如今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合肥的空间格局历经了从“环城”向“滨湖”,再向“环湖”的华丽转变,通江达海的梦想正演变成为现实。

老合肥人依然记得,在上个世纪60年代,合肥是一座郊区“环抱”城区,城区格局就像一座县城。到上世纪90年代,合肥以老城区为中心,向东、北、西南三翼伸展,形成“风扇形”城市布局。

2006年,合肥启动滨湖新区建设,城市开始向南扩张,“141”的城市发展战略,为合肥城镇密集区范围内构建一个主城、四个外围城市组团、一个滨湖新区的总体空间框架。

2011年8月,安徽实施行政区划调整,800里巢湖成为合肥的“内湖”,合肥发展掀开了崭新的一页,阔步走向环湖新时代。

从环城到环湖,从“141”城市组团,到“1331”市域空间战略,合肥在不断的成长。

如今,合肥正在迈向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

2014年9月25日,《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明确把安徽整体纳入长三角。其中,要求“提升南京、杭州、合肥都市区的国际化水平”,“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要建设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合肥为副中心,‘多三角、放射状\’的城际交通网络”。该指导意见21处出现合肥,首次从国家层面将合肥在长三角的定位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

不断扩容的城市格局,让合肥站在新的发展机遇上,合肥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巨变。一座朝气蓬勃,充满生机活力,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彰显的“大合肥”正在中国的版图上冉冉升起。

经济发展

主要指标陆续“进十强” 合肥成功“逆袭”

在拉大城市框架的同时,合肥筹谋产业发展,带动经济驶入“快车道”。如今成为中部地区经济增速最快的城市,伴随着城市格局不断提升,合肥始终坚持“工业立市”,迎来了发展“黄金时代”,主要指标陆续进入省会城市十强,合肥成功实现“逆袭”。

有几组数据在合肥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素有“家电之都”美誉的合肥,产业突破就是从家电产业开始的。2010年,全市家电企业累计完成工业产值突破千亿元,家电成为合肥第一个千亿产业。2011年,合肥超越青岛、顺德,成为全国家电最大的生产基地,并蝉联全国四大家电基地首位。

2012年,合肥装备制造业实现了突破。作为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生产基地,当年,合肥装备制造业产值突破千亿大关,成为继家电产业后第二个千亿产业。

2015年,合肥在新兴产业领域,依靠自身的不断努力闯出一条新路,全市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产业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完成1083.8亿元,成为继家电、装备制造产业后又一千亿新军。

2016年全市工业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升:新增第四个“千亿产业”。特别是规上工业产值迈入“万亿俱乐部”,成为合肥工业经济发展新里程碑。

…… ……

城市气质

从第一台VCD 到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新融入发展,成为城市DNA

如果说,工业是合肥发展的血液,那么创新,早已成为合肥这座城市的DNA,成为一种融入城市内涵的气质。

今年,2月27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暨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建设正式启动。继上海之后,合肥是国家正式批准建设的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在这个“国字号”的创新体系,将打造七大平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产生一批世界级的重大科技成果,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巨大提升,驱动我国从全球科技竞争“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代表国家水平的策源地。

厚积薄发,合肥以不忘初心的态度,始终坚持将创新融入城市发展,迎来硕果累累:

去年6月,合肥由建设“国家自主创新试验区”升格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同月,在第29届世界电动汽车大会上,合肥获“世界最具影响力电动汽车城市”大奖,是本次大会唯一获此殊荣的中国城市。

这种成绩还可以继续数来:

量子技术、“人造太阳”EAST多项研究位列世界前沿、国内规模最大的智能语音技术及产业的集聚发展基地、科研实力连续多年被《自然》杂志评为中国前列。

到“十二五”末,合肥市自主创新主要指标全部进入全国省会城市“十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增长到1056户,每万人发明专利授权量达15.3件,人才方面,在肥两院院士达81人,国家千人计划人才近200人。作为全国科教基地的合肥,用一项项实实在在的成绩,创造一个个“领先”和“第一”,又成为科技前沿的创新领跑者。

城市品质

从“环城”到“环湖” 合肥迈入“精品”时代

历经十年大建设,城市大格局大框架已经形成,城市建设已发生蝶变。合肥正在从过去量的扩张,转变为质量并重、精耕细作。从“环城时代”到“环湖时代”,建设精品城市成为合肥的必然选择。

过去十多年,合肥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2005年开始,合肥因一场大刀阔斧的“大拆违”引起社会关注。随之而来的2006年,“大建设”成为主旋律,建设成绩有目共睹:合肥南站启用,铁路交通枢纽基本形成;新桥机场正式启用,航线版图不断扩大;道路基础设施条件大幅提升,路网基本形成了“环形+放射+方格网”的总体格局,实现了“一刻钟”交通格局;轨道交通建设全面展开,1号线于2016年12月运营,2号线预计于今年6月试运营……

合肥用“大建设”搭建了城市框架,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如今的合肥正在开启“精品时代”,用一种“精耕细作”的态度,更加注重城市品质,更加注重塑造舒适宜人、富有特色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

2015年3月4日,全市精品城市工作推进会召开,会议要求全面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城市品质,以更高标杆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加快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

2016年5月,国务院批复《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进一步明确了合肥市新的定位:合肥是安徽省省会,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合肥晚报 合肥都市网记者 蒋瑜香

新闻推荐

巢湖水面上演“生死解救”

我市举行水上突发事件处置综合应急演练

巢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巢湖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