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上门服务给独居老人添帮手

安徽日报 2015-06-25 16:54 大字

在农村,对很多空巢、独居老人来说,洗衣做饭、料理家务是难以承受之重,如何结合农村老人群体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成为农村养老的关键问题——

■ 本报记者 钱定果

“这服务券真实惠,不仅饭菜送到家,还有人帮我收拾屋子、种菜浇水。每个月还能理个发呢。 ”合肥市小庙镇大柏村78岁的王道友老人手里攥着居家养老服务券,高兴地告诉记者。

肥西县高刘镇和小庙镇划入合肥城区后,结合区划调整的契机,政府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参照城市居家养老服务标准,率先试点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由于农村地区与城市不同,在服务内容上需要契合农村老人的实际需求,必须探索一条具有农村特色的养老服务模式。

独“守”乡村,

老人渴望有人搭把手

近年来,随着青壮劳力逐渐向城镇流动转移,农村空巢、独居老年人口也在逐年增加。在安徽省,农村老年人口家庭户比重占60.23%,由于在生活上、精神上缺乏照料,在家老人的养老需求十分具体。

“我们对高刘镇的养老服务对象做过需求统计,老人身边的子女大都外出打工,即便在身边,住的地方也离老人很远,无法在生活上给予足够的照顾。因此,老人们最大的需求就是解决吃饭问题。 ”高刘镇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巢湖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王敬敬说,他们的服务对象大多是独居、空巢老人,由于身体原因,一日三餐难以为继,所以对送餐服务需求很大。

此外,衣物清洗、家政服务也是农村老人的两个主要需求。为小庙镇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金谷医院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李磊说,服务对象家中往往缺乏劳力和必要的清洗设备,很多被单、衣物多年未洗,“我们清洗床单的时候,往往一拧干,整条床单就粉掉。 ”为此,服务中心还为老人们捐赠新床单。据李磊介绍,他们在小庙镇设立一个衣物清洗间,目前每天用洗衣机清洗出来的衣物共有30多桶,衣物清洗量很大。

而在家政服务方面,有别于城市老人,农村老人更需要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帮助干农活。

小庙镇的王道友老人告诉记者,他有一分多的自留地,种些辣椒、茄子等蔬菜。“我自己腰不好,老伴长年卧病在床,干农活有的时候只能跪着。要是有人能搭把手,那真是解决我的大问题。 ”王道友说。在高刘镇,老人们同样也有晾晒稻谷等农活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农村五保老人这一特殊群体的需求也不容忽视。虽然他们符合入住养老院的条件,但实际情况是,除了养老院之外,可选择的养老方式并不多,一些身体尚可的五保老人更愿意在家养老。“但凡能自理的五保老人,都不愿入住养老院,他们觉得不自由。而养老院通常是一间屋两张床位,老人们生活习惯不一样,怕互相影响。一些高龄老人受传统观念影响,也不愿住养老院。 ”王敬敬说,在家的五保老人由于长期无人看望,精神生活方面需求高。

因地制宜,

贴心服务送到家

所谓居家养老,是以社区(村)为主要活动场所,老人不离开家,就可以享受到近距离的服务。目前,安徽省农村养老服务主要存在服务保障能力有限、覆盖面低等问题,尚未形成完整的养老服务体系。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是完善农村养老体系的一个重要途径。

2014年、2015年,合肥市在高刘镇和小庙镇先后开展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让符合条件的农村老人(70岁以上低保老人、70岁以上空巢老人、90岁以上高龄老人)免费领取每月600元的服务券,并以抵券的形式享受养老服务机构提供的上门服务。

在实施过程中,两家中标服务单位——巢湖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金谷医院养老服务中心,采取镇上设服务中心、村上设服务组的形式,统筹提供上门服务。在送餐方面,服务中心在镇上专门设有配餐点,根据老人口味,提供比较清淡的饭菜。每天饭菜做好后,放进保温箱内,由车辆配送到各村,服务组工作人员再送到老人家里。家政方面,服务中心都有衣物清洗点,由服务组工作人员负责收送衣物。同时,工作人员还上门为老人打扫房屋、做农活。巡诊、理发等工作也是按月定期进行。

结合农村地区实际,两个服务机构在服务形式上又作出了不同的探索。

“小庙镇共有539位服务对象,其中半数老人没有固话等通讯方式。即便有,往往也不会使用。这就要求我们要为老人提前制订好服务内容。 ”金谷服务中心采取计划性服务的形式。一方面,每个月定期为老人提供衣物清洗、巡诊、理发等基础服务。另一方面,根据老人实际需求,调整服务内容。“我们每隔10—15天有个报餐计划,定好具体的用餐人数。如果老人有特殊情况不用餐,就可以提前报停。这样就不会浪费服务券的使用。”李磊说,他们还会提醒老人合理使用服务券,并将服务项目和价格表贴在老人家中。

而巢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人员配置上下功夫,采取“139”服务模式,即:划定一个片区;配备社区管理员、社工和营养师;家政、维修、送餐等工作人员共9人。整个高刘镇划分成4个片区,由4名社区管理员负责上门访视工作。李自仓是高刘社区的五保老人,由于长期独居,精神状况不佳。社区管理员耿飞燕发挥自己社区护理专业特长,与老人经常交流,带其去看病。如今,李老与小耿建立了信任关系,甚至将自己的低保卡和存折交给她保管。

站点进村,

困难尚需合力解决

与城市相对集中的居家养老服务格局相比,农村点多面广,服务对象较分散。因此,在村里就近建设养老服务站,形成网络,是实现农村地区养老服务有效覆盖的重要举措。不过,“服务站进村”目前还有难度,主要存在硬件建设不足和缺乏专业人才两大问题。

在小庙镇,539位服务对象分布在30个村209个村民组里,上门服务的金谷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共计72人,平均每人要对接六七位老人。由于村组之间相隔较远,甚至达到十余公里,工作人员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的压力。让他们感到头疼的是,进村组的道路状况不佳,很多是土路。由于配餐车只能将饭菜送到服务点上,剩下的送餐任务就要靠工作人员来完成,泥泞的道路给他们带来不小的麻烦。

由于服务对象散居状况,巢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也出现了人力不足。在其4个服务片区内缺乏专业社工,无法满足所有老人的心理疏导需求,只能借助志愿者团体来帮忙。 “我们在高刘镇当地还缺熟悉路况的送餐师傅,有一技之长的服务人员,特别是能干农活的。”王敬敬说。此外,在医疗、精神慰藉进村方面,次数也比较少。该中心正与城区沟通,争取每个季度有一次义诊进村的机会,普及身体健康知识和养生宣传。

面对眼前的困难,政府和服务机构两个层面首先要形成合力。金谷服务中心准备与小庙镇民生办对接,在老人相对集中、具备一定条件的村开展服务站点工作。 “我们在合肥市高新区老人相对集中的区域,开展过站点式就餐服务。这也为建立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积累了经验。 ”李磊说。

巢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则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与安徽大学、安徽建筑大学、淮南师范学院签订协议,在高刘镇成立就业实习基地,将学生的就业实习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弥补服务一线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

题图:6月14日,在合肥市高新区回迁小区兴园社区广场,社工正为老人们免费理发。本报记者 吴文兵 本报通讯员 赵凯 摄

新闻推荐

“文明”帮“提名” “先进”带“后发”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结对共建

本报讯 (记者 张岳)8月12日,记者从全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结对共建暨座谈培训会获悉,全国文明城市与提名城市签订结对共建协议。合肥市与淮北市、巢湖市、肥西县结对共建;马鞍山市宣城市、当涂县...

巢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巢湖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