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这五年,230万马鞍山人民共同经历难忘历程 稳中有进砥砺前行 进中向好谱写华章

马鞍山日报 2015-12-31 12:16 大字

五年,在一座城市近60年的建市史中会留下点什么?

从2011到2015,“十二五”注定会在马鞍山的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区划调整、全面小康、钢城一体、以港兴市、多点支撑、深化改革、城乡统筹、立体交通、和谐社会,这一个个闪亮的词汇为这五年作了精彩总结。面对经济总体下行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双重压力,全市上下紧紧围绕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工作主题,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市经济稳中有进砥砺前行、进中向好谱写华章:2013年底完成全面小康社会计划目标,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地区生产总值迈上千亿元台阶,年均增长10.8%,人均生产总值达到9600美元;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5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10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400元。

辉煌的“十二五”即将过去,“十三五”正向我们走来。盘点“十二五”马鞍山交出的历史答卷,一串串数据勾勒出马鞍山加速发展的脉络,清晰地讲述着这片热土上经济发展的故事,记载着规划蓝图实现的轨迹,成为马鞍山人民“十二五”温暖的记忆。

从今天起,本报推出《点赞马鞍山“十二五”》系列报道,倾听百姓心声,聚焦百姓感受,反映马鞍山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敬请关注。

记者 吴黎明

大事喜事新事不断 大城崛起足音铿锵

2011年8月,含山、和县划归马鞍山市管辖,市域面积扩大1.4倍。一年之后,新成立博望区、花山区,主城区面积扩大1倍。两次行政区划调整成为马鞍山发展史上的里程碑,马鞍山由偏江一隅变成拥江发展。

含山、和县紧紧抓住区划调整重大发展机遇,全力加快发展步伐。含山县全力实施工业强县、生态立县、转型发展、城乡统筹“四大战略”,奋力推进城市美丽花园、农民幸福家园、投资兴业乐园、休闲度假游园“四大工程”。和县则提出了“发展沿江工业物流、沿路现代农业、沿山温泉旅游”发展思路,着力壮大机械制造、精细化工、食品加工、绿色环保建材四大优势产业,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文化旅游三个产业发展。到2013年底,两县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三年倍增。新成立的博望区、花山区同样得到长足发展。

马鞍山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宁安高铁投入运营,广大群众期盼多年的美梦成真,节点枢纽为城市发展插上了双翅。2013年12月31日,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正式建成通车。至此,马鞍山到合肥只需1个多小时,到上海和杭州只需3小时,拉近了马鞍山乃至安徽省与长三角的距离。2015年12月6日,宁安高铁正式开通运营,高铁列车沿着长江黄金水道“贴地飞行”,从千年古城安徽安庆飞越长江,驶向南京、上海,马鞍山市成为贯穿中部与东部的重要节点。

五年间,全市高速公路增加153.8公里;升级改造了205国道、314省道、226省道一期等一批国省干线;367、206、226省道二期等一批项目正抓紧建设;九华路过江隧道、郑蒲港铁路等重大项目扎实推进。

五年时间,马鞍山干部群众只争朝夕,用跨越发展的成绩展示了230万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以港兴市、钢城一体、多点支撑”三维发展

五年来,马鞍山市站在过去、现在、未来的历史维度上重新审视发展思路,实施“以港兴市”、“钢城一体”、“多点支撑”的三维立体发展战略,城市发展动力澎湃。(下转第三版)

■2015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10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400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5%和13.6%。

■五年间,累计新增就业30.1万人。

■五年累计建设保障性住房9.2万套。

■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综合参保率达98%以上。

■五年间,全市高速公路增加153.8公里。

新闻推荐

“草台班子”打造含山文化地方品牌

图为2015年“秀美含山行”张齐村演出现场。 2015年12月31日,在含山县“四季沐歌”群众文化活动首届村级文艺调演中,环峰镇九连行政村和梅山...

巢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巢湖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