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脱贫可以“定制”帮扶“套餐”任选

马鞍山日报 2016-06-08 09:15 大字

(上接第一版)

自从家里多了这么多新成员,老卫的心思全放在它们身上。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伺候这些“宝贝疙瘩”,配食、喂水、添食……每天两次,不敢怠慢。看着这些鲜活的小生灵,老卫心里乐滋滋的。

“四个月就能下蛋了,到时候把它们放到后山林里,搭钢构棚子,拉铁丝网,争取明年规模扩大到3000只。资金不足,镇里的帮扶干部帮我争取扶贫资金。”等鸡蛋卖出了钱,把30多年前建的房子翻新一下,对于来年摘掉穷帽,摆脱贫困,老卫信心满满。

岗位扶持,从打工者到村两委后备干部

十来天前,铜闸镇太湖村刘井村村民刘华东还是一名外出务工人员,如今,他的身份变了,成了太湖村后备干部。这一角色的改变,得益于太湖村党总支书记谢大勇的帮助。

这些年,刘华东家连续遭到了挫折。2006年刘华东当兵退伍后,跟亲戚到天津搞装修,头几年当学徒,没挣到什么钱,妻子就开始闹腾,没多久离婚了,儿子判给了他。2014年底,父亲刘义刚骑着三轮电瓶车停在路边,被后面驶来的渣土车撞到了,伤到左下肢,被迫截肢,丧失了劳动能力,家里的顶梁柱轰然倒塌了。住院期间,花光了跟亲戚借来的16万元。而撞人的渣土车属于“三无”车辆,肇事者也家境贫寒,只拿出了3万元,一下子,整个家庭陷入困境。

上有失去劳动能力的父亲需要赡养,下有嗷嗷待哺的儿子需要照顾,两头不能照应,这让外出务工,背井离乡的刘华东一筹莫展。

“精准扶贫,因人施策”。村支书谢大勇逐户走访摸底时就想,刘华东当过兵,在部队还入了党,小伙子精明能干,条件也不错,村两委也缺人,何不把他作为村后备干部培养。

谢大勇就跟刘华东的父亲刘义刚商量此事。刘义刚和儿子沟通后,权衡利弊,刘华东愿意回来试试。谢大勇把刘华东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指导他学习规章制度,熟悉业务流程。

5月31日,记者在太湖村秸秆禁烧工作站见到刘华东时,他刚从田里巡查回来。自从5月19日,秸秆禁烧工作启动以来,他主动请缨,每天前去秸秆禁烧工作站报到,去田间地头巡查秸秆禁烧。“每天早上8点来报到,晚上10点巡查结束,每半个小时巡查一次。”刘华东说。

“虽然在村里上班的收入没有打工收入高,但在家门口工作,一能照顾父亲,二能呵护儿子,心里踏实多了,等以后转正了肯定会好点。”刘华东对谢大勇的安排比较满意。

再苦再累,日子总要一天天地过。刘华东表示:“等稳定下来后,看看有没有适合自己的脱贫产业,要依靠自己的双手,多挣钱,争取把家里欠下的债全部还掉。”

兜底扶持,从低保户到村保洁员

“当村里的保洁员,见到垃圾就打扫、收集起来,放到垃圾收集点,活不重,既能锻炼身体,又有工资拿。”自从2014年当上了村里的保洁员,铜闸镇太湖村汪卫村的低保户马金兴逢人便高兴地说道。

马金兴今年74岁,是村里的低保户,主要负责汪卫村1公里长水泥路的清扫和村庄保洁。“现在村子大变样了,乱扔乱倒的少了,自己干着也有劲。”马金兴说。

低保户家庭生活困难,而马金兴老两口,年事已高,老年人常有的疾病他们都有。产业扶持不现实,岗位扶持干不了,针对这一户的情况,太湖村两委找准症结“拔穷根”,聘请马金兴为村保洁员,既能解决他的实际生活问题,又能解决农村卫生保洁问题。

“除了低保外,干保洁每月还能领到150元,自家种点蔬菜,生活足够了。”马金兴说。

在太湖村,像马金兴这样的保洁员还有15位。平时不仅有事可做,更多了一份经济收入,生活上有了保障,可谓两全其美。

相比马金兴,五保户张先宏的日子要艰难一些,因为他连住所都没有。张先宏今年64岁,独自生活,一只眼睛已经看不见了,没有住所,只好在侄子家的楼道里安了一张床,算是住所。有人提议把他送到敬老院去,但两个侄子觉得脸上挂不住,但也无经济能力给叔叔搭建新房。根据他家情况,村干部给张先宏申请了危房改造资金2万元。今年5月初,新房破土动工,5月底,两间40平方米的小屋建成,总共花了3万元。

“镇里拿钱为我购买了煤气灶、床、电风扇等生活用品,用不了几天,我就可以搬进去住了。”张先宏做梦也没有想到,年老了还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住房。

“困难户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困难户缺什么,就购买什么。”含山县铜闸镇人大副主席韩朝东说,精准扶贫必须一家一户因贫施策,从“千篇一律”向“私人定制”转变。争取2016年底,太湖村基本脱贫,确保2016年底,铜闸镇所有贫困户按现行贫困标准全部脱贫,并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新闻推荐

关于整合马鞍山市中等职业教育资源的建议

●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马小林目前马鞍山市中职院校数量偏多,有马鞍山技师学院、皖江职业教育中心学校、马鞍山工业学...

巢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巢湖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