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击剑世界冠军李华举重世界冠军孟苏平一举打破省运会三

马鞍山日报 2016-01-12 12:04 大字

▲击剑世界冠军李华

▲举重世界冠军孟苏平

▲一举打破省运会三项纪录举重运动员陈力士

核心提示

每当晨光微露际,晚霞将近时,在诗城大大小小的公园、广场、社区,你都能看见散步休闲、锻炼健身的人们,尽情享受着运动带来的快乐。“十二五”期间,随着马鞍山市经济社会的发展,马鞍山市群众体育事业、竞技体育、体育产业齐头并进,迸发着勃勃生机。

在群众体育事业上,马鞍山市成立了从市、县区再到街道、村、社区,覆盖各行业、各类群体的体育社团和协会,初步建立了“15分钟”健身圈,让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每一个人不超过15分钟,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场地或项目,充分享受运动、健身带来的愉悦。

在竞技体育方面,马鞍山市重点开展青少年体育培养工作,以市体校为主体,为省、国家输送了大量体育人才,各项竞技比赛也是全面开花,传统优势项目举重、皮划艇、击剑等走在全国前列。

在体育产业方面,马鞍山市体育服务业发展态势红火,各项赛事逐渐升温,体育用品制造及销售连年上升,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前景一片大好。五年来,马鞍山市全力抓好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着力提升竞技体育水平,努力提高体育产业化程度,倾力培植区域特色体育品牌。全国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安徽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全国业余训练先进单位……一项项荣誉就是最好的证明。

■文、图/张莹 吴盼

“十二五”:马鞍山市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体育设施建设一马当先

在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的今天,体育健身已成为广大市民重要的生活方式,全民健身已成为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有效手段,而体育设施就是全民健身的基础保障。

早在2007年,马鞍山市在全省率先投资建设体育健身工程,将体育健身设施配套工作纳入全市规划整体框架中,在城市和农村规划建设了大批公共体育健身场所并配备了大量体育健身器材。几年来,马鞍山市已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在全市建设了200多套健身路径、200多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结果显示,体育场地总数2792个,357万平方米,人均场地面积1.62平方米,全省排名第二。现在,不仅城市社区的体育健身场所实现百分百覆盖,农村体育民生工程也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全覆盖。

2015年,第一批设置的健身器材到了更换年限,市体育局又投入资金,对佳山等一批利用率高的健身场所和健身器材进行了升级改造。记者从市体育局群体科了解到,截至目前,马鞍山市已经拥有晨晚练点超过400处。

数九寒天,低于零摄氏度的气温,丝毫不能阻挡全民健身的热情。清晨、傍晚,漫步在城市街头、公园广场,只要有健身器材的地方都成了群众健身的场所。

在佳山公园南麓的小广场上,修葺一新的健身器材前总是围满了锻炼的人。家住正棱山庄的张阿姨说,自己就住在附近,每天下午还有吃过晚饭后,都会和老伴一起来这里锻炼。“这个‘跑步机\’可以锻炼腿,这个拉杆可以锻炼手臂和腰……”说起每一项健身器材的使用方法,张阿姨和天天在这里锻炼的一群老姐妹个个如数家珍。

不仅有社区、广场、公园的健身场地和健身器材,“十二五”期间,马鞍山市还逐步对外开放学校的体育场馆,城区学校体育场馆全部开放。

家住师苑小学附近的吴本明就是经常去学校锻炼的一员。“以前只能沿着街道跑,车多、人多、灰尘多,既不安全,环境又差,现在可以在学校操场跑步了。”据了解,师苑小学是马鞍山市第一批试点早晚和节假日开放的学校。为了满足市民的健身锻炼需求,同时保证正常教学工作,学校严格控制早晚开放时间,并与社区合作,要求每一名进校锻炼者都必须在社区办理健身卡,以方便加强管理。校长王学兰告诉记者,平均每天约有300人来学校锻炼,开放8年来已接待锻炼的居民超过40万人次。

如今,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也正逐步向小区延伸,构建市、县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居民住宅小区五级体育健身场地设施网络,以及城市公园、郊野公园均建有规模不等的健身场地设施,形成各级各类体育设施布局合理、互为补充、覆盖面广、普惠性强的网络化格局。无论是在乡村,还是在城市,到处都有人们运动的身影,运动、健康和快乐成为大家口中的热词,体育运动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成为日常生活不可取代的部分,全市城乡群众共享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果。

全民健身如火如荼

无论是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还是农村健身广场;不管是在居民小区的健身器械旁,还是在公园里的休闲广场上,总能看到健身休闲的人们正在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对这些人来说,运动、健康、快乐,永远是他们谈论的主要话题。

“从年初一直到现在,登山比赛、环湖走、象棋比赛、健身气功展示、濮塘户外运动……我参加的群众体育活动太多了,都数不过来。”市民王青告诉记者,自己虽然退休了,但是业余生活依然很丰富,这要感谢马鞍山市对各类群众体育活动的大力支持。和王青一样,记者在采访时,许多市民表示,无论是市、区还是社区组织的,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不仅丰富了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也让他们在运动中收获健康。

“十二五”期间,马鞍山市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基本形成。目前,马鞍山市晨晚练点超过400个;建立了市、县全民健身委员会。单项体育协会、行业体育协会及各类体育协会数量大幅增加,目前,全市已有88个体育协会,注册会员超过2万人;市、县、乡镇体育总会的覆盖率达100%。

全民健身活动丰富多彩。活动形式从大型展示向就近就便、小型多样转变,组织从主要靠政府向依托社会、全民参与转变,参加人群从少数固定集中向大众日常分散转变,内容从传统单一向多样时尚转变,青少年足球人口不断扩大。全市市、县两级每年安排的各类体育活动超过100场,参与人群超过80万人次,全市397个行政村,每村每年安排体育赛事超过6场。此外,马鞍山市还打造了迎新年环湖长跑、长三角自行车越野赛、当涂龙舟赛、铁人三项赛、社区运动会等一大批全民健身品牌。

全民健身指导和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马鞍山市在全省率先成立了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截至2015年年底,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的已达到4431人。在这些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带领下,广泛组织马鞍山市群众开展健身操(舞)、传统武术、健身气功、太极、木兰、门球、台球、体育舞蹈等群众喜闻乐见、简便易行的体育活动。同时,社会各健身场所,也积极发挥专业老师和功能设施的作用,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健身健美项目运动,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全民健身变得愈发科学化、专业化。

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真正惠及城乡居民。“十二五”期间,马鞍山市成立了市级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县、区成立了国民体质监测站,免费对国民体质进行监测,并可依据个人体质状况提供针对性的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开出“锻炼处方”,提高市民健身质量与水平。

竞技体育不断突破

2015年11月29日,在美国休斯敦结束的2015年世界举重锦标赛上,由马鞍山体校培养输送的运动员孟苏平代表中国队出战,以抓举145公斤、挺举180公斤、总成绩325公斤,获得世锦赛女子75公斤以上级三项亚军。此前,她曾以193公斤的挺举成绩创造了新的挺举全国纪录,平了俄罗斯名将卡什丽娜保持的世界纪录。

2014年10月21日,安徽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在安庆市落下帷幕。马鞍山市代表团一举拿下综合排名榜上团体总分第二、奖牌榜第二、金牌榜第四的骄人成绩。7人31次破省青少年纪录,1人3次破省成年纪录,马鞍山市代表团的跳水、摔跤、柔道、举重、田径、赛艇、游泳、羽毛球等8个项目队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代表队”荣誉称号,此外马鞍山市还荣获了省十三运会青少年部“竞技体育突出贡献奖”、“竞技体育人才输送奖”、“体育道德风尚奖代表团”等奖项,实现竞技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好成绩的取得源于马鞍山市对体育竞技后备人才的重视与培养。

近年来,马鞍山市竞技人才培养网络更加完善,摔跤、跳水、举重、击剑、皮划艇、篮球等重点项目优势更加突出。市体育部门不断深化体教结合工作,积极探索新时期体教结合多元化实现形式,在解决学训矛盾、整合体育教育资源、创新完善经济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促进文化教育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多元化后备人才培养格局初步形成。

“十二五”期间,市体育局将市体校部分重点项目队采用体教结合的模式,按照“三集中”模式放在学校。例如,皮划艇队放在六中、赛艇队放在和县香泉中学、举重队放在市十一中,跆拳道队放在花园中学等,体校运动员的日常教学和后勤保障由所在学校负责,训练由市体校专人负责,体校运动员的日常教学和后勤保障则由所在学校负责。通过这一模式,教体结合走上了良性发展轨道,市体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等为省专业队输送了大批优秀体育苗子。

“十二五”期间,市体育局荣获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2009-2012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2012年度全国业余训练先进单位”、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013-2016)”、“国家皮划艇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荣誉,多次荣获了省体育局颁发的“安徽省竞技体育突出贡献奖”、“安徽省优秀后备人才输送奖”、全省体育系统先进集体等。

培养输送了举重世界冠军孟苏平、击剑世界冠军李华、皮划艇亚运会季军储友勇等一大批全国和世界冠军。

青少年体育阳光快乐

跳绳、扔沙包、竹竿舞、滚铁环,老鹰捉小鸡……这些70后、80后,甚至50后、60后童年时玩的游戏,恐怕已被很多人遗忘。但在马鞍山中小学的师生眼中,却是永远也丢不掉的宝贝。除了周一的升旗仪式,从周二到周五,每天的大课间,学校的操场上便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跳绳、打球、做游戏,校园阳光体育运动、大课间不再是枯燥单一的广播体操的天下,学生们在各种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中找到了运动的乐趣。”薛镇初中体育教师杨燕说。为了让“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一辈子”的理念深入人心,薛镇初中结合校园硬件优势,从2013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一整套兼具科学性和时代感的大课间活动,让学生们能够在活动中培养体育运动兴趣和能力,并逐渐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后备军。而青少年体育则是马鞍山市体育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期间,马鞍山市青少年体育工作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校园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青少年体育工作成绩显著。五年来,在市体育部门的协助下,马鞍山市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学校体育工作呈现出崭新的面貌,每天锻炼一小时成为青少年的自觉行动。

“十二五”期间,每年马鞍山市围绕儿童节、国庆节、寒暑假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全市中小学田径、游泳、篮球、武术、棋类、击剑等16项比赛,参与大学生运动会和电子竞技的人也越来越多。同时,市体育局还联合教育局,每年开展对全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训,据统计,全市各县区中小学和5所高校近400名体育教师全部参与了培训。

“十二五”期间,青少年体育组织建设进一步巩固壮大。截至2015年,全市共创建各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30所,其中国家级俱乐部7所,省级俱乐部9所。各级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已有43所,其中,国家级1所,省级9所。越来越多的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城区大中小学已基本全覆盖。

2015年12月,市政府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深化体教结合的实施意见》,市体育局制订和实施青少年工作发展规划及活动计划、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工作方案,积极协助教育部门开展全市大中小学运动训练和体育竞赛活动,进而推动全市青少年体育工作和校园阳光体育运动。

五年来的努力,使青少年体育“我阳光,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理念深入人心。通过开展校园阳光体育活动,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在阳光体育中幸福成长,以健康的体魄走向未来。

品牌赛事精彩纷呈

翻开这五年的日历,关于品牌体育赛事的标记历历在目。

2014年10月23日晚,市体育馆内灯火通明,座无虚席,中美篮球争霸赛在这里正式拉开帷幕,来自美国的喷气职业俱乐部篮球队和江苏同曦职业篮球俱乐部上演了一场精彩对决。“我记得第一节,双方开场后很快进入状态,攻防转换均非常迅速,多次打出精妙的配合,比分交替上升,美国队以18:17领先中国队。第二节,双方球员打得更加兴奋,美国球员的一记劈扣技惊四座,中国队则更加注重团队配合,在主场球迷的呐喊声中,一鼓作气,多次快速反击打出小高潮,半场比赛结束,中国队以43:32领先美国队。下半场,美国队后程发力,依靠强劲的实力连连得分,将比分差距逐渐缩小并一度反超。比赛还剩最后几分钟,中国队顶住压力,连连命中,最终以83:81战胜美国队。”许多篮球爱好者提到那场比赛,至今记忆犹新,如数家珍。

不仅是中美篮球争霸赛,还有中泰武术对抗赛、中韩跆拳道公开赛、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中国羽毛球俱乐部超级联赛、中欧乒乓球明星联队对抗赛、体育舞蹈全国公开赛、省乒协年度乒乓球赛、李白国际户外铁人三项赛、市第十一届运动会……无论是国际的、国内的、省级的还是市级的,无论是竞技性的还是群众性的,平均下来,月月有活动、周周有比赛,广大市民一饱眼福的同时,更是能亲身参与其中。

近年来,市体育局坚持将体育融入城市,突出品牌,办好每一个体育赛事,努力提升城市影响力。随着一系列国际、国内重大体育赛事的举办,有效提高了马鞍山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中国羽毛球俱乐部超级联赛等大赛的成功举办,让更多人通过CCTV5领略到马鞍山的城市魅力,一系列品牌赛事的成功举办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中央电视台、腾讯、新浪等多家媒体对比赛进行了深度报道。马鞍山市通过体育赛事这一平台,推动了体育工作开展,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形象。

同时,马鞍山市还立足区域特色,全力谋划品牌赛事。在打造本地体育品牌上扎实推进,根据各县区的体育特色和基础,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扶持,争取每个县区都有一个叫得响的体育品牌,让体育为马鞍山市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助力。例如2015年12月,花山区举办的长三角城市·马鞍山山地自行车越野邀请赛就已经到了第五届,该项赛事依靠花山区濮塘风景区的地形、风景优势,把体育与旅游有机结合起来,不仅打响了马鞍山市体育特色品牌,同时提高了濮塘风景区知名度,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此外,马鞍山市还充分发挥体育场馆社会服务功能,实行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市场化运作,推进体育产业品牌化发展。每年,市体育场馆积极承办、举办各类活动,体育场馆综合经营效益不断提升,为马鞍山市体育市场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体育产业快速发展

体育产业是国际社会公认的21世纪最具活力的高渗透性、交叉性、富有拉动性的朝阳产业、绿色产业。马鞍山市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有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势头不减。

市体育局依托本地资源优势,统筹整合,大力发展体育产业,不断促进体育消费。截至2015年,全市体育产业名录库登记在册企业达434家,其中,体育制造企业8家,销售企业32家,体育服务业商家60家,大型体育场馆3所,体育彩票销售商家326个。目前,马鞍山市体育产业年产值超过3亿元,贡献税收超过2000万元,带动就业1万多人。

马鞍山市体育用品制造业基础较好,产业布局优势明显,位于全省前列。目前,马鞍山市已经初步建成以含山县、和县为中心的体育用品制造基地,其中,和县三才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三段式”羽毛球为全球独家创新专利产品,自动化生产工艺全球领先。其他生产健身器材、体育服装、冰刀鞋、动力冲浪板的企业都处在上升阶段并形成了联动效益。对此,市体育局加大政策支持和倾斜的力度,促进其他县区积极谋划本县区的体育品牌。

体育服务业发展态势红火。马鞍山市通过进一步完善体育设施建设,向社会开放更多的体育健身活动场地,增加健身娱乐项目,有效促进了大众体育消费,推动了体育休闲健身市场的蓬勃发展。

与此同时,马鞍山市体育赛事经济逐渐升温。市体育局发动社会力量,以体育项目拉动体育产业,先后举办了中泰武术对抗赛、乒乓球超级联赛、羽毛球超级联赛、中欧乒乓球明星对抗赛、中美篮球争霸赛等竞赛表演项目,并支持鼓励企业、职业俱乐部、广告传媒公司等社会力量承办、引进国内外高水平单项体育赛事,积极引进国内知名体育赛事,努力打造有影响、充满特色的赛事品牌。拉动社会资金参与体育产业的创新举措,不仅让体育赛事不增加政府的投入,还能通过体育赛事完善一批体育设施建设,拉动体育及相关行业的消费。

体育与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前景广阔。马鞍山市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目前,濮塘、江心洲、香泉、昭关、太湖山、横山、大青山等旅游基地正积极谋划,把健身、休闲观光与徒步、骑行、越野赛车、龙舟、登山、攀岩、探险、铁人三项等体育赛事和健身活动融进旅游景区。市体育局也与相关部门积极探索,培育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发展体育旅游、体育影视、体育创意等新兴业态。“‘十三五\’期间,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并将体育健身与休闲度假、历史寻踪、乡村旅游、文化传承等诸多因素串接起来,推动体育产业多渠道、多层面快速健康地发展。”市体育局局长童德山说。

◆展望未来:

“十三五”:体育发展绘就新画卷

中国体育已经进入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关于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决定》等具有历史意义的文件及相关政策的出台,吹响了变革的号角。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中国体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强大明确的指导原则。未来五年将是全面执行这些文件和政策的关键时期。

对于马鞍山来说,“十三五”期间,马鞍山市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未来五年,一幅浓墨重彩、气势磅礴的画卷正在我们面前展开。

在群众体育方面,马鞍山市力争全民健身从目前的社区全覆盖走向小区,行政村全覆盖向自然村全覆盖,使覆盖群体更广、覆盖人数更多、覆盖项目更全。

在竞技体育方面,马鞍山市将继续努力做好后备人才输送工作,建立好后备人才基地。进一步巩固田径、篮球、皮划艇、举重、摔跤等优势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式创新取得重要进展,构建适应社会发展、充满活力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在青少年体育方面,各项基础性建设工作取得重要进展,青少年体育活动更加普及,场地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初步建成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

在体育产业方面,马鞍山市将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具有马鞍山特色的体育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体育公共服务与市场服务相结合、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力争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150亿元左右,建设2个以上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建立一批特色鲜明的市级体育产业基地,确保经常参加锻炼的人数达到110万以上,人居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体育公共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

“自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后,提出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作为根本目标,将全民健身工作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大好机遇。市政府于去年底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明确了马鞍山市体育产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未来,全市体育部门将深入贯彻落实文件精神,不断加大全民健身宣传,增强市民体育消费意识,以全民健身体育惠民为目标,推进马鞍山市体育事业、体育产业协调发展,为建设幸福马鞍山尽一分力。”童德山说。

荣誉

荣获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2009-2012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2012年度全国业余训练先进单位”、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013-2016)”、“国家皮划艇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荣誉,多次荣获了省体育局颁发的“安徽省竞技体育突出贡献奖”、“安徽省优秀后备人才输送奖”、全省体育系统先进集体等。在安徽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上,马鞍山市代表团荣获团体总分第二名、奖牌榜第二名、金牌榜第四名的历史最好水平。

培养输送了举重世界冠军孟苏平、击剑世界冠军李华、皮划艇亚运会季军储友勇等一大批全国和世界冠军。

新闻推荐

含山县残联荣获省级表彰

日前,含山县残疾人联合会被安徽省委、省政府授予第六届“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荣誉称号,不仅全市“只此一家”,在全省残联系统也是“一枝独秀”。   &n...

巢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巢湖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