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陷巢州”传说略考

巢湖晨刊 2016-03-02 10:14 大字

□方克逸

民间传说是最早的口述文学之一,由神话演变而来但又具有一定历史痕迹的故事。马克思曾指出:好的神话具有“永久的魅力”。在巢湖、合肥一带,久有“陷巢州,涨庐州”的民谚。“陷巢州”的传说,是人们口头上流传并见诸文字的关于此事的传闻故事,它深刻地打上了巢湖地域的烙印,具有不可替代而极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

屡见经传:

“陷巢州”文献篇

“陷巢州”的传说,最早见诸文字是干宝编撰的怪异故事集《搜神记》。干宝是东晋知名史学家。《晋书·干宝传》说:干宝有感于生死之事,遂撰集古今神祇灵异人物变化,名为《搜神记》。《搜神记》全书二十卷,共有大小故事464个。故事大多篇幅短小,情节简单,设想奇幻,极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如:《董永》、《嫦娥奔月》等名篇。《搜神记》是一部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故事的小说集,开创了我国古代神话小说的先河。其中卷二十《龙儿救姥》一文,可谓首次记载了“陷巢州”的传说。全文原文如下:

古巢,一日江水暴涨,寻复故道。港有巨鱼,重万斤,三日乃死。合郡皆食之,一老姥独不食。忽有老叟曰:“此吾子也,不幸罹此祸。汝独不食,吾厚报汝。若东门石龟目赤,城当陷。”姥日往视。有稚子讶之,姥以实告。稚子欺之,以朱傅龟目。姥见,急出城。有青衣童子曰:“吾龙之子。”乃引姥登山,而城陷为湖。

宋代刘斧编撰志怪传奇集《青琐高议》,现存前集10卷、后集10卷、别集7卷,共计148篇,多系辑录前人著作,或经刘斧略加改写而成。《青琐高议》后集的开篇之作,就是《大姆记——因食龙肉陷巢湖》,可以说是《搜神记》中《龙儿救姥》一文的“升级版”。全文如下:

究地理,今巢湖,古巢州也。或改为巢邑。一日江水暴泛,城几没。水复故道,城沟有巨鱼,长数十丈,血鬣金鳞,电目赭尾,困卧浅水,倾郡人观焉。后三日,鱼乃死。郡人脔其肉以归,货于市,人皆食之。有渔者与姆同巷,以肉数斤遗姆,姆不食,悬之于门。一日,有老叟霜鬓雪须,行步语言甚异,询姆曰:“人皆食鱼之肉,尔独不食悬之,何也?”姆曰:“我闻鱼之数百斤者,皆异物也;今此鱼万斤,我恐是龙焉,固不可食。”

叟曰:“此乃吾子之肉也,不幸罹此大祸,反膏人口腹,痛沦骨髓,吾誓不舍食吾子之肉者也。尔独不食,吾将厚报焉。吾又知尔善能拯救贫苦,若东寺门石龟目赤,此城当陷。尔时候之。若然,尔当急去无留也。”叟乃去。

姆日日往视,有稚子讶姆,问之。姆以实告。稚子欺人,乃以朱傅龟目,姆见,急去出城。俄有青衣童子曰:“吾龙之幼子。”引姆升山。回视全城陷于惊波巨浪,鱼龙交现。

大姆庙今存于湖边,迄今渔者不敢钓于湖,箫鼓不敢作于船。天气晴朗,尚闻水下歌呼人物之声。秋高水落,潦静湖清,则屋宇阶砌,尚隐见焉。居人则皆龙氏之族,他不可居,一何异哉!

同是“陷巢州”传说,《大姆记——因食龙肉陷巢湖》不仅比《搜神记》中《龙儿救姥》描述详尽,而且突出了老姆的魅力。老姆所以不食鱼的理由是:“我闻鱼之数百斤者,皆异物也;今此鱼万斤,我恐是龙焉,固不可食”。这样,就使她的行为具有较强的理性色彩。文末段云“大姆庙今存于湖边”,并有接续《大姆续记——盗贼不敢过巢湖》一文,张扬了大姆“兹盖神之明正,不容盗贼践其境也”的形象。

从《搜神记》中《龙儿救姥》,到《青琐高议》后集《大姆记——因食龙肉陷巢湖》,“陷巢州”故事情节总体上是一脉相承的,说的都是龙王“陷巢州”。而另有天帝“陷巢州”的故事,则很少为人们所关注。清李恩绶编纂《巢湖志》“纪闻”部分,记载了“天帝版”陷巢州故事:

巢州居民争取水族以食。其后腊月二十五日,玉帝游历诸天,召北极紫微帝问曰:“巢州善恶何如?”北极奏曰:“巢民害物无数,日久冤深,非连地荡为太湖,不足赎累年残忍罪。”玉帝曰:“可。”北极退召真武曰:“巢民造恶,令全城陷没,汝速奉行!”真武曰:“千里之广,未必一一皆然,容臣下问地祇。”回奏北极曰:“彼州神祇已奉敕矣。”真武又力请自差天罡神审验。天罡化为大鳖,浮游水面。官即差人捕取,百姓亦然,天罡回奏真武,又请自降,化一道人,沿街乞水七日,家家腥秽,最后一家号焦婆,水独清净。问之,婆曰:“我一家三口,久厌腥秽,蔬菜而已。”真君曰:“吾非人也,此地将荡为湖,汝宜速往他所!”婆依言他往。未几,雨水横发,州果陷。真君复降,敕焦婆命主此湖。数日婆卒,遂为神。因名焦湖,从婆姓也。

“天帝版”陷巢州故事,李恩绶仅注“见《好生合编》”,不知所本,但是确认了焦婆为人品德和身份地位,进而对“陷巢州”故事的流传具有重要意义。

“陷巢州”的传说,可见上述诸多文献版本,这对一个民间故事来说,是极为罕见而确凿其事的。与此同时,“陷巢州”的传说,还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关注,演绎成精美的诗词华章。早在唐代,大诗人罗隐游览巢湖,即留下七律《中庙》一首:“临塘古庙一神仙,绣幌花容色俨然。为逐朝云来此地,因随暮雨不归天。眉分初月湖中鉴,香散余风竹上烟。借问邑人沉水事,已经秦汉几千年。”南宋著名词人姜夔游巢湖,首创《平调满江红》,开篇即是“仙姥来时,正一望千顷翠澜”。明末清初大画家石涛,对“巢湖地陷”更是深信不疑,他在《巢湖图》上题有“波中遥望凤崔嵬,凤阁琳琅台壮哉。楼在半空云在野,橹声如过鹤声来。巢湖地陷赤乌事,四邑水满至今灾。几日东风泊沙渚,途穷对客强徘徊”诗句。清邑庠生杨于芳则有诗云:“沧桑本是异流言,龙漠蜺高自天竺。尼父由来怪不语,书非恒理安可读。及今目睹见奇征,始信天地多翻覆。闻说当年赤乌陷,昔也为陵今为谷。”这些脍炙人口的诗词华章,无疑佐证了“陷巢州”传说的经典文献。

口耳相传:

“陷巢州”民间篇

民间传说是中国民间口头叙事文学。它不是人物传记和事件实录(其中可能包含着真实历史的某些因素),而是通过口头流传的艺术创作,对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千百年来,“陷巢州”的传说,更多的是一种口耳相传、大同小异的民间故事。

《小白龙怒陷巢州府》,是笔者搜集整理的一篇民间故事,在众说纷纭“陷巢州”中似可自成一说,曾于1980年代始发于《富民报》等报刊。全文曾分别刊于1993年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安徽分卷巢湖卷《巢湖的传说》、1999年版安徽科技出版社《巢湖》图书。2015年由笔者编写为《焦姥遗爱古巢州》,载入巢湖市文广新局所编《巢湖故事》一书。

庐剧奇葩:

“陷巢州”传承篇

1959年,在全国文艺界向建国10周年献礼之际,由巢县庐剧团排演的庐剧奇葩《陷巢州》,面向社会公演。这部当时被称与黄梅戏《天仙配》相媲美的庐剧,在巢湖及周边地区合肥、芜湖、马鞍山和南京等地演出了800多场,引起如潮好评。

据安徽知名剧作家、曾任合肥中心文化馆长张岳先生回忆:20世纪50年代初期,时任安徽省委宣传部长的陆学斌,十分关注“陷巢州”的民间传说,多次强调焦姥蕴含着一种舍己救人的精神。他呼吁:“我们为什么不把这种精神编成戏剧好好地宣传一下呢?!”当时,巢县隶属合肥市管辖。根据合肥市委的要求,庐剧《陷巢州》剧本力求符合民间传说的情节,即通过小白龙歌颂见义勇为的精神,通过玉姑和焦姥赞美老百姓淳朴善良的美德。

庐剧《陷巢州》剧本由张岳执笔,巢湖有汪俞堃、李乐群、毛明玉等人参与修改。经过精心创作和多次修改,《陷巢州》这一神话故事传说更趋于丰满,构思更巧妙,剧情更生动,道白和唱词水平都有更大提高。《陷巢州》的剧情主要是:

古时候,旱魔天女魃在巢州恣意作恶。州官黄霸天趁机搜刮民脂民膏,他以祈雨为由,在天女庙内设坛欲将民女焦玉姑焚身祭天。时值东海小白龙路过巢州天界,见之顿起恻隐之心,遂私降甘霖,使焦玉姑免遭殒身。此举违犯天规,触怒了天女魃。魃为加害小白龙,骗取了天帝敕旨,将小白龙削职拔鳞,打落凡尘。小白龙跌落幸遇玉姑母女相救,寄居焦家养伤,并与玉姑结为兄妹。

为使玉屏山一带百姓免除旱荒,小白龙夜开龙潭,使得枯潭生津滋源。州府黄霸天欲独霸龙潭,被小白龙挫败,怀恨在天女庙内设下机关,企图谋害小白龙。此时天女魃再次欺骗天帝,二请敕旨,率天兵天将,将小白龙腰斩于龙潭。

黄霸天又欲霸占焦玉姑,愤怒的玉姑与之巧妙周旋。玉姑惊闻小白龙遇害噩耗,哭倒在龙潭边。

小白龙托梦玉姑和焦姥,在焦家母女的帮助下,小白龙得以重显威灵,返回天庭申诉,沉冤终于昭雪,并携来天河之水将巢州沦陷为湖,即巢湖,亦名焦湖,使黄霸天一伙歹人葬身湖底。焦姥、玉姑母女因舍己救人,自身未能脱险,化作姥山、姑山矗立湖中,传为千古佳话。

庐剧《陷巢州》自1959年首演,至1979年重演,20年间风雨历程,无疑是“陷巢州”传说的传承与光大。“陷巢州”传说源于民间,通过创作庐剧《陷巢州》升华,又反馈于社会。该剧由李道周、郑静荣、水曼丽、马长才、宋忠武等实力派演员精彩演绎。剧情从天上至人间展开冲突,即小白龙与天女魃,焦玉姑与黄霸天的冲突,演绎了惩恶扬善的主题。特别是由于注重营造诗化的意境,通过人物的唱词和表演,体现出人、景、物的和谐统一,生动形象地宣传了巢湖独特的民情民俗和山水风光,达到了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

新闻推荐

中庙“面对面”宣传居民养老保险新政策

晨刊讯 “听了你们的细心讲解,我们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新政策有了更详细的了解。”中庙街道居民缪宏华高兴地说。3月3日,中庙街道社保工作人员“面对面”地耐心讲解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新政策。 为了...

巢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巢湖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