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巢湖奏响民生改善最强音
2015年4月,巢湖市苏湾镇的尹弼勇种的3亩油菜遭了灾,他的心情却并不像以往一样沉重:“年初参加了特色农业保险,油菜遭灾了保险公司会来理赔,所以没什么心理压力。 ”
2015年春节,渔民黄草宏从渔船上搬进了东城雅苑小区的新家,全家欢聚,挂灯笼、放鞭炮、吃年夜饭。他兴奋地说,“做梦都没想到自己能告别27年的水上漂生活,实现了‘安居梦\’”。
在巢湖市,只要提及民生工程,类似的事例总是不胜枚举。 “心系民生事、常解百姓忧”,“群众企盼的,就是我们要干的,民需我做,民呼我应。”这是巢湖市委、市政府的“民生宣言”。他们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科学性、均衡性、系统性、整体性,既精准发力,又普惠共享,不断加大就学、就医、住房、养老等民生项目投入力度,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千方百计织密织牢民生安全网,不断释放民生红利,惠及全市百姓。
优质均衡发展 百年大计做“加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近年来,巢湖市本着“强化学前教育普惠性,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打造高中教育精品化”的思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推进教育事业优质、高效、均衡、特色发展。
加大学前教育普惠性。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整合现有资源,加快发展学前教育。两层高的烔炀镇幼儿园建筑面积2380平方米,有各类体育游戏器材,条件一点儿不比城里差。几年来,巢湖市新建、改扩建公立幼儿园达18所,每个乡镇都有1所公办中心园,学前教育网络基本覆盖城乡区域。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由53.1%增加到85.4%,学前一年毛入园率由79.6%增加到99%。
加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投资1.7亿元,实施校舍、运动场建设等98个项目;投入7000万元,采购3925台教师机,建设12个微机教室、22个录播教室,实施48个教学点在线课堂项目,启动9所数字化校园建设、3所学校数字化教学实验室建设与1所学校电子书包教学应用试点,实现了师机比1:1、生机比9:1。2014年,该市评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市4所学校被评为合肥市新优质学校创建学校,4所学校被评为第三批合肥市素质教育示范校。
加速高中教育精品化。实行三校联招,对高中尤其是一、二、四中实行动态管理,学校内动力得到充分彰显,推行“名校、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快速提升。优化普高布局,省示范高中指标到校生比例由75%增加到85%。 2015年高考应届一本达线人数首次突破千人,一本达线率20.9%,同比提高4.9个百分点;应届普通文理科(不含艺体)本科达线率48.9%,同比提高6.1个百分点。
大力发展职业与成人教育。投资2000万元,建设实训大楼和实习工厂,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社区教育成果丰硕,2所街道被评为合肥市社区教育示范街道,2所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被命名为合肥市社区教育示范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称号。
学校撤并后,农村学生交通安全问题牵动着万千农民的心。巢湖市委、市政府主动作为,在该市两个乡镇试点校车运营管理,每年投资350多万元,购置标准化校车24台,让513名学生乘坐符合国家标准的校车上下学。农民兄弟发自内心地评价:“政府把好事办到了百姓的心坎里。 ”
加速统筹推进 城乡基础建设补“短板”
坚持“城乡统筹、产城互动、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理念,加快打造“品质巢湖”,全力为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近年来,从城市到乡村,民生工程触角遍及该市城乡,让城市和乡村变得更美好,让全市群众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谐。
走进巢湖市亚父街道洗耳池社区“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工作人员说,办事大厅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设置服务窗口,全程为社区居民代办党建、计生、民政、就业等各项事务。办事大厅实行岗位职责、办事流程、服务项目公开化,提供一站式办理、一站式办结、全天候服务,为居民办事节省了大量时间,在群众与政府之间架起了“连心桥”。
“停车难”、“如厕难”曾是市民谈论城市管理的“热词”。近年来,巢湖市以群众关心的问题为导向,不断提升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让百姓分享建设成果。为切实解决市区停车难的问题,在巢湖市区15条道路能够施划临时停车泊位的路段,新增临时停车泊位1016个,中心城区道路沿线12个职能部门和单位对社会车辆开放单位停车泊位175个。同时,巢湖市试点机关事业单位内部公厕正式对外开放,并在开放公厕单位的马路旁、大门前和厕所内部安装3种规格不同的指示牌,引导市民如厕。截至目前,该市20多家沿街机关事业单位内部厕所对外开放。
走进黄麓镇洪家疃村,青砖灰瓦建筑坐落在水塘北侧,倒映于水中,颇有一番江南水乡韵味。“政府投入2000多万元,将景区提升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家家门口都铺上水泥路,没花群众一分钱”,该村书记张荣说。洪家疃村成为合肥市唯一入选2014年“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乡村。
如今,不管是在繁华街头,还是在田园阡陌,民生工程的“身影”随处可见:被称为“龙须沟”的洗耳池公园华丽转身为风景优美的生态公园,乡间泥巴路变成宽敞的水泥路,危房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民生工程的大力推动下,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群众生活越来越美好。
升级医疗卫生 百姓看病有“良医”
“以前头疼脑热都要到镇卫生院,有时还要坐一个多小时的车去巢湖的医院,现在走几分钟到村医务室就解决了,既方便又实惠。 ”说到医疗卫生的变化,巢湖市坝镇泉水村的魏东感慨万分。
近年来,巢湖市深入实施医疗卫生提升工程,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医疗服务质量大幅提升,基层医疗网络实现全覆盖,群众就医状况得到极大改善。全市12个乡镇卫生院、104个村级卫生室、47个社区服务中心改建和扩建全部完成,医疗基础设施和设备条件全面强化。农民看小病、做基础检查不出乡镇,彻底扭转了乡镇医院“大病看不好、小病看不着”的窘境。
在改善医疗机构硬件设施的同时,巢湖市试点优秀骨干医师下村卫生室工作,建立社区(村)卫生室与市区二级医院组建医联体,把骨干医务人员送到群众身边,把服务送到群众心坎。同时,巢湖市大力助推城乡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参保72.7万人、参合率达98.9%,从根本上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合肥市第八医院门诊,前来看病就医的人络绎不绝。母亲患病正在接受住院治疗的孔明明说:“现在政策好了,看病给报销,不必为就医发愁了,老百姓得到了真真正正的实惠。 ”
建设美丽乡村 农民迸发“精气神”
一条条整洁的水泥路,一面面韵味生动的文化墙,伴着一张张笑脸、一阵阵笑声、一句句问候……一个个规划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环境生态优良的美丽乡村,正在“翻新”巢湖这座历史古城,清新生动的幸福画卷随处可见。
气派的文化广场、便民的图书阅览室、齐全的健身器材、雅致的文化墙……每天都要在占地面积3800平方米、投入105万元的农民文化乐园里走几圈的苏湾镇老程村村民程二姐感慨:“有这么好的场地这么好的环境,外面再好的地方我都不眼红。 ”
“这两年,村里卫生有人打扫,路边安装了路灯,通了校车,建了农民文化乐园,环境比城里都好,我们过得可滋润了。 ”黄麓镇上吴村村民张文霞的心语,道出巢湖市一个普通农民的幸福定义。
近年来,巢湖市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牵动,统筹推进乡村规划设计、项目安排、综合整治等项工作。同时,主动提升乡村文明建设硬指标,唱响村容整治、文化惠民、素质提升建设 “交响曲”。近年来,累计投入建设资金亿元以上,建设17个中心村、447个一般村,建设19个农民文化乐园、195个农家书屋和199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点,每年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百余场,使群众成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最大受益者。按照“三线三边”综合整治要求,巢湖市整合资金2600多万元,整治了185个自然村,提升村容村貌,为村民提供更宜居住的生活环境。截至目前,巢湖市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3个,省级文明村镇5个、合肥市文明村镇45个。
2015年,巢湖市民生项目投入资金9.37亿元,民生领域累计支出33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5.1%……一项项强根基、利长远的“暖心工程”,一次次提升民生温度,标注民生高度,绘就巢湖幸福和谐的社会画卷。
(徐小中 徐振华 荚恒水)校车接送学生放学。洗耳池公园一角。
开展健康检查活动。巢湖美丽乡村建设一角。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记者 许蓓蓓 通讯员 万志军)记者从合肥市公路局获悉,3月1日起,合肥境内将有多条干线公路开始陆续维修,施工路段采取半幅封闭和局部封闭形式作业。列入此次维修工程的16条道路的病害,都是去...
巢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巢湖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