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描绘创新发展 大美画卷
合肥之美,创新抢眼。
回望过去,创新已成为合肥的一张耀眼名片,“创新之都”、“创新高地”的称号享誉海内外。
展望未来,随着上个月国内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开工建设,合肥创新又将增添一个强力“引擎”,合肥市委市政府的相关规划,已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未来创新的大美画卷。
经济发展创新驱动
加快打造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升级版”;向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进发;巢湖湾将建科技创新大走廊;北航开建“合肥科学城”,打通政产学研用;创建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业”基地;“合肥制造”成支撑城市发展基石……未来,经济社会处于创新转型升级的战略关键期,在经济发展上进入工业化后期新阶段,合肥将更加突出创新驱动发展。
在项目设置上,尤其是在“十三五”时期,创新领域合肥将结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为合肥这座城市定位和总体发展目标提供支撑;与全省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做好衔接,努力在全国省会城市排名中争先进位;根据“在中部崛起中闯出新路”的要求,继续擦亮创新型城市这张名片,进一步提升城市在国内外创新版图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近期具体目标是:到202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5%,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2件,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2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5%,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1600户,打造10个左右具有国际重要影响力的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成高水平、高层次新型协同创新平台10个以上,建成国家级研发机构超过100家,建成众创空间50家、孵化器100家以上,面向国内外引进200个左右高层次人才团队在合肥创新创业。
合肥创新路径更加明晰
围绕一系列目标的实现,合肥的创新路径也更加清晰。
制度上,探索完善科技创新制度,围绕政府职能转变、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激励等方面推进制度创新,加快建立符合市场规律的创新制度。探索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自主权改革、重大创新平台建设与运行管理模式等一批改革试点。
体系上,建设新型协同创新平台,加快推进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合工大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等新型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研发一批国际尖端技术,孵化一批具有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产业上,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技术攻关,突破一批制约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瓶颈。规划建设量子产业园、公共安全产业园等,推进国家级新能源汽车应用示范城市、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试点建设,加快实施光伏新能源推广应用示范。
创业上,构建大众创新创业新机制,完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基地+产业集群”的创新创业梯级孵化体系,建成10个以上国家级众创空间。举办青年创业创新大赛、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等,选拔一批“创客之星”进行跟踪扶持,树立创新创业导向作用。
人才上,继续优化人才政策环境,实施一批人才引育计划。包括实施高层次人才创业团队引进计划、庐州英才培养计划等,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200个左右、创新创业领军人才200名左右,培育产业创新团队200个左右、本地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00名左右。
■备忘录
1974年
中国第一台窗式空调合肥造,出自合肥天鹅空调器厂,地址就在合肥五里墩立交桥下。
1976年底
全部国产化的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在合肥诞生,电子部命名其为DJS-050。1977年4月23日,该机演示成功,中国人第一次听到了“微型计算机”的名字。
1993年
世界第一台VCD在合肥诞生,一个合肥人的小发明,既在中国家电史上为“合肥造”画上了浓重一笔,又为全世界爱好电影音乐的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听享受。
1998年
世界第一台仿生洗衣机由合肥荣事达集团成功研制。
21世纪初期
合肥拥有三所国家实验室和四座重大科学装置,是仅次于北京的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布局重点城市,也是全国首座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
合肥上世纪八十年代被确定为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拥有“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等国家级重点科研设施,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达到33个。
合肥还是WTA(世界科技城市联盟)会员城市之一,除首都北京以外,合肥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布局最密集的城市。
21世纪初期
世界首个人造“小太阳”在合肥诞生,使我国迈入磁约束核聚变领域先进国家行列。
2010年
国内第一条纯电动公交线路在合肥诞生,是合肥公交集团开通的18路公交线,由30辆纯电动车组成,是世界上第一条纯电动车公交线路。此后,合肥新能源汽车推广合肥领跑全国。2016年,在第29届世界电动汽车大会上,合肥获“世界最具影响力电动汽车城市”大奖,是本次大会唯一获此殊荣的中国城市。
2013年
世界首个生物经济实验区在合肥扬帆起航,位于巢湖半汤。
2016年
中俄超导质子联合研究中心落户合肥,将研制我国首个紧凑型医用超导回旋加速器治疗装置,建成我国首个超导回旋质子治疗公共平台,并在合肥建造先进水平的离子医学中心。
2016年
我国首个服务机器人获得世界冠军。
中科大自主研发的机器人 “佳佳”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台特有体验交互机器人平台。而科大研发的“可佳”填补了中国智能服务机器人领域空白,连续三年在国际服务机器人标准测试保持第一,是我国首个服务机器人世界冠军。
2016年
全球首颗科学实验量子卫星“墨子号”胎生合肥,来自合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彭承志团队承担了“墨子号”的有效载荷研制工作。
2016年
6月,合肥由建设“国家自主创新试验区”升格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2017年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建设,聚焦能源、信息、材料、生命、环境、先进制造六大领域,预计中心将于2020年基本建成;2030年成为国际一流水平、面向国内外开放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我国科技长远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合肥是继上海之后,国家正式批准建设的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此外,科大讯飞填补我国在智能语音领域研究空白。
合肥新型显示产业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创新能力最强、产业链最完整的产业集群。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制造的世界最大超高清显示屏达110英寸。
在合肥联宝,有一支600多人的研发队伍,聚集了国内外笔记本领域的高端研发人才,并已经建成18个业界先进的研发实验室,全球每销售8台笔记本电脑就有1台是联宝制造。
智能穿戴、运动健康已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安徽华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智能手环等系列产品,已成为中国第一、全球第二大可穿戴智能设备及互联网服务提供商。
我国首台X射线口腔CT诊断机由合肥企业研制——合肥美亚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智能色选机、工业检测装备和高端医疗装备,成为亚洲最大的光电识别技术研发生产企业。
燃气轮机是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中科合肥微小型燃气轮机研究院自主研制的微小型燃气轮机,中国首台0.1MW、0.2MW、1MW微小型燃气轮机已在合肥研发成功。
合肥芯碁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研发成功集成电路65纳米制版光刻设备,填补了国内无掩模光刻设备的空白,已被中电科集团、航空航天集团等使用。
……
合肥晚报 合肥都市网记者 杨赛君
创新驱动硕果累累
发明专利申请:
●由“十一五”末的138件增长到2217件,增长15倍;
●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由163件增长到1544件,增长8.5倍,户均由12.5件提高到46.8件,翻了一番多。
●建设院士工作站总数达25个,在肥工作的两院院士由51人增加到81人,“千人计划”由26人增加到195人。
●获得国家科技奖励45项,较“十一五”时期增加18项;
●获安徽省科技奖一等奖82项。
●量子通信、铁基超导等原创性成果在全球产生重大影响;
●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并多次进入世界十大科技进展,雷达、智能语音、低温制冷、核聚变与核安全等技术水平位居世界前列,燃气轮机、65纳米制版光刻设备、五轴联动高档数控系统等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取得重要成果。
●各类研发机构超过1000个。
●新增国家、省部级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253个,总数达536个(其中国家级54个)。
新闻推荐
星报讯3月25日上午,庐江县冶父山旅游推介暨合肥-冶父山旅游直通车首发仪式在冶父山景区广场举行。据悉,合肥-冶父山旅游直通车于2017年3月25日正式开通运行,为合肥市民欣赏美丽自然的冶父山美景提供...
巢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巢湖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