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年历经年建设马鞍山长江公路大

马鞍山日报 2016-02-06 11:49 大字

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

2013年12月31日,历经5年建设,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宣告正式竣工通车。“一桥飞架东西,天堑变通途”,马鞍山由此步入“承东启西、一江两岸”的新时代。

宁安高铁

2015年12月6日,宁安城铁正式开通,不仅串起了马鞍山与其他皖江四市,更拉近了马鞍山与南京、上海等长三角中心城市的时空距离,马鞍山从此踏上了高铁时代。

慈湖河综合整治项目

利用世行贷款1亿美元,总投资12.16亿元的慈湖河流域水环境治理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主河道及支流水系共计50公里河道清淤、绿化、护坡、排水改造、景观桥建设等工程的实施,不仅让马鞍山的“母亲河”从上游到下游都将水清波绿,也使之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新去处。

郑蒲港铁路

“铁水联运”、打造港口通道“最后一公里”的郑蒲港铁路,是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市发改委牵头谋划推进的第一条地方铁路,目前正在加快推进中。它对于发挥郑蒲港深水岸线优势,提升郑蒲港新区发展潜力,推进“以港兴市”战略、建设“江海联运枢纽中心”具有重大推进作用。

□文/图邓婷婷钱峰陈翔云

核心提示

马鞍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马政〔2016〕6号)已经马鞍山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批准,日前由市政府颁布实施,“十三五”宏伟蓝图已经绘就;“全省争三强,人均居前列,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总目标已经确定;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坚持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思路和举措已经明确,重任在肩,市发改委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改革综合职能部门,开始踏上新的征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眸过去五年,市发改委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部署,讲大局、议大事、抓重点、求实效,为推进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全力以赴开拓进取,书写出一个又一个华丽篇章。

※仰望星空精心谋划

参政设谋创造新成果

规划是蓝图、是方向,更是旗帜、是号角,是市发改委始终把握的重中之重。

进入“十二五”,马鞍山市行政区划经历两次调整,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经济进入新常态,马鞍山进入艰难转型期和发展机遇期“两期”叠加阶段,面对一江两岸拥江发展新格局,市发改委及时研究调整完善“十二五”规划;面对马鞍山阶段性发展新特征、区域竞争新形势,研究制定了《“四个中心”发展规划》;面对新常态、新情况、新要求,精心谋划“十三五”规划,为未来马鞍山市经济社会发展描绘出一幅气势磅礴的蓝图。为了让规划更科学、更具针对性,符合上级要求,符合市情,体现百姓意愿,我们还借助“外脑”、开门纳智、群策群力,使编制战略规划成为一个集中各方面智慧,凝心聚力的过程。

如何推动产业升级,更好地承接产业转移?市发改委先后编制实施了一系列产业发展规划。获省政府批准的《马鞍山市铁基新材料高技术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11-2015)》,在省内首个完成首位产业发展规划,并获全省发改系统研究成果一等奖;获国家发改委批复的《“一基地四园区”规划》,回答了承接产业转移中到底承接什么,在哪承接,如何承接的问题。

为推动城市转型,市发改委编制了《马鞍山市可持续发展规划》,申报并纳入了《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和《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3-2022年)》,马鞍山市正式列入全国资源型城市和全国老工业基地城市。马鞍山市已编制《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实施方案》和《独立工矿区搬迁改造实施方案》,获得了国家和省里的政策、资金支持。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先后出台了大量实施意见:围绕调转促,制定了《马鞍山市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实施意见》;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制定了《关于加快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的实施意见》;围绕保增长,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省政府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政策的实施意见》……市发改委密切关注全市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加强经济形势监测分析,及时提出针对性的办法和措施建议。根据马鞍山市发展实际,五年来,市发改委草拟实施方案、措施建议、专项规划等各类政策性文件上百篇。完成了《上海自贸区对马鞍山市的影响、机遇和对策建议》、《长江经济带芜、铜、安三市调研报告》、《高铁经济对马鞍山市发展的机遇与挑战》、《马鞍山互联网中小企业集聚调研报告》等一批高水平调研报告,各类研究材料400余篇。

※大桥跨东西宁安通南北

重大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项目建设是推动经济增长,增强发展后劲,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也是市发改委的核心工作之一。“十二五”期间,作为全市重大项目建设的牵头部门,市发改委把扩投资和上项目作为发展的关键和“牛鼻子”,积极谋划、组织协调,先后具体组织实施“项目建设年”、“项目推进年”、“项目提速年”和“项目突破年”等攻坚活动,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掀起了大规划、大建设、大发展的热潮,有力支撑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五年来,全市共实施重点项目713个,累计投资超过3500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三倍以上。其中,长江大桥、宁安高铁、京福客运专线、郑蒲港一期、科达机电、开米洗涤用品、华菱重卡扩建、山鹰80万吨造纸等474个重点项目竣工;总投资千亿元的裕溪河治理(马鞍山段)工程和总投资7.85亿元的水阳江下游(当涂段)防洪治理工程等列入国家规划并顺利推进;郑蒲港铁路、九华路过江隧道、轨道交通、慈湖公铁大桥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也在加紧推进中。

“十二五”期间,马鞍山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19亿元,年均增长20.9%,成为了马鞍山市历史上固定资产投资及重大项目建设投资规模最大、项目最多、成效最为显著的时期,不仅拉动了经济实现阶梯增长,为全市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增添了后劲,也惠及广大老百姓,为这座城市的健康发展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让马鞍山的幸福底色更加浓厚。

※服务企业 服务项目 服务民生

服务项目出实招见实效

市发改委强化着力解决企业诉求,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解决政府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问题,推进了服务企业全覆盖。

争取政策资金,助推降本增效。积极争取马鞍山列入国家物流园区规划布局的二级物流节点城市,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入选国家试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实施方案获国家发改委批复……一批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列入国家规划,一批重大项目资金获批,五年期间累计争取国家和省支持项目809个,获上级资金支持50亿元以上,累计发行企业债券获批总规模达100亿元,争取资本金债券近20亿元,为慈湖河流域水环境治理、马鞍山市公安消防支队、秀山医院等项目争取外国政府贷款折合人民币超10亿元。为给处于经济下行压力下的企业降本减负,市发改委努力为全市符合要求的企业申报直供电项目,

仅2015年就争取省能源局直供电备案企业10家,累计直供电量30亿千瓦时,为企业节约成本1.01亿元;为蒙牛公司、山鹰纸业等15家企业申报2016年直供电项目备案,直供电量达25亿千瓦时。

对于企业来说,清费减负无疑是经济下行压力下“轻装上阵”的一个重要福利。2014年编制涉企收费清单,认真落实中央取消、停征和免征收费基金的规定,推进普遍性降费,实行“涉企收费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收费”,在原有118项收费项目基础上,连续两次清理取消7项,暂不列入(缓征)15项,合并2项。两年采取缓征、取消、降标等措施为企业减负1.26亿元。市发改委认真落实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价格政策,仅2015年通过降低工商业用电价格、调低车用天然气和非居民天然气价格,为企业减负约3.4亿元。

发挥部门职能,解决企业困难。只有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为其发展清障、引路,服务企业才

能收到实效。针对每一个重点项目,市发改委以提高“四个率”为入手,集中力量抓开工率、强化服务抓竣工率、突出效益抓达产率、优化结构抓转化率,实现全过程管理、全方位服务。同时,落实市领导牵头重大项目“五有”机制,实行“三定一包”,加大调度力度,加密调度节奏,实行周报告、月通报、季度分析点评,对重难点问题迎难而上,推进一批推而不动的问题得到解决。2015年,了解到山鹰纸业在省发改委申报热电联产机组项目时,煤炭消费等量替代方案一直无法通过,市发改委积极牵头编制了热电联产项目煤炭消费等量替代方案,并报省发改委成功备案,协调解决了项目审批过程中能耗指标等难题,目前该项目已获核准。简化审批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发改委开展了市级涉企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开工前置审批情况梳理,进一步下放审批权限,加快推进行政审批“两集中三到位”。

※产业转型风生水起城市转型大步流星

生态马鞍山激发新活力

眼下,马鞍山面临着巨大的经济下行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双重压力,困难重重。而超越,常在这样的“弯道”处。市发改委紧跟市委、市政府,充分发挥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牵头部门职能,站在转型升级的最前沿,加强政策对接,科学规划布局,创新推进机制,全力谋划产业转型、城市转型、生态转型之路。

开发园区作为经济发展主阵地,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慈湖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市经开区2014年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同年获国家三部委批准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慈湖高新区被命名为国家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在钢铁、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等传统主导产业发展遭遇困局的情况下,全市加快发展以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绿色装饰材料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效果渐显。而机器人产业获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市经开区轨道交通产业入选全省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为马鞍山市加快“调转促”增添了新的高档次平台。到年底,战新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将

由2010年末的10%提升到17.2%。

发展新兴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落实工业强市的发展战略,市发改委通过招商引资、技术改造等手段提升传统产业、壮大新兴产业,辅以金融、科技、人才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大力推进“一基地四园区”建设和发展。“十二五”时期马鞍山市共获批省级服务业集聚区11个,数量居全省前列,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十一五”末的27.8%攀升到“十二五”末34%以上。

葡萄藤在废矿渣里蔓延,桂花香将烟囱中的刺鼻气味淹没,还有那“丁零零……”响彻马鞍山大街小巷的清脆公共自行车铃声,似乎都在告诉着人们,这座城市到处都弥漫着“绿意”,彰显着“节能”。“十二五”期间,市发改委有力实施生态市创建行动计划,巩固发展环保模范城市建设,完成当涂县省级生态县的命名和含山县、博望区省级生态县(区)技术核查与预验收。狠抓节能减排工作,截至2015年底,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5.72%。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步下降,均超额完成了省下达的“十二五”目标任务。

市发改委还每年安排实施一批重点节能工程和新能源项目,有效提高了马鞍山市新能源比重和余热

利用水平,年均实现节能量约4万吨标准煤。马钢烧结大烟道余热回收利用工程、含山生物质发电工程、长钢烧结烟气发电工程等一批重点工程完工投入运营,马钢新区干熄焦、万能达技改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中。

如今的马鞍山,老城区、园区产业转型风生水起,逐渐形成装备制造、高新产业、电子信息等多元化工业布局;隔江而望,集物流、商业、金融、居住、休闲等综合功能于一体的郑蒲港新区悄然崛起。

※推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福祉

全面奏响深化改革、对外开放交响曲

回看“十二五”,一项项具有关键性、引领性作用的重大举措陆续推出,改革正以破竹之势,在马鞍山市各个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多点突破、纵深推进,尤其是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市发改委以深化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作为加快投资体制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不断激发改革为经济发展带来活力,使之转化为推动马鞍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改革是最大红利。“十二五”期间,马鞍山市成为国家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开始围绕完善全民医保制度、巩固基本药物制度、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三项重点,全市统筹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从医养结合、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等8个方面,全面启动了养老服务业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配合完成了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管住了“车轮上的铺张”……当改革瞄准“穴位”,带给老百姓的将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价格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元素之一,全方位、全过程地渗透在经济运行的各个角落。随着物价局职责划入市发改委,市发改委也成为了价格改革的领头羊。天然气、阶梯电价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加强;科学制定公立医院医疗服务、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民办教育等热点收费标准,涉及民生的价格和收费问题得到逐步解决;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深入开展清费减负,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提振企业投资经营的信心。

改革随之而来的是开放。五年来,市发改委走在对外

开放的最前沿,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加强对外合作,让长三角、海内外等“鲜活”的增量源源不断注入进来,马鞍山市经济发展逐渐变得海阔天空。

五年来,市发改委不断深化与长三角等地区的合作,成功牵头举办了长三角第十五次市长联席会议,圆满承办长三角合作与发展工作联席会,深化长江流域园区与产业对接力度,深入推动长三角区域合作。邀请别人走进马鞍山的同时,积极参加渝洽会、中博会等专场招商推介活动,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十二五”期间,中铁铁路器材产业基地、瑞和工程新材料、国华风电、马鞍山创客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一批牵动性强的项目先后签约落地。进一步加强区域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合作、公共服务等领域合作力度,宁马一体化、马芜同城化、合马合作进展明显;以宿马现代产业园为纽带,马宿结对积极开展。央企合作稳步推进,五年累计签约央企合作项目172个,总投资超2010亿元,已竣工77个。

五年,一个新跨越。向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进军,发改委重任在肩,信心满怀!站在历史发展的新起点,发改委将紧扣发展和改革主题,以调转促为总引擎,扎实推进稳增长、调结构、抓创新、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为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做好参谋,努力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新闻推荐

含山开展“精准招商年”活动 确保全年新签项目100个

本报讯(记者苏自山)2月19日,记者从含山县了解到,该县在全县深入开展“精准招商年”活动,确保全年新签约项目100个,其中工业项目76个。据介绍,含山...

巢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巢湖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