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马鞍山“十二五”亮出十大成就

安徽日报 2016-02-17 15:16 大字

一、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十二五”期间,马鞍山市上下积极应对经济总体下行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双重压力,全力推进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跃上千亿元台阶,年均增长10.8%;人均生产总值达9600美元,是“十一五”末的1.5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7000亿元,年均增长21%。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50亿元,年均增长16.9%。规上工业企业数突破1000户,达1053户;规上工业增加值突破600亿元,年均增长12.8%。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实现翻番,达438.8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较“十二五”初期提升5.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数达256家,是“十一五”末的2.5倍;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800亿元,是 “十一五”末的1.8倍。 2013年,全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为99.7%;列入统计监测的四大类指标中,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指标实现程度均为100%,生活水平和生态环境指标实现程度为99%以上,如期完成全面小康社会计划目标。

二、区划调整效应凸显,“一江两岸”协调发展

“十二五”期间,马鞍山市经历两次区划调整,含山县、和县划入马鞍山,新成立花山区、博望区,市域面积和主城区面积分别扩大1.4倍和1倍。两次行政区划调整成为马鞍山市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开启了“一江两岸”协调发展新时代。新设立的郑蒲港新区成为该市跨江发展的突破口,累计完成投资220亿元,引进亿元以上项目65个,协议内资425亿元、外资1.2亿美元,“港城一体、产城一体、城乡一体”的现代港口新城初现雏形。含山、和县主动融入全市,提升坐标、拉高标杆,主要指标连年强势攀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三年翻番。新的花山区全力加快发展步伐,正朝着管理有序、生态文明新城区迈进;博望区大力推进转型发展,在建设皖苏边界明珠小城的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

三、县区园区快速发展,多点支撑格局形成

“十二五”期间,马鞍山市各县区、开发园区发展步伐持续加快,多点支撑、多区联动的格局初步形成,实现由“一钢独大”到“万马奔腾”的转变。慈湖高新区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示范园区、郑蒲港新区先后成立并快速发展,郑蒲港新区被省政府批准为郑蒲港新区现代产业园区,列入省政府直接调度的4个重点开发区之一。各县区积极做大增量、做优存量,不断提升发展质量,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当涂县连续三年跻身“全国中小城市百强县”;含山、和县地区生产总值迈上百亿元台阶。 2015年,各县区、开发园区(新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量的85.2%,比2010年提升了22.2个百分点,全市呈现出多点支撑、多点发力、多点突破的发展新格局。

四、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长江大桥、宁安高铁相继通车

“十二五”期间,马鞍山市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一个融高铁、高速公路、航运等为一体,联系东西、沟通南北的立体化交通网络体系初步形成。截至2015年末,全市高速公路建成总里程达196.5公里,比 “十一五”末增加153.8公里;建成205国道、314省道等一批国、省干线,367省道、206省道等一批项目正在抓紧建设;九华路过江隧道、北沿江铁路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五年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主城区不断做精做美,副城区和小城镇快速崛起,城市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92平方公里,城市化率提高到65%;城市人均道路面积提高到18.06平方米。 2013年12月31日,马鞍山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两岸人民千年梦圆;2015年12月6日,宁安高铁投入运营,马鞍山跨入高铁时代。

五、有效投入持续加大,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十二五”期间,马鞍山市上下抢抓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加大招商力度,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纷至沓来、落地生根,全市累计签约5000万元以上项目3283个,累计实际利用省外亿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2400亿元,是 “十一五”的1.7倍;外商直接投资75亿美元,是“十一五”的3.5倍。五年来,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36亿元,是“十一五”的2.6倍;重点项目建设加速推进,科达机电、开米洗涤用品、华菱重卡扩建、山鹰80万吨造纸等474个重点项目竣工投产;投资结构持续优化,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3000亿元大关,达到3495亿元,年均增长19.6%;累计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639亿元,年均增长24.5%;民间投资5047亿元,年均增长28.7%。持续扩大有效投入,为马鞍山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增添了强大后劲。

六、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持续扩大

“十二五”期间,马鞍山市上下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开放,为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大动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完成新一轮市、县(区)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全面建立市县乡三级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并实行动态管理。投融资、工程建设、招标采购等六项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完善,教育、卫生、文化体制改革稳步实施。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行一元化户口登记制度。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率先在全省开展“整市推进”农村土地确权和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率先建成区域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持续扩大对外开放,郑蒲港一期工程开港运行,马鞍山口岸郑蒲港对外扩大开放获得国务院批准,进口肉类指定口岸成功获批、进口粮食指定口岸获准筹建;港航建设提速,五年累计完成投资21.5亿元,实现翻番。港口吞吐量年均增长13.8%,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增长35.2%,累计进出口货物总量占全省外贸货运总量七成,马鞍山连续五年荣登“全国外贸百强城市”排行榜。全市外经累计完成营业额18.8亿美元,持续位居全省第二位。对台合作实现新突破,连续举办四届海峡两岸(马鞍山)电子信息博览会,国台办批复该市设立 “海峡两岸产业转型示范基地”。融入长三角步伐加快,马鞍山市成功承办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15次市长联席会议、2015年长三角合作与发展联席会议。宁马一体化、马芜合作步伐不断加快。

七、城乡建设步伐加快,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十二五”期间,是马鞍山市城乡建设投入最多、速度最快、形象改变最大的时期。全市上下按照“组团式、网格化、田园城市”的总体思路,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有力改善了全市人居环境。五年来,累计完成城乡建设投资2248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增长了近3倍。主城区新增道路里程81.4公里,九华东路、江东大道南延等一批主干道相继竣工通车,增强了城市道路的通畅能力;建成秀山湖公园、滨江文化公园等大型公园,城市绿地系统布局日趋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加快,累计投入专项资金达5.2亿元;率先在全省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全市30个乡镇、335个行政村实施了农村清洁工程,近百万农村居民受益;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五年共解决61.11万名农村居民和6.85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生态市创建扎实推进,当涂县被命名为省级生态县,含山县、博望区通过省级生态县(区)验收,全市共有5个乡镇创建为省级生态乡镇、12个村创建为省级生态村。

八、民生工程深入实施,人民获得感普遍增强

“十二五”期间,马鞍山市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实施民生工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2015年,马鞍山市首次在全国地级市民生指数测评中跻身民生发展百强市行列。五年来,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67亿元,实施73项民生工程和民生实事,切实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累计投资3亿元完成城市老旧小区改造三年提升计划,惠及8万多户居民;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完美收官,实现了农村幼儿园大班和小学、初中班班多媒体教学;实现各类教育济困助学政策全覆盖,共资助高校、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学生35万余人(次)、发放奖(助)学金3.25亿元。累计新增就业30.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荣获“全国创业先进城市”称号;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城镇职工综合参保率达98%以上,城乡居民综合参保率达92%以上,基本形成制度覆盖全域、关系转移贯通、待遇水平适度、服务城乡一体的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两大社会保障体系。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五年累计投资194亿元,建设保障性住房9.2万套,完成2.47万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攀升,年均增长 11.5%和 13.5%,2015年分别达到35100元和16400元。城乡生态环境品质进一步提升,2015年PM

10

平均浓度87

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9.4%,万元GDP能耗下降7.1%,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下达指标内。

九、各项创建齐头并进,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

“十二五”期间,马鞍山市上下牢固树立创建为民的理念,统筹推进创建工作,不断提升创建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创建成果。深入推进文明创建工作,努力推动文明创建常态化,打造文明城市升级版。加大城乡环境整治力度,在城市,以解决小区物业管理、车辆乱停放、“牛皮癣”、占道经营和乱搭棚点等重难点问题为引擎,创造干净整齐有序的市容环境;在农村,以“三线三边”环境治理和美好乡村建设为抓手,打造农民整洁优美的幸福家园。马鞍山市连续三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 2015年3月,该市成功承办全国爱国卫生工作会议暨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现场会,与会同志对马鞍山市城乡环境给予一致好评。扎实推进其他各项创建工作,马鞍山荣获“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市”称号,通过“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复审,城市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十、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党的建设不断加强

“十二五”期间,马鞍山市各级党组织强化管党治党责任,把党建工作作为党委的主业来抓,作为最大的政绩,聚精会神抓党建,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全市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加强思想教育,认真办好“每周一文”、“每日短信”、“品读经典”专栏和各类道德讲堂,各级干部思想道德水平进一步提升。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德为先、重实绩、重基层、开开门、多交流,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做到知人善任、人岗相宜,干部队伍干事创业激情释放。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入推进村居干部职业化,扎实开展“四清一建”工作,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不断增强,涌现了“融合党建”、“红袖标”、“邻里节”、“社会管理员”等一批基层党建品牌,并多次被媒体宣传。持之以恒推进作风建设,深入开展“走亲戚”活动,加大巡查工作力度,全面推行效能点评制度,出台激励干部干事创业、勇于担当的《意见》。严格落实“两个责任”,扎实开展巡查工作,有序推进“四个全覆盖”,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市上下形成了风清气正、团结和谐、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全国文明城市马鞍山。

和谐繁荣的马鞍山。

马鞍山跨进高铁时代。

马鞍山长江大桥。

新闻推荐

淮南东方煤矿爆炸事故矿长犯三罪获刑20年

本报讯 (记者 李浩 通讯员王标)2月29日,巢湖市法院对淮南市“8·19”东方煤矿爆炸事故直接责任人之一、东方煤矿矿长于清泉涉嫌非法储存爆炸物品罪、非法采矿罪和重大责任事故罪一案作出一审公开宣...

巢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巢湖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