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走得再远,根还在马鞍山 “马商回家”参观考察侧记

皖江晚报 2016-02-03 03:05 大字

“马商”代表们参观市工业设计中心。本报记者柴胜松摄

“每次回家,都能看到家乡的变化。”“马鞍山区位优势明显,投资环境好,回家乡投资是不错的选择!”“作为创业者,家乡才是我最想创业的地方。”……2月2日,参加马鞍山市首届“马商回家”大会的230多名马鞍山籍在外投资企业家和在马投资企业家,参观考察了郑蒲港新区、同创农业示范园、郑蒲港港口一期码头、市工业设计中心、市规划展示馆等地,对马鞍山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赞叹不已,纷纷表示要回家乡投资。

虽然寒风阵阵,气温较低,但丝毫没有影响企业家们的参观热情。每到一处,他们都认真倾听解说人员介绍,并对参观考察点的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

马鞍山籍企业家:根在马鞍山

“外面再好也没有家乡好。”站在郑蒲港港口一期码头上,孙维兵感叹道。孙维兵是一名含山籍企业家,1995年,他到深圳打拼,如今已是深圳恒立威科技有限公司等两家企业的总经理。

“在外面创业不容易。”据孙维兵介绍,他们公司是一家高科技企业,主要从事高性价比环保电子化工产品开发和生产,这些年虽然在外打拼,但他始终关注家乡的发展。“我一直想回家乡投资。”孙维兵坦言,为此,他还专门打听了马鞍山招商引资政策,每逢过年回老家探亲时,他都会在马鞍山转转,看看有没有机会回来发展。“走得再远,根还在马鞍山。”孙维兵说道。

在市工业设计中心,一边走一边欣赏各种设计精美的工业产品,戴家保忍不住连连点头。“我们公司也非常重视产品设计,好的设计能为产品加不少分,但我没想到咱们家乡还有专门的工业设计中心。”戴家保是上海中克世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同时他也是一名马鞍山籍商人。

从小跟着爷爷奶奶在钟村长大,戴家保还记得小时候最喜欢去雨山湖玩,经常骑车到安工大附近的书店买书。“那时候马鞍山好小,今天坐在车子上才发现家乡变化好大。”已经十多年没有回来过的戴家保感叹道。“马鞍山确实是个好地方。”戴家保说,马鞍山环境十分优美、区位优势显著、交通非常便捷、市场辐射能力强,如果有机会他会考虑来马鞍山投资创业。

能为家乡做点事,很有成就感

“每次回家,都能看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上海光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邓斌说,他1995年离开马鞍山,20多年来,马鞍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马鞍山横跨长江两岸,城市的规模扩大了,软硬件建设方面和中国东部沿海城市的差距不断缩小,而且马鞍山从上到下的领导层对城市发展的决心是非常大的。”

邓斌在马鞍山投资了一个新项目,涉及新能源材料领域。“之所以在马鞍山投资这个项目,首先是家乡情怀。”邓斌坦言,父母都在马鞍山,每年春节都回来,但每次回来待两三天就走了,平时工作比较忙,跟父母见面的机会比较少,等项目落成后,他就可以长期待在马鞍山了,“落户马鞍山是非常正确的选择,能够在自己家乡做成一件事情,用自己的力量让家乡变得更好,这种自豪感在其他的地方创业是没有的。我想这也是许多在外的马鞍山籍企业家共同的愿望和想法。”

“另外,从产业角度来讲,我感觉无论是马鞍山还是其他城市,新能源材料领域这块算是一个投资洼地,做这个项目与马鞍山所做的产业结构调整互补性比较强。”邓斌说,新能源材料也是符合国家战略的发展方向,而且地方政府对这块支持比较大,他非常有信心做好。“这边的项目启动后,我会逐渐把重心放在马鞍山这边。”对于未来,邓斌充满了期待。

结草衔环,在外马商回乡创业

在同创农业示范园,王传平看得非常认真,培育室里刚冒出的新芽生机勃勃,大棚里新种的石斛已长到十几公分高。

认识王传平的人都知道他有好几个头衔,在深圳他是深圳弘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在马鞍山,他是安徽联邦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但是不论什么头衔,他始终记得他是马鞍山人,所以,无论何时他都要回报这块生他养他的土地。

1989年王传平走出含山到深圳创业,在外20多年,他一直惦记着家乡。2013年,他回到含山县,成立了安徽联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从事农林种植、农产品加工与销售、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企业。

“只有创品牌才能带来高收益,才能带领大伙一起致富。”王传平说,他们以小河村1500亩示范区为核心,推广绿色增产增效模式,通过种养结合、控肥控药、绿色防控等措施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打造以有机水稻、蔬菜种植、水产养殖、畜禽养殖为龙头,有机肥料生产、沼气(液)产出为一体,从而带动含山县生态循环农业的快速高效发展。

在马投资的企业家:马鞍山是第二故乡

“来马鞍山投资,我选对了地方”

虽然来马鞍山已经两年,陈亚还是第一次到郑蒲港新区,看着码头上一艘艘满载集装箱的轮船驶近靠泊,大型桥吊机长长的吊臂将货物“拎进”或者“拎出”,陈亚一脸惊叹。

陈亚是光大生物能源(含山)有限公司负责人,据其介绍,含山生物能源发电项目是光大国际在安徽省投资建设的第二个生物质发电项目,项目总投资3.5亿元,年处理各类生物质能力约30万吨,向国家电网提供绿色能源约2.2亿千瓦时,惠及含山县及周边地区,参与发电厂的收、储、运、加工体系的农民作业人员多达1000余人。

“之所以选择在含山投资,主要是看中这里的投资环境和资源优势。”陈亚说,

2013年公司成立之初,也面临“人生地不熟”的困难,当地政府部门主动上门帮他们解决,这让他非常感动。另外,他们公司主要依靠秸秆、果木废弃物发电,而含山拥有丰富的资源。

据陈亚介绍,良好的投资环境更坚定了他们的创业信心。去年,光大生物能源(皖中)管理中心在含山新上的含山光大生物燃料生产线正式投产。含山光大生物燃料一期年生产生物燃料2万吨,远期年生产生物燃料10万吨。一期消纳农林废弃物3万吨,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替代化石能源,创造良好的社会和环境效益。另外,含山光大光伏发电项目也在积极准备之中,前景看好。

选择马鞍山,主要看中这里的环境

“马鞍山各级政府对外来企业的服务工作做得比较好。”马鞍山青年电子商务产业园总经理徐应玉说,在马鞍山投资的企业遇到什么问题,各级政府都想方设法帮忙解决,这让他感到很欣慰。

徐应玉说,青年电子商务产业园自去年6月26日开园以来,目前整个招商进度很顺利,将全力打造马鞍山电商的聚集地,“马鞍山地理位置比较好,在这里打造一个电子商务基地比较有优势。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做好各项工作,帮助传统企业转型,另外,这里的电子商务产业链比较完善,我们也想引进合肥和外地企业过来投资。”

安徽科达机电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宋波来马鞍山已经好多年了,对马鞍山的情况比较熟悉。“选择在马鞍山是因为政府对我们公司很支持,是服务型的政府。”宋波说,马鞍山投资环境很不错,交通比较方便,政府对企业很关心,还有一些优惠政策,“我们公司遇到什么问题,政府会帮我们解决。”对于在马鞍山的发展,宋波充满信心。

本报记者柴胜松王永霞

新闻推荐

夜半频传敲门声 开门却又不见人 民警蹲守数天破了“疑案”原是保姆被辞退心不甘,“半夜敲门”来报复

文/本报记者苏自山通讯员胡静黄政深夜家门屡次被扣响,开门却总也不见人影。含山县林头镇的张大哥最近被这怪事困扰,无奈之下,他选择向辖区...

巢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巢湖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