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人民的好支书 ——记含山县环峰镇三龙村党总支书记尹建平

马鞍山日报 2016-07-17 08:38 大字

尹建平(左)走访慰问老党员

人民的好支书

——记含山县环峰镇三龙村党总支书记尹建平

本报记者王 燕黄洪涛通讯员 刁筠波

半山半圩,易旱易涝。这就是含山县环峰镇三龙行政村。自然条件虽差了点,但是这些年来三龙村发展的步伐可一点不慢:进村的路不再坑坑洼洼,山上的堤不再松松垮垮,圩里的田不再大小不一,一直闲置的荒山也大规模种上了茶叶和经济林,就连过去长期被杂树杂草占领的山脚地也摇身一变成了良田。

曾经的穷乡僻壤,而今蒸蒸日上。村民们说,这都离不了村党总支书记尹建平。

然而,三龙村更美好的明天,“尹书记,看不见了!”

7月11日晚,55岁的尹建平在昏迷近7天后永远地离开了。在他倒下的前5天,他在洪水肆虐的大坝上,用坚守和担当,完成了最后一次“战役”:为4000多名群众守住了3000多亩良田。

一生“不说多话”的他,却几次三番劝说村里人回来建设家乡

尹建平的工作履历并不复杂,除有两年外出打工,他退伍后的33年,有30年是在村里工作。

1995年,原龙庙村党总支书记去世,组织上为新书记的人选犯了愁,于是找到了村里的老书记王传江,“我当时就想到建平,小青年,高中生,退伍回来,人又比较本分老实,是非常合适的人选。可当时他人在无锡,组织就派我到无锡去找。他一开始并不是很愿意,我把村里情况给他说,做了不少工作,他还是同意了。”77岁的王传江回忆。

尹建平的“书记生涯”就此开始了。

与大家打交道的次数多了,村民们越来越多地感觉到,这个书记“话少、要强、人实在”。可在王传江看来,村书记“话少”可不利于做复杂的群众工作,好在他要强,有种“干一个事就要干成”的信念,所以大家慢慢对他还比较信服。

1996年,全水景自然村的刘安全大学毕业了,正打算去外面的世界闯荡一番的他接到村干部捎来的口信,让他去村部一趟。找他谈话的人就是尹建平。

“他知道我要毕业,早早就留意了,找我是想叫我留在村里教书。因为此前村小里都是民办教师,没有一个大学毕业生,他就说学校需要你这样科班出身的人,你毕竟是本地人,在外面教书不如在家教书,就为了村里的孩子。可我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好不容易考上了学校有了去城里工作生活的机会,哪还愿意再回来?于是我在婉拒的时候就随口说村小离家太远来回不方便。”刘安全回忆。

刘安全回去后,尹建平想到了村部里的一个小隔间,那本来是置放水泵等器材和杂物的房间,也是当时的老村部里唯一没有人办公的空房。他找来几个人,将里面的东西一件件搬出来后,又来到了刘安全的家,并高兴地说房间腾好了,就在村小旁边的村部里。

看着眼前这位长自己十几岁的村书记,20多岁的刘安全被深深打动了,他没想到自己随口说的一句托辞竟被如此认真对待。过了段时间,尹建平和村小校长一起,带着刘安全一起去镇教办办手续,正式办理前,尹建平对刘安全说,你就踏踏实实在这干,我们尽量给你提供方便。

这三次谈话,对刘安全此后的成长起了很大作用,也让刘安全将尹建平当成了自己的老大哥,甚至是忘年之交的兄弟。“可能是担心我的心没安下来,尹书记经常来找我,关心我的工作、生活情况,总叮嘱我要把孩子教好。后来时间长了,我心也静了,我们关系慢慢不像是一个村书记和村民,而是像朋友。看到他每天踏踏实实为村民做事,我就想了,我们老师也要踏踏实实把孩子教好。这20年,我常常把他当成一个标杆在做人做事。”刘安全说。

尹建平用真诚打动的何止刘安全一人?村民裴善银过去一直在外做小吃生意,2000年后慢慢想让生活更稳定一些,就和朋友商议着在外面找个地方开个小厂。不知从哪得知消息的尹建平不止一次劝他,既然想干不如回家承包荒山,既能整治环境又能给部分村民带来就业机会。

可从农村出去的裴善银怎愿轻易回来?他回忆,那两年尹建平一见着他就要说这个事,反复劝说了多次。2005年,离乡多年的裴善银在徐庄自然村承包了500亩荒山,改造后种上了茶叶,如今村里有近200人在山场打工,一年人均能挣七八千块钱。

11年过去了,裴善银对这位村书记的诚意深有感触。他说,尹书记劝我回来时,句句真心实意。决定回来后,有许多手续要办,他带着我们一个一个跑,一件一件结;在土地流转中遇到与村民之间的矛盾,他起早摸黑上门做工作,一点点感动人家,有一户村民他甚至做了快一年的工作。茶种上了,尹书记也没忘了我们,雨多了他要问;雨少了,他也要问。

尹建平最近一次劝村里人回村做事,是今年1月,对象是唐村自然村的唐传亮。在外做生意的他拗不过老书记,就回来了。或许是常年在外做生意的缘故,缺少做群众工作经验的唐传亮遇到事多的时候,常常有些心浮气躁。尹建平也留意到了这一点,一发现有苗头,就及时找唐传亮谈话。他常常说,现在这个年代,行政村里没有太多轰轰烈烈的大事,就是些平凡的事、琐碎的事,只要把这些小事做好了,往大了说是对得起党和群众,往小了说就是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既然回来了,那做事就要负责。

“他一个话不多的人这样几次三番找我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三龙,为了三龙的村民。”环峰镇纪委副书记杨晓峰说。作为镇里的包村干部,少话甚至木讷的尹建平是如何用韧劲和诚意感动群众的,他一直看在眼中。

一生“不愿出头”的他,铆足了劲头跑镇跑县跑项目

环峰镇各村每年的述职大会上,代表三龙村“露脸”的总不是尹建平。各类评优评先的名单上,他的名字也很少见。在杨晓峰的印象中,尹建平一般不愿干“出头的事”。

不图名、不图利的尹建平只图干事。

对于地处偏远的三龙村来说,进县城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没有一条像样的大路。2008年,尹建平带着村两委班子跑遍了三龙的24个自然村,挨家挨户动员群众集资修路,同时跑到镇里积极申请国家村村通工程专项资金。当这条长约6.8公里、总投资120万元的水泥路竣工的时候,4000多位村民无不拍手称赞。此后,他又带领村民陆续修起了长约8公里的水泥路和多条砂石路,连通了所有自然村的进村道路。

尹建平一直记着自己刚当上书记时,“师傅”王传江曾语重心长地对自己说,在农村尤其是三龙,关键就是要把水利修好,因为村民们种田全靠当家塘,一旦天不下雨,庄稼就要遭殃。

2009年,他跑到镇里申请资金,带领群众开挖了尹黄和两洼两口大塘。

2011年,他又多次跑镇跑县争取了3000多万元的资金,将村里的田地改造成了标准化农田,整治了150亩的当家塘坝、两个百亩荒滩和沟渠,不仅新增了千余亩耕地,还让“田成方、路成网、渠成形、涝能排、旱能抗”的愿望成为现实。

2013年,他争取到了200万元的国家扶持资金,将厂湾到宽刘段800米长的圩堤彻底整治了一番。

2015年,县水利局拨付30万元专项维修资金用于解决黄道庵水库大埂渗漏问题,此前,小荒圩的防汛道路也已修筑完成。

还有新建的标准化村级活动场所和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和今年即将动工的三龙到大西圩的张公集道路……

一个行政村能在短短几年内争取实施这么多项目,绝非易事!

有人劝尹建平,“农村建项目争取难,实施也难,群众矛盾常常有,群众工作又不好做,你何必这么积极?”他回答,“没项目三龙怎么发展?三龙的所有变化都要靠这一个个项目。难争取就多跑,矛盾多就做工作。”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城镇拆违专项行动·

▲拆除前▲拆除后▲拆除前▲拆除后▲拆除...

巢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巢湖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