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我们只有一个家,那就叫“大家” ——含山县清溪镇半湖村安置点纪实

马鞍山日报 2016-07-06 08:47 大字

通讯员 田斌锋 张文倩

7月5日上午,在含山县清溪镇半湖村村部安置点,9点过半,村妇女主任蔡丹凤才吃上早饭,一盒方便面还没扒两口,几位村民找过来,情绪激动地围住了她,等她安抚完,面已经凉了。

这些天,对于蔡丹凤和她的同事来说,吃饭晚点、睡眠不足、用沙哑的嗓子安抚群众、协调秩序,已是常态,但他们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

从6月30日到现在,51岁的蔡丹凤已经连轴转了6天,大家几乎忘了,她的家也在7月1日那天“没了”。

自6月30日20时起,含山县境内普降特大暴雨,24小时内降水量达330毫米以上。7月1日早,7000多亩的清溪镇半湖圩全线漫堤,半湖行政村下辖21个自然村里有16个泡在了水里,这其中,就包括蔡丹凤所在的村子。

参加抢险的镇村干部来不及喘上一口气,就又投入到转移救援、灾民安置等工作中去。由于挨家挨户的通知和劝说耽误了时间,撤离时,蔡丹凤只带了几套换洗衣裳。“洪水淹没了1楼,我让家人把屋里的东西尽量搬上2楼,然后就紧急撤离了,现在家还在水里泡着,也来不及回去看一眼。”说起家里的情况,蔡丹凤仍然满心牵挂。

将家人转移到娘家暂时安顿之后,蔡丹凤就又投入到村民安置的工作中去。作为村里的妇女主任,蔡丹凤和其他村干部一起,各自包片安抚受灾群众,3个自然村、几百人的生活保障和精神安抚工作,都系于她一身。安置点缺少女性穿的衣物,就在昨天,一个女村民找到她,说自己衣裳都湿了没法穿,她二话没说把自己最后一套换洗衣裳送给人家。

“谁见过这么急这么大的雨?水说来就来,哪里是人力能抵挡的?这种时候我们更要互相体谅,互相理解。你们先安顿下来,其他事情日后肯定会处理的。”已经在村干部岗位上退下多年的半湖村老书记代祥珍家也被洪水吞噬,但灾后第二天,70多岁的她就自发来到安置点,劝说情绪激动的乡亲。她说,“村里的人我都熟悉,我肯定要来的。”

“大娘你需要什么?我帮你拿。”说话的是半湖村90后大学生村官陈佳丽。陈佳丽家在庐江,当她在含山县半湖圩防汛一线忙碌的同时,庐江也在遭受洪水的侵袭,然而对于家乡,她只能在心中牵挂。她说:“汛前给家里打了个电话,这些天就没有联系了,不知道他们怎么样了,听说庐江的灾情也非常重。”

安置点现场,陈佳丽和小伙伴们主要负责的是人员登记和物资发放,物资来了,她们二话不说就去搬去扛;村民来了,她们迎上去帮助登记、提供物资;白天,不分早晚地和村民聊天安抚,提供服务;晚上,她们挤在一起,躺在凳子拼成的“床”上休整。几天下来,不仅是身体上的疲劳,更饱尝了个别村民的不理解乃至指责谩骂。尽管受了不少委屈,她却没有什么怨言:“大多数村民理解和支持我们工作,毕竟失去了家园,个别人情绪激动我们非常能理解。”她说,这几天,最感动的是一些村民自发帮她们做其他村民的工作,最开心的是部分情绪激动的村民终于理解了他们,她说:“我只想尽我一点力,让他们心里好过一些。”

在半湖村安置点,有一对兄弟同时出现在救灾现场,但是他们基本上没有交流。哥哥王胜道是镇上干部,是个闲不住的热心人,他熟悉村里情况,哪个地方声音一大,他就跑过去看看,忙前忙后,嗓子都说哑了,而在不远处,在县公安局工作的弟弟王大明默默地看着哥哥,他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维持秩序尽心尽力,只是到了休息的时候,兄弟两人才交流几句。7月4日傍晚,王胜道在含山工作的儿子王非给老爸打来电话,简单说了几句后,王胜道哑着嗓子说:“儿子让我这个老爸不要忙,他也在后方为防汛做贡献啊。”

天灾无情人有情,前所未有的洪水面前,无数像蔡丹凤、代祥珍、陈佳丽、王胜道、王大明一样的人们顾不上自己的“小家”,大家将仅有的点滴温暖挥洒在救灾一线,汇聚着重建家园的希望,让“大家”更和谐、更圆满。

新闻推荐

“看到他们的身影,我们心里很踏实”

(上接第一版)在含山县林头中学的安置点里,临时党支部的23名党员同样忙碌在服务安置群众的第一线。“我们支部有医生、有民警、有机关党员、有农...

巢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巢湖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