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有温度, 幸福 更有质感
○罍街夜市火爆 郑成功 摄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合肥正奔走在区域协调、城乡协调统筹发展的康庄大道上,让城市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
与上海打造双城关系“升级版”;圆梦地铁,创新轨道交通建设管理运营模式;突出老城风与貌,文化街区“最合肥”……2017年,合肥将继续推进协调发展,放大内外联动格局。
区域联动
和上海打造双城关系“升级版”
伴随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格局更强调跨省、跨区域的大区域发展,更注重空间和内容的全面开放。
2017年,合肥将加强区域联动发展,全面融入长三角,在交通设施、产业发展、金融服务、科技创新、人才交流等方面,深化与沪宁杭等城市联动发展,深入推动合肥上海双城合作。加强与珠三角、京津冀等区域交流互动。
聚焦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加快商合杭、合安客专等高铁建设,启动合宁、合六、合马等城际铁路建设前期工作。推进与长江中游城市群互联互通。推动合肥都市圈扩容升级,与芜湖、马鞍山跨江联动,与宁杭等都市圈对接互动。加强与皖北、皖西结对合作。
城市品质
打造“最合肥”文化街区
坚定不移闯出新路,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协调发展新理念已在包公故里“落地生根”,合肥人的幸福感和自豪感会大幅提升。今后,合肥将全力提高城市建设品质,争取国家级合肥滨湖新区尽快获批,以“创新+生态”为主题,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
2017年,合肥会加快新合肥西站、高铁南站南广场等重点项目建设。谋划推动骆岗通用机场、滨湖水上机场枢纽建设。发展地铁经济,创新轨道交通建设和管理运营模式,提高建设速度和运营效率,确保2号线下半年建成通车,3、4、5号线加快建设。
开工建设新合蚌路等工程,进一步优化国省干线路网结构,建成上海路、绕城高速改线等工程,推进阜阳北路高架北延、裕溪路高架东延、长江西路快速化改造等建设。加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提升水电气热等市政设施保障能力。
启动长江中路街区改造工程,实施老城隍庙片区、淝河片区等改造,突出老城区特色风貌和合肥历史记忆,整体打造一批有品位、有内涵、“最合肥”的文化街区。
瑶海、庐阳、蜀山、包河四个城区要加快转型发展,完善城市功能,全力打造国际化都市核心区、高端服务业集聚区、精品特色先行区和全省“辐射源”。
城乡一体
构建环巢湖美丽乡村示范带
协调发展要求实现城乡整体平衡,如今合肥各区域之间正在呈现你追我赶的喜人态势。
2017年,合肥将继续推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设立3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县(市)大建设,整合50亿元资金支持县(市)区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保障。实施新型城镇化规划,加强城乡规划和建设标准衔接,推动市政基础设施延伸,全 面提高县域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推进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建设三年计划,全年建成通车5000公里以上。开展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加快城乡公交换乘枢纽建设。开工建设环巢湖防洪治理等工程,全面完成水毁水利设施修复任务。推进乡镇建成区以及中心村整治建设,支持巢湖市开展美丽乡村整市创建试点,高水平规划建设环湖十二镇,加快构建环巢湖美丽乡村示范带。
同时,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进一步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质量和层次。完善县域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增强产业承载力和综合服务功能。
肥西、肥东、长丰三县加快与中心城区等高对接、融合发展,巩固提升全国百强县位次;巢湖市要彰显湖光山色特色品质,加快建成一座靓丽的明珠之城,庐江县要加快副中心建设,争创生态宜居、城乡统筹的新典范,共同冲刺全国百强县。
“高颜值”提升合肥国际都市风范
向外走,水陆空铁四通八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显著提升;向内看,街区路桥时尚靓丽,国际化大都市现代风范显现。合肥更加注重城市协调发展精细化,不断刷新着合肥颜值,提升着合肥的品质。
崛起交通枢纽
几年来,合肥对外交通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对外交通网络不断完善,与周边城镇群联系通道加密,综合运输能力大幅提升,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显著提升。
——新桥机场正式启用,航线版图不断扩大。新桥国际机场正式启用,开通国内外及地区客运航线64条,货运航线1条,通达国内外62座城市。
——公路网络布局不断完善,国省干线全面提升改造。合安高速扩建、机场高速、环巢湖公路等建设全面完工,合铜、合淮等5条国省干线公路改造全面开工。
——高铁网络不断完善,枢纽地位大幅提升。合蚌客专、合肥铁路枢纽南环线、合福高铁相继开通,商合杭客专启动建设,合肥南站启用,铁路交通枢纽基本形成。
——港航设施建设加快,货运量增长翻倍。合裕线、店埠河、派河整治一期工程等航道整治完成,引江济淮工程积极推进,合肥港综合码头二期主体工程建成。
勾勒大城风范
几年来,合肥城市道路建设马不停蹄,城市路网体系不断完善,公共交通建设快速推进,城市交通格局基本形成。
——道路基础设施条件大幅提升。市区道路长度达到了2140.29千米,道路面积5849.88万平米,人均道路面积达到了16.4平米。路网基本形成了“环形+放射+方格网”的总体格局。其中快速路建设成效突出,长度达316.3公里,合作化路高架、阜阳北路高架、铜陵路高架、包河大道高架、徽州大道高架等5座高架腾空而起,全市九大高架与畅通一、二环路网无缝衔接,真正实现了“一刻钟”交通格局。
——轨道交通建设全面展开,公交都市初显成效。轨道交通1、2、3号线相继开建,同步开展轨道交通4、5号线路前期研究工作。1号线已正式运营,2号线预计2017年试运营、3、4、5号线陆续全面开建。
“两化进程”加快
“十二五”以来,合肥市工业化率由“十一五”末的41.1%提高到44.1%,提高3个百分点;
过去三年时间,共培育市级以上“一村一品”专业村(乡镇)178个,发展农民合作社225个、家庭农场150家,培育乡村旅游精品线路10条,星级农家乐175家。合肥乡村旅游接待量和乡村旅游收入一年达到2600多万人次和30亿元。
打造现代生活
用超前的眼光,打造现代化市政。几年来,合肥市政公用设施坚持适度超前城市经济发展的模式,取得了显著成绩。
——市域城镇供水系统基本建成,主城供水设施取得跨越式发展。供水范围扩大,实现向长丰、新桥机场、吴山和杨庙等周边乡镇供水。合肥市扩建六水厂,新建七水厂,新增供水规模80万m3/日。合肥全市总供水能力约180万立方米/日,日最大供水能力150万立方米/日。
——供热能力提升,服务范围扩大至市城区范围。合肥市区集中供热面积达2000多万平方米。供热范围由二环内区域、政务区、经开区、高新区扩大到整个合肥市城区范围,服务范围覆盖不断扩大。
——供气能力提升,管道基本覆盖主城区并向四周辐射。全市天然气供应量达到7.73亿立方米,城市气化率96%,天然气普及率83%。
■备忘录
●2006年3月16日 合肥开启大建设元年
从2005年开始,合肥因一场大刀阔斧的“大拆违”而引起了世人的关注。
一年后,一个载入合肥发展史册的日子--合肥“十一五”大建设首批工程动员大会隆重召开,在嘹亮的进军号中,开始迎来合肥建市史上最大规模的建设时期。
这一年,安排建设道路115条、桥梁27座,道路总长180公里,拉开了合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序幕。
●2006年11月15日 滨湖新区巢湖岸边崛起
10年前,这里是一片岗冲起伏的贫瘠土地,地图上甚至找不到名称;10年后,一个有着“国际范儿”生态宜居的魅力新城,矗立在巢湖岸边。滨湖新区的快速崛起,正是合肥市跨越赶超的有力见证。
合肥滨湖新区启动区首批项目开工建设,按照“世界眼光、国内一流、合肥特色”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轰轰烈烈地拉开了大建设的序幕。这将使合肥成为全国唯一一座滨湖省会城市,合肥人濒湖、通江、达海的梦想开始实现。
如今,滨湖新区早已走出2平方公里的局限,扩展到196平方公里,南依巢湖,北靠南二环,西接沪蓉高速公路,东临南淝河,成为合肥走向长江、拥抱长三角的水上门户。
●2011年11月20日 开创无红灯快速路网时代
“畅通一环”改造正式通车画上句号,不仅实现了一环路的全程畅通,更为合肥引入了一个全新的交通理念。一环路通行全线穿行速度可达60公里/小时。同时,下穿桥、上跨桥,为城市道路解决人、车抢道矛盾提供了范本。“畅通一环”还像一个大纽带,使分布于城市各个方位的高架桥连通起来,原本孤立的快速路系统就开始织丝成锦,相互建立了联系,开创了合肥的无红灯快速路网时代。 合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框架已基本形成,“环状加方格网”的路网格局愈加完善,城市各组团及滨湖新区之间联系更加紧密、通畅。
●2013年10月18日 “九龙腾空”拼出全城高架版图
大湖名城,九龙腾飞!全程8.05公里的铜陵路高架,迎来了全线贯通,这是“大建设”高架桥项目集中建设的收官之作。7年栉风沐雨、披星戴月建设,9座高架桥合肥版图强势崛起。
九大高架桥网状辐射、沟通组团、衔接重点干道和片区。与一环路、二环路和中环路三大环形路网以及一批重要主次干道有序衔接,高架之间又根据道路实际情况互相衔接,构建起合肥城区强劲跃动的交通大动脉,使合肥城市路网也由过去的“环形加放射”升格为“三环七射加方格网”,路网布局更加科学、合理、顺畅。
九大高架,蜿蜒纵横,成为合肥动脉路网的强劲支撑。
●2014年9月25日 合肥定位长三角副中心城市
随着《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标志着合肥正式加入长三角,合肥发展进入了新纪元,掀开了与长三角城市合作共荣的新篇章。
事实上,《意见》出台之前,安徽包括合肥融入长三角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歇。
2010年3月26日,浙江嘉兴召开的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次市长会议,正式接纳合肥为长三角经济协调会的会员城市。这是安徽省的城市第一次成为长三角城市。
如今,新的国家规划中明确提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要建设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合肥为副中心,“多三角、放射状”的城际交通网络,更是第一次把合肥的长三角定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备受国内外关注。
●2014年11月12日 合肥全面跨入“高铁时代”
合肥高铁南站首趟动车组G7684列车从呈“粉墙黛瓦、五岳朝天”建筑风格的南站发车,驶往浙江宁波,这标志着合肥铁路枢纽这座新建的现代化客站正式启用,这意味着合肥正式跨入“高铁时代”。
备受瞩目的合肥南站投入运营后,一举融入全国铁路运行版图,奠定合肥全国综合性铁路枢纽之地位。合肥南站,与上海虹桥、杭州东站、南京南站并列为“华东地区四大枢纽车站”。京福线、沪汉蓉线、商合杭线、合九线等多条客运专线和城际高速铁路逐步在此交汇,合肥南站的启用将加速合肥阔步迈向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
●2016年12月26日 “地铁时代”开启梦想成真
合肥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二期工程开通运营,标志着合肥乃至安徽城市公共出行步入轨道交通新时代。
根据规划,“十三五”时期,合肥市将力争建成轨道交通1号至5号线,运营线路将达到170公里,基本形成中心城区轨道交通骨架。此外,合肥轨道交通包含2号线东延、3号线南延、4号线华南城支线,以及6号、7号、8号、9号等线路在内的下一阶段远景规划项目正在报批。未来,合肥将形成一张覆盖全市、四通八达的地铁交通网。
新闻推荐
别担心 这只是演习
巢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巢湖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