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代表委员声音

马鞍山日报 2016-01-09 12:07 大字

■钟源代表:

文化作为软实力,能为城市发展提供强盛的引擎和力量。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有效地提升了马鞍山市城市文化软实力。马鞍山市在文化强市上还应创新理念,浓郁文化城市的氛围,需始终把文化品位、文化辐射力作为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增强责任意识、保护意识、开放意识、产业意识、宣传意识;科学规划,将历史与现代完美结合,不断完善城市总体发展规划,重点突出城市的文化风格、当代文化特征和城市总体文化品位,营造马鞍山古今浑然一体的文化氛围。精心打造山水城林一体的城市环境,尤其要突出各城区地标性建筑风格和大型城市雕塑的建设;打造强势文化品牌,培育具有马鞍山地域特色的文化亮点;依托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整合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业,以太白墓、朱然墓为代表的墓葬,广济寺为代表的寺庙,太白楼为代表的楼台亭阁等古文化资源俯拾皆是;强化会展意识,壮大刃博会等展会影响力,拓宽交流渠道,不断对外推出高水平的刃模具展览和推介活动。

■黄小燕代表:

将文化站向村(社区)发展和延伸,扩大

文化教育的覆盖面。同时,农村文化站不能仅仅盖个大楼就万事大吉,关键是有效地用好这些载体,完善软硬件建设,开展健康文明的文化教育活动,提高群众文明素养,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记者慕继平

■王俊委员:

一座城市的实力包括经济实力,也包括文化方面的软实力。文化实力不仅体现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体现在城市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马鞍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做了大量积极有效的工作,然而,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还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王俊建议,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各级政府应当设立专项经费,用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保护、宣传推介和开发利用;要加大项目挖掘力度,打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艺精品;要加强传承基地的建设,努力打造一批极具马鞍山特色的“非遗”产品。更为重要的是,要合理开发利用“非遗”项目,对有开发潜质的传统美术、传统技艺在保持本真特点与核心工艺的前提下,积极开发并加以利用,形成旅游、开发、生产、销售的良性循环。记者张莹

■吴晓东代表:

郑蒲港从建立之初至今已有4年,去年郑蒲港的财政收入达到了4.23亿元,发展势头迅猛。通过四年发展,郑蒲港打好了框架,做好了基础,完善了体制机制,重点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以及县域商贸进行招商;河海大学文天学院郑蒲港校区的建立为郑蒲港带来了人口的集聚,而相关生活配套的跟进也为当地企业带来了便利,服务了港口经济。

吴晓东代表说,近年来,郑蒲港围绕“一区一港五口岸”进行发展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综合保税区”目前正在申报,对外开放口岸于去年9月已经批下来了,“五口岸”中进口肉类、粮食指定口岸获批筹建,这也是中部地区唯一一个获批港口,对今后郑蒲港货物集聚所带来的红利不容小觑。临港产业发展离不开电子商贸的引进和物流业的兴起。目前,郑蒲港有一批重点产业在建,其中部分企业在全球市场均有份额,年内或将投产。除平台建设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将船代、货代、航班建立起来,产生一定的集装箱集聚效应。郑蒲港区位优势明显,运输成本较低,今后也要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交通往来,在公共服务配套等方面相互补益,真正发挥好其在长江经济带中的节点作用,点燃马鞍山市港口经济发展引擎。

记者张令琪

■王仁华委员:

在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推出“以港兴市”战略,是符合马鞍山市实际的产业结构调整之策,也是积极呼应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去年,经过全市上下齐心协力,“以港兴市”战略初见成效。

“成就振奋人心,未来任重道远。”王仁华表示,推进“以港兴市”,必须大力发展临港产业。2016年,马鞍山市要加强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物流业、来料来样加工和两头在外、具有一定技术含量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做大做强临港产业;要逐步招揽、集聚临港产业发展人才,为“以港兴市”发展战略提供人才支撑。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应加快对实施“以港兴市”战略牵动性很强的综合保税区申报进度,为打造江海联运枢纽中心创造更好环境。

■钱光红委员:

在当前的发展机遇期,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以港兴市”战略,这对全市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意义重大。

钱光红认为,目前马鞍山港已和宜宾、南京、唐山等港口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必将进一步提升马鞍山港在长江经济带和东北亚等地区的影响。下一步,要不断完善港口配套设施,加强港口功能整合,实现错位经营、专业化经营,尽量避免同质化竞争和竞相压价、挤压发展空间的弊端;还要加强马鞍山外向型制造业基地和国家级物流进出口基地的建设,实现“到马即海”,不断做大做强临港产业。 记者余齐斌

■汪强代表: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产业方面要围绕全市8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和16个重点工业集中区,优化产业布局,实行“招商无差别,落地有选择”。建议在全市范围内,引导轨道交通、制冷配件、节能环保、绿装新材料等项目向含山县专业园区集中,加快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的规模效益。文旅方面,在市级层面,建立机构,集中资源,协调含山和县两县,统筹推进褒禅山香泉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联合创建5A级景区。在基础设施方面,建议尽快启动姥陶路升级改造建设,打通郑蒲港连接合肥经济圈、上溯江淮等区域货物吞吐线,增强集散功能,延伸腹地经济,同步提升含山县交通枢纽地位,充分发挥港口经济辐射带动作用。

■张鹏代表: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中,一是区域经济发展不能局限于马鞍山市,要把合肥和南京消费拉进来;二是区域经济发展一定要把交通、基础设施搞好;三是区域经济要在一盘棋里,进行错位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可实现“双赢”和“多赢”,公共资源“为我所用”,减少重复建设,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使用效率的提高。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利于整合旅游资源合作开发,构建新的营销网络、旅游热线,拓展客源,可把马鞍山市北部旅游带建成周边城市的“后花园”和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政府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更新观念,优化环境,做好服务。企业要有“一体化”观念,着眼长远,立足于发挥自身优势,在“双赢”中求得发展,打造合作共赢、互惠互利新格局。  记者苏自山

■袁彝光委员:

融入长三角,不能仅体现在跻身长三角城市群这一“名片式”的融入,关键在于产业上的对接,即在产业的梯度转移中做好有效承接,在发展配套上实现无缝对接,在优势产业竞争中构建错位发展的格局。要实现有效对接,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是产业基础问题。一座城市只有拥有自身的优势产业,才能吸引到资金和项目。与此同时,对接不应该是盲目的对接,而应该是一种系统的、有着宏观战略与统筹布局的对接,是重视以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引进为核心的“硬接轨”与市场环境、观念层面的“软接轨”的有机统一,是充分分析自身资源、产业优势、发展取向,具有“承接战略”的科学对接。因此,马鞍山要做强长板,弥补短板,打造自己独特的优势,这样才能与长三角其他城市进行互动、互促式的融合。

■纪孝国委员:

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给马鞍山实现一江两岸协调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市政府应围绕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统筹做好规划引领、谋篇布局工作。针对区域产业发展的优势,合理定位产业发展方向,加以引导,并给予政策扶持。   记者张顺林

■卞建秋代表:

2011年区划调整以来,含山融入马鞍山,不仅仅是行政版图上的融入,更是理念思想上的融入。等高对接,首先体现在思想上的对接,瞄着强手,盯着先进,放眼长三角找差距、找不足,拉升工作标杆,提升干部精气神,以新的更高要求和追求,带动经济快速发展。

卞建秋代表说,面对新时期、新形势、新征程,未来五年对一江两岸协调发展来说,是一个充满机遇、富有挑战的转型期,是一个肩负新使命、实现新跨越的奋斗期。我们将牢牢把握发展机遇,突出做好临港经济、文旅融合、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文明建设、现代农业发展、淘汰落后产能等几篇文章,全力实施“创新创业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城镇功能提升、农村建设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五大工程,着力打造“马鞍山市精致副城区、皖江承接产业集聚区、长三角生态旅游度假区、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努力建设产业发展生态宜居新含山。

■鲁德云代表:

推动一江两岸协调发展,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强化环保意识,以城带乡,携手共进。马鞍山市是全国文明城市,作为马鞍山市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幸福感日益增强,我们对未来充满了期盼,希望党委政府继续以人民群众满意度为标杆,着力做好就业、社保等各项工作,进一步改善和保障民生。希望再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马鞍山牌照汽车过马鞍山长江大桥能够实行联票制,开通市区到含山的公交等,推动一江两岸协调发展,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

记者苏自山

■周龙华委员:

区划调整让马鞍山市由沿江城市转为拥江城市,由通道型城市变为枢纽型城市;马鞍山长江大桥的建成,让城市形态进一步优化,巨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马鞍山带来了经济发展新机遇和关联效应。我们应充分发挥马鞍山市长江岸线资源优势,打造江海联运枢纽中心,并以此带动产业发展走上快车道。

周龙华委员认为,一江两岸协调发展规划要先行。从全域马鞍山这个角度完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县城规划,按照产城一体的理念来完善全市的产业布局,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要统筹协调,结合马鞍山市产业特点,发挥马鞍山市区位优势,协调健康发展。

■魏正文委员:

交通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之一,交通状况的改变,也就意味着民生的改善。一江两岸的融合首先是交通的融合。目前,当务之急一方面是解决马鞍山长江大桥过桥收费过高问题;一方面是在马鞍山主城区与和城之间尽快规划建设一条过江隧道,保证两岸的交通更便捷、更便宜。

记者张顺林

新闻推荐

廉政短信促“年关”变“廉关”

“要认真学习新修订的《准则》《条例》,带头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切实做到清正廉洁,培养浩然正气,保持良好风气,抵制歪风邪气,增添喜气旺气。”2016...

巢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巢湖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代表委员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