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猜想之二“第六产业”能让农民增收吗?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6-02-02 09:03 大字

核心提示: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近日发布,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再次被写入一号文件。文件提出,促进农业产加销紧密衔接、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推进农业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提升,让农民共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培育农民增收新模式。

时针往前拨动一个月。 2015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同样明确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三产融合”发展之路,并就发展产业融合方式、培养产业融合主体、完善产业融合服务等方面做出了全面部署。

事实上,虽然推进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出炉不久,但在基层,相关实践早已进行多年。中央之所以就此专门下发指导意见,力挺产业融合发展,意味着这场变革不同寻常。

我们不禁要问,究竟什么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生在中国农村大地上的这场产业融合大潮,能给9亿农民带来什么?

本报记者陆杨

现象:不少农民尝到甜头

春节前,一场罕见的“霸王级”寒潮席卷全省。皖南山区普降大雪,降温惊人。石台县青年小郑的心也一直揪着:“大雪封山,路不好走,外面的客人进不来可咋办? ”

小郑名叫郑齐鹏,今年23岁,是石台县仙寓镇大山村村民。这个村位于风景秀美的仙寓山风景区,因村里土壤硒元素含量高,被誉为“中国富硒第一村”,中央电视台曾专门就此做过报道。

2014年10月,小郑大学毕业后回到老家,在家人支持下利用当地旅游资源开办了农家乐,为慕名而来的客人提供住宿、餐饮等服务。为什么开办农家乐?小郑的回答很干脆:传统农业不赚钱。

在小郑眼里,祖辈们守着山场茶园和少的可怜的耕地 “看上天脸色”挣钱的模式已经落伍。“我父亲以前就靠种茶、卖茶养家生活,十分艰难。 ”小郑说,农民从土里刨钱不仅辛苦,而且利润很低。

“茶农把茶叶卖给茶商,茶商加工包装后再卖给消费者,利润已经被分流了。茶农为什么不能直接自己种茶、加工包装,再把茶叶直接卖给消费者呢? ”小郑想到了这一点,并马上行动。

如今,小郑不仅经营着农家乐,还承包了30多亩茶园,自己加工包装茶叶,卖给来此旅游的客人,并且申请了自己的茶叶品牌。去年春茶上市时,他家的富硒茶叶一度供不应求。

盘算起一年来的收入,小郑没有直接透露,但他表示,目前的住宿、餐饮、导游、茶叶、土特产等各项收入加一起,“肯定比以前父辈挣得多。 ”小郑说,茶叶的生产、加工、销售环节都由农民自己做主,利润率大大提升了。

“知道你正在走产业融合之路吗? ”记者问。“什么是产业融合?我只知道这条路给我自己、给我们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农民都愿意走这条路。 ”小郑回答道。

尝到产业融合发展甜头的还有淮北人赵健。2011年,赵健来到合肥大圩镇承包了30亩土地,开始了红心火龙果种植。由于他创造性地搞起了“火龙果采摘游”项目,目前他家每亩地每年的利润达到了4万元。

“把城里人吸引到我这来采摘,我还顺带出售我自己加工的火龙果酒,产业链拉长了,利润自然上去了。 ”赵健谈起自己的创业路时颇有感触地表示,农民是时候向第二、第三产业要利润了。

专家:产业融合带来无限可能

其实,郑齐鹏和赵健选择的就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

“所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狭义上说就是传统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以及服务业形成一个产业链进行融合发展,农户能分享到产业链延生带来的增值收益。 ”安徽大学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常伟介绍道。

常伟举例对此作出解释:一斤普通葡萄在田头的价格不过几元,加工成葡萄酒之后身价就会倍增;而如果是一个有品牌、有有机认证的葡萄,身价则进一步提高。假期到郊外葡萄园里采摘、休闲,不仅使市民得到田园之乐,也让农家获得可观的收入。

“赵健的火龙果园就是这种模式,是一个典型的通过完善加工、销售、服务等环节,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撬动大市场的生动案例。 ”常伟介绍,农村种葡萄的收益远低于提供采摘游玩服务带来的收益,产业融合发展效果立竿见影。

产业融合还有另外一个称呼——“第六产业”,这是日本农业专家提出的概念。据了解,第六产业是指通过鼓励多种经营,即不仅种植农作物(第一产业),而且从事农产品加工(第二产业)与销售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第三产业),以获得更多的增值价值。 “1+2+3”等于6,“1×2×3”也等于6,这就是“第六产业”的内涵。

之所以要提出产业融合发展,常伟认为,这是农业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产物。新常态下对农业要有新认识,也要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民增收寻找新出路。农业本身就具有多功能性,不仅有生产功能,也有生态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等功能。每一种功能都会衍生出无限可能。

“推进农村产业融合是新常态下我国农业农村转型发展的根本选择。 ”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副局长刘明国这样表示,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促进工业和服务业的管理、技术、资本、人才等现代要素更多更紧密地融入农业;有利于扩大农村产业规模和就业容量;有利于打造我国农村经济升级版,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聚焦:政策扶持尚未到位

业内普遍认为,农业现代化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的系统工程,仅仅依靠传统农业生产产生的效益,难以支撑其建设重任。因此,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可以说是找准了症结所在。但是,要落实相关决策,推动产业融合发展,资金是一道绕不开的坎。

全椒县种粮大户刘传明对此深有感触。 2013年,他流转了300多亩耕地,从事粮食种植,但当年利润很低。 2015年,他又遇到了罕见的“卖粮难”,投资亏损了很多。

“我想着自己办一个米厂,自己产粮,自己加工,自己销售,哪知道需要的投资实在太大,我想贷款,最终也没下文。 ”刘传明告诉记者,由于没有贷款,亏损又太大,他已经决定缩小土地流转规模。

霍山县与儿街镇凡冲村村民李其和同样被融资难限制住了融合发展的想法。 “我原本准备搞家庭农场,流转山地,种树养鸡,搞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发展之路,哪知道被过高的预算难住了。 ”李其和说,如今他已经转行开起了饭店。

除了资金外,当前严格的土地制度也让很多试图进行产业融合发展的农民感到“束手束脚”。临泉县姜寨镇姜寨村一家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先生曾向本报反映,他合作社的仓库因划入政府征地范围而被拆迁。

拆迁后,李先生试图重新找地建设仓库,却处处碰壁。 “农村的耕地不准建房,乡镇的建设用地有严格限制,我的仓库根本找不到地方建。 ”李先生无奈,政府支持合作社发展,为什么不多在用地上做一些扶持呢。

“由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刚刚起步,无论是金融相关产品、服务还是政策,对产业支持都处于不自觉地分散探索阶段,尚缺少专门的政策和产品。 ”农业部官员张红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常伟也表示,农民要成为产业融合发展的最大受益者,但农民受制于资金、文化、市场判断、政策等因素,无法参与其中的现象很常见,值得引起重视。常伟认为,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这个阶段政府给予一些政策扶持是必要的。

趋势:模式多样电商崛起

“虽然政策落实需要时间,但这不会太久。可以预见的是,产业融合程度会进一步提升,目前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会有新发展。 ”常伟如是说。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赵海曾将当前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进行了总结。一种是以郑齐鹏等为代表的“地产地销”模式。这种模式是农户主导型,其依托当地农户开发当地资源,既延伸了产业链条,又开发了农业的多功能,让产业的增值收益完全留在了农村、留给了农民,是产业融合的一种典型案例。

“在未来,城市郊区、旅游景区等区位优势明显的农村,会有更多农民选择这种模式。 ”常伟猜测,未来合肥、阜阳等中心城市周边,各大景区周边的农村会在政策倡导下涌现这种尝试。

第二种是农民合作社主导型,是指在产业链建设中,依托农民合作社兴办加工和流通,将产业链条逐步由生产环节向加工和流通环节延伸,最终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态势。农民合作社主导型主要包括合作社办加工模式、农超对接模式、农社对接模式等。

记者注意到,安徽省各地正在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专业合作社,在2016年,这种趋势不会减弱。可以想象,会有更多的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出现。农村地区的土特产品会源源不断地通过合作社走进消费市场。

赵海所说的第三种模式是龙头企业主导型,是指在产业链建设中,依托农产品加工或流通龙头企业,向前延伸产业链条,建立生产基地并与农民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将产业链条覆盖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全过程,最终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态势。

常伟认为,在一号文件精神的指引下,龙头企业会获得更多政策支持,从而更愿意与农民互动,由此带动“订单农业”创新发展,农产品滞销等老问题将会慢慢化解。

最后一种模式是新近出现的“互联网+农业”模式。这种模式是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物流手段,将农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产品的销售半径延展至全国乃至全球,大幅度减少产品流通的中间环节和交易成本,是产销对接的典型模式。

巢湖市半汤镇的三瓜公社就是这种模式的代表。三瓜公社以“线下体验、线上销售、企业引领、农户参与,基地种植、景点示范”为模式,围绕民俗、文化、旅游、餐饮、休闲等多个领域,综合现代农特产品的生产、开发、线上线下交易、物流等环节,探索出一条信息化时代的“互联网+农业”之路。

“这种模式最大的特点是依托互联网平台实现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直接对接,使生产者得到了流通环节的全部增值收益。 ”常伟预测,随着农村光纤的普及,农民使用互联网销售农产品将会更加便捷,未来一年,农村电商将会迎来发展红利。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出现,让单打独斗展惯了的农民在产业融合大潮中抱成了团。 常勇 摄

新疆且末县大力扶持红枣储藏、加工、经销龙头企业,延长红枣产业链,助力农民增收。丁建明 摄

新闻推荐

五项服务关怀特殊家庭

日前,巢湖市凤凰山街道结合计生特殊家庭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不断创新帮扶方式,通过开展“五项服务”,做到“五个及时”,让计生特殊家庭不再孤单和失望。该街道制作“爱心联系卡”发放给计生特殊家庭...

巢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巢湖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