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春走基层·江淮年韵闹新春

安徽日报 2016-02-09 15:18 大字

“狮王”献瑞满堂彩

■ 本报记者 钱定果本报通讯员 檀志扬

“咚咚锵,咚咚锵……”2月4日下午3点,怀宁县秀山乡观铺村大礼堂内,传来阵阵锣鼓声。一身红装的狮童向现场观众拜了一拜,迅即跃上舞台。他手拿绣球,引着两只红色狮子快速舞动。在舞台上红幔布、红灯笼的映衬下,舞狮如精灵一般,闪转腾挪,使现场的喜庆气氛一下子达到了高潮。新春佳节来临之际,观铺村邀请老艺人一亮绝活,为当地老百姓们奉献上一道丰盛的迎春“大餐”。

“我们村的舞狮有几百年的历史,狮头小、舞高狮,要求狮头往上顶,表现出步步高、讨头彩的喜庆气氛。 ”52岁的村民孙实华告诉记者,近年来,由于村内务工人员多,人口流动大,传统的舞狮表演渐渐荒废,尤其是带头领舞的“狮王”已经很难找到。在沈阳打工的老孙自幼学过舞狮,看着村里的老狮头被弃之一边,无人来舞,便下定决心要恢复这项传统技艺。恰逢今年怀宁县第二届村级春晚2月3日在观铺村举行,孙实华返乡后,便提前一个星期和十几位乡亲们重整舞狮队,他们用竹篾扎狮头、上红漆、练步伐,经过一阵紧张的训练,终于把节目打磨得有模有样。

记者在现场的大屏幕上看到,孙实华带领的舞狮队表演节目叫“舞狮闹春”。和着鼓点,老孙手舞“狮头”,在狮童的引领下先拜四方,然后一跃而起,争抢狮球。一只普通的狮头在他的手上耍得活灵活现,俨然是一个新时代“狮王”的形象,现场的村民们也大呼过瘾,叫好声此起彼伏。 “这个节目朴实、接地气,看着真来劲! ”村民丁希阳感叹道。

怀宁当地特有的怀腔、怀书也在观铺村春晚上亮相。一阵打鼓声起,怀宁县公岭镇美德黄梅戏剧团的范德虎一开腔便赢得满堂喝彩。

红火的日子欢乐地过

■ 张荷香

春节,是一个古老的约定,年复一年如期而至,哪怕相隔千山万水,人们必定要回家团聚;春节又是一年新的憧憬的开始,无论过去是好是坏,它总是寄托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愿望。

春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神圣而欢乐的。从腊月开始,江淮大地,城市乡村,一夜之间仿佛变了个样。处处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家家户户贴“福”字、贴对联,备年货。人们喜气洋洋,穿新衣,走亲戚,道祝福,看花灯,一片欢乐祥和的景象,让游子们再也按捺不住思念的乡愁,千里迢迢踏上回家的路。

春节最开心的事莫过于“闹新春”,长长的鞭炮响起来,大红的灯笼挂起来,欢乐的龙灯舞起来,喜庆的锣鼓敲起来。“舞龙头”“耍狮子”“威风锣鼓”“划旱船”“扭秧歌”,万众踩街过大年;社区新春趣味运动会庆新春;徽剧表演、京剧联唱、歌曲舞蹈等节目轮番上场,让大家看得如痴如醉。闹新春,闹社火,闹花灯,唱大戏,办春晚……正月十五“闹元宵”,把春节的喜庆热闹气氛推向了高潮。

辞旧岁,闹新春,迎新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给亲朋好友送上一句感谢,道上一份祝福,让我们一起带着温暖和力量,走进充满希望的新年。

歌舞助兴过大年

■ 本报通讯员 毕 滔本报记者 吴江海

从除夕开始,黄山市屯溪区黎阳IN巷街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古戏台上,徽剧表演、京剧联唱、歌曲舞蹈等节目轮番上场,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驻足观赏。

IN巷由黎阳老街改造而成,是集娱乐休闲、特色美食、徽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特色街区,也是年轻游客最爱去的地方。从除夕至正月初七,这里每天都安排了文艺演出,参与演出的100多人都是本地文艺爱好者,有的是老师、企业员工,有的则是社区居民、城郊农民。

作为屯溪民间文艺活动的热心人,郑紫珊过了小年就没歇过一天,舞台设计、服装准备、场地联系、节目排练、联络协调等许多事情,她都要逐一过问打理。这次,她带领“阳光艺术团”承担了黎阳IN巷春节期间的大部分演出节目,她自己每天演出节目也有三四个。许多志愿者也主动帮忙,承担春节期间文艺演出的剧务工作。

《梨花颂》《大唐贵妃》……精彩的演出不时博得观众阵阵掌声。在台下,成宝华是一位特殊的观众,她也是艺术团的成员,年前在一次排练中突发脑梗,病情稍有好转后,她又回到社区参加排练,期间多次犯病。艺术团的同伴们商量后,强制要求她回家休养,可演出时她还是偷偷跑来现场,帮着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春节是阖家团圆的传统节日,与家人团聚还是为游客演出,成为许多演出人员无法回避的选择。“阳光艺术团”舞蹈队队长胡晓红与队友们一样选择了奉献。为了排练节目,胡晓红放弃了平时的许多爱好,全身心投入到舞蹈队的训练中。看到台下观众的一张张笑脸,胡晓红觉得非常值得。

“草根春晚”乐乡邻

■ 本报记者 柳文本报通讯员 王波

2月4日,随着村民演唱的《恭喜发财》乐曲声响起,新春第一场“草根春晚”在南陵县烟墩镇万兴村拉开帷幕。

一踏进村口,记者就听到不远处的文化活动广场上传来阵阵喝彩声,走近一瞧,几百平方米的广场,被600多位观众热烈气氛烘托得暖意融融。

“节目演得真好,有老祖宗传下来的,有新编的,好多说的都是村子里的事,还有县里、镇上艺术家表演的绝活,够劲! ”83岁的杨海清老人步行5里路赶到广场,只为亲眼观看由大家伙自导自演、讲述身边故事的“草根春晚”。

鞭炮齐鸣,锣鼓唢呐伴奏。不一会儿,40位村民舞起当地传统的十兽灯,只见彩云翻滚,十兽紧随,舞步刚柔并济,阵势变幻莫测……

“十兽灯是南陵独有的民俗舞蹈,形成于清朝道光年间,距今已有180多年。”村民徐畅告诉记者,十兽灯用竹篾扎成,糊裱宣纸、彩色纸,再描绘各种饕餮纹饰,兽形为麒麟、青狮、白象等十种传说中的神兽,另外配有八对彩云;演员扮《封神榜》或《三国演义》等人物,表演“文王访贤”“三结义”“过关斩将”等典故,这舞蹈已多年没有人在乡里表演了。息演多年的“十兽灯”再次回归,引起村民如潮水般的欢呼声。

“今年晚会共上演27个节目,110名演员参加,都是本村人,演的很多都是自家事,别看规模不大,绝活可不少。 ”徐畅自豪地说。

趣味运动喜开怀

■ 本报记者 范孝东

“大家听我的口令,预备!开始! ”2月4日上午,随着一声哨响,淮南市田家庵区国庆街道举办的社区新春趣味运动会开始了。第一个项目是踢毽子比赛,30个选手5人一组排队站好,裁判员刚喊完口令,30个毽子便一起“跳动”起来。

“春节前一周,我们就把组织趣味运动会的消息通过QQ、微信群告诉了辖区居民,大家得知后,争着报名要参加,各个项目选手总共60多名。 ”国庆街道党工委委员王晟告诉记者,一听说要举办趣味运动会,居民们都想凑在一起热闹一下。 “不少人还帮着出点子、报项目,除了踢毽子,还有跳绳、拔河、三人四足等多项趣味比赛。 ”

“年纪大了,比不过年轻人,但是大过年的热闹一下,心里畅快着呢。 ”69岁的闫家好大爷住在国庆街道罗马广场小区,一场毽子踢过,闫大爷额头上满是汗珠。他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就喜欢踢毽子,听说春节期间街道有比赛,便早早地报了名,期待着和大家一比高低。

激烈竞争之后,场地上只剩董美华的毽子还在“跳动”。只见她不慌不忙,一上一下地控制身前的毽子,时不时还左脚右脚、脚面脚尖交换着踢,花样百出,引得场边的观众齐声叫好。

踢毽子竞争激烈,跳绳比赛也是精彩纷呈。选手们摇动着手中的绳索,个个不甘示弱。有些选手还玩起了花式跳绳,双脚交叉跳、左右换脚跳、单脚跳,看得大家目不暇接。赛场上,三人四足、拔河、广场舞轮番上演,选手们开心地竞争,场边观众热烈地加油鼓掌,男女老少在一起十分尽兴,平时不怎么熟悉的社区邻里,此时俨然成了一块过年的一家人。

万众踩街亮绝技

■ 本报记者 罗 宝本报通讯员 马顺龙 韩延龙

大年初一一大早,凤阳县政务新区市民广场上刮起了浓浓的民俗风。 16个乡镇园区的16支民间文艺团体、近千名民间文艺爱好者走进县城,用“民俗踩街”表演方式闹新春,营造出热闹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

当日县城街头彩旗招展、锣鼓喧天,男女老少披红挂绿、喜气洋洋,凤阳县城主要街道、新城区市民广场上花鼓灯、钱杆子、叉拉机、舞龙舞狮、锣鼓等传统艺术轮番上演,只见金龙盘旋狂舞、狮子腾挪跳跃,身穿民族服装的民间艺人们敲起了锣鼓、荡起了旱船,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这些演员中既有六七十岁的老人,也有六七岁的儿童,他们一个个龙腾虎跃,载歌载舞,鼓声敲镲声此起彼伏,呐喊声喝彩声响成一片。府城镇民俗表演队几乎是清一色娘子军,她们将龙舞与花船混合演出,由东南西北向四周观众致拜,称为“拜四门”,随即将龙舞的欢腾气氛与花船悠久舒缓情调有机地穿插起来,形成了龙舞狂欢、花船穿梭、翻江闹海之势,使观众的情绪跌宕起伏,并造成一种天人合一的效果,极具艺术观赏性。来自凤阳花鼓发源地小溪河镇的民俗文化表演队73岁的领鼓手使出浑身解数,摆出各种姿势,高打低擂,前敲后击,节奏明快,加之锣、镲、铛子手跳、跃、腾、挪,交叉、移步、翻转,锦上添花,欢快地表演着“欢庆锣鼓”,节奏由缓到快、由快到急,直至高潮。两个俊俏的小姑娘

手舞彩带,或蹦、或跃、或弹、或跳,引领着一只花船左摇右晃、蹒跚

前行,特别是刚刚6岁的小姑娘谢晓丽少年老成的精彩表演让市

民们笑声不绝。

节日期间,巢湖市亚父街道在耳街商业街举行红红火火过大年竞猜谜语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参加。 徐振华 摄2月8日,在阜阳生态园迎宾广场,民间艺人在表演肘阁抬阁。 卢启建 摄

新闻推荐

三十年绿化一座山

近日,由中宣部、中组部、中央文明办等联合在全国组织开展的宣传推选100个最美志愿者、100个最佳志愿服务项目、100个最佳志愿服务组织、100个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等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活动...

巢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巢湖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