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构建多元平台 高效解决纠纷

新安晚报 2015-05-16 21:12 大字

在全市乡镇社区设立78个“法官便民联系点”,第一时间定分止争;全市法院和11个人民法庭建立保险纠纷诉调对接中心,快捷化解保险纠纷;探索建立劳动争议、物业纠纷、医患纠纷联调工作机制……马鞍山市两级法院通过搭建高效、便捷化解矛盾纠纷的平台,不断完善多元化解决纠纷工作机制,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司法需求,低成本、高效率地为群众化解矛盾纠纷。不久前,马鞍山市中级法院被最高法院确定为安徽省惟一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示范法院”。

“一点”变“五点”,走出为民司法新路径

“没想到这么快就要回了货款,还是法律手段管用。”4月20日,马鞍山市恒久特材公司罗经理从博望区法院丹阳法庭法官手中接过一张88万元的支票,抑制不住激动。

3月中旬,博望区法院领导率队到辖区企业开展送法服务。在丹阳工业园区“法官便民联系点”,恒久特材公司的经营者向法官诉苦,企业遭遇货款追索困难等难题,法官建议企业依法维权。

恒久特材公司很快向丹阳法庭提起诉讼,要求安徽某实业公司支付已拖欠一年半的货款120万余元,并提出保全申请。承办法官审查后当即做出保全裁定,快速赶赴被告所在地冻结其银行账户。了解到两公司是多年的合作伙伴,法官积极组织双方庭前调解,最终达成协议,被告一次性支付货款88万元,退还价值35万元的货物充抵剩余货款。双方冰释前嫌,继续合作。

这是博望区法院“法官便民联系点”依法、快捷服务企业的一个例子。

博望区是2012年9月才成立的新区,“中国刃模具第一镇”博望镇现有民营工业企业1500多家。博望区法院成立伊始,为不断增强司法服务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实效性,综合考虑人口分布、主要纠纷类型与数量等情况,于2013年5月在全区设立16个“法官便民联系点”。选派18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法官担任驻点法官,经常性深入企业、工业园区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法制宣传活动,解答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买卖、借贷、产品质量等方面的法律问题。指导商会调处涉企纠纷,协助商会调解员调处纠纷,对各种纠纷最大限度地化解在当地、化解在诉讼之前。通过开展巡回审判、预约办案、上门调解等形式提供司法便民服务。法官先后到联系点指导协调纠纷150余起,确认调解协议70件,开展法律宣传、咨询300余次。

和县法院在全县乡镇、社区设立12处“法官便民联系点”,驻点法官在每周固定时间到联系点开展法律咨询、立案指导、诉前调解、现场审理、判后答疑等“一站式”服务。

该院以“法官便民联系点”为平台,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形成司法调解与人民调解等社会调解组织或个人多渠道解决各类争议的良性互动的格局,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2014年,和县法院成功化解了唐从树等13人与和县姥桥镇政府拆迁安置案、张悠斌等5人与和县住房和建设局不履行法定职责附带行政赔偿案、张广林等86人水库移民安置补偿案、刘志东等12户购房户诉和县富城房地产公司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等一系列复杂案件,有力地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法院对这几起纠纷的处理,既化解了矛盾,又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合理引导广大群众依法维权,做到信法不信访。”和县县委书记刘殊充分肯定了法院的工作。

“我们在探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出发点就是围绕司法为民这一工作主题,减轻当事人讼累,高效、快捷为群众化解矛盾纠纷。”马鞍山市中级法院院长杨良胜告诉记者,从2013年开始,全市法院将以往设置的执行联系点、调解联系点、工作联系点等进行规划整合,在全市矛盾纠纷易发区域的乡镇街道、厂矿社区、重点工程所在地,设立78个“法官便民联系点”,法官经常深入联系点,开展巡回审理,就地办案,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

“在实践过程中,‘法官便民联系点\’已由原先的‘一点\’拓展为‘五点\’,即拓展为司法便民的服务点、普法工作的宣传点、执行工作的联络点、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的对接点、群众路线的实践点。”杨良胜说。截至目前,“法官便民联系点”共化解矛盾纠纷870余起,开展司法确认171起,进行法律宣传、接受法律咨询群众2.8万余人次。与此同时,全市法院开展“百名法官进企业、百名法官进学校”活动,逐步建立覆盖全市的多元化纠纷解决网络,形成了具有马鞍山司法工作特色的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机制。

“六位一体”,合力化解“道交”纠纷

马鞍山居民印某开私家车带着有9个月身孕的妻子刘女士外出办事时,在路口与刘某驾驶的小车相撞。刘女士在医院抢救过程中分娩一女婴。女婴因新生儿重度窒息等原因送到南京一医院救治。

由于事发路口的太阳能信号灯已损坏,该事故成因无法查清,马鞍山市公安局122事故处理大队未作出责任认定。经司法鉴定,刘女士因交通事故造成一处捌级、一处拾级伤残;女婴因脑性瘫痪构成三级伤残。母女诉至花山区法院道路交通事故审判庭,要求刘某及车辆所有人凯马公司、平安保险公司共同赔偿各项损失151万余元。

法官邰红梅在征得双方同意后,启动诉前委托调解程序,各方当事人以及当时处理事故的民警高贤军来到马鞍山市保险业协会设立在“道交”法庭的保险诉调对接调解室进行调解。

高警官对事故的成因进行现场分析说明,通过行政调解的程序让双方当事人知道各自在事故中的过错,为调解工作进行铺垫。邰红梅耐心倾听当事人的情绪发泄,了解了他们各自的心结,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导,将双方当事人在事故中的过错大小、赔偿比例、赔偿标准、两原告诉求哪些部分合法合理一一进行释明。保险行业调解员戴广水也积极居中调停。最终,双方当事人被法官耐心细致的作风和入情入理的话语所打动,达成一致意见:平安保险公司赔偿原告刘女士及女婴交通事故经济损失54万元;被告凯马公司赔偿原告1万元。

像这样在法官主导下,行政调解、行业调解、诉讼调解同步进行的案件,在花山区法院“道交”法庭天天都有。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在交警、保险、法院等部门之间来回奔波,一起事故处理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为高效化解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 2006年1月,花山区法院在马鞍山市交警支队事故处理大队设立了道路交通事故巡回法庭,开展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集中办理工作。2011年10月,花山区法院成立全省法院首家具有独立建制的道路交通事故审判庭。

“道路交通事故审判庭一成立,就形成了一套专业的‘道交\’纠纷化解机制。”花山区法院院长骆德斌介绍说,‘道交\’法庭在122事故处理大队驻点办公,就地开庭,实现咨询、立案、送达、排期、开庭、裁判、执行“一站式”服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整合122事故处理大队、保险公司、人民调解委员会、司法鉴定和评估机构、法律援助部门及‘道交\’庭6个部门的资源优势,建立健全事故处理、保险理赔、人民调解、伤残鉴定、法律援助、法律诉讼“六位一体”的便民服务体系。在交通事故处理服务中心,按照事故处理流程设置行政调解、行业调解、人民调解、司法鉴定、司法救助、诉讼立案6个便民窗口,强化部门协调,优化资源配置,建立“道交”纠纷一体处理、多元化解机制,实现行政调解、行业调解、人民调解、诉讼调解无缝衔接,联动高效化解“道交”纠纷。自此,“道交”纠纷化解工作呈现调撤率、自动履行率、当事人满意度上升的良好发展态势。“道交”法庭2011年10月成立以来到今年4月,共办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4792 件,其中调撤3216件,当事人自动履行率97.9 %,很好地实现了办案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道交”法庭因此荣获全国法院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花山区法院‘道交\’法庭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实现了当事人、保险公司、公安交警、法院、人民调解5方共赢的良好局面。我们及时加以总结进行推广。”杨良胜说,马鞍山市法院虽然不是最高法院和中国保监会确定的试点城市,但我们积极与市保监会协力推进,在全市6个基层法院和11个人民法庭建立“保险纠纷诉调对接中心”,建成立体化、网格式的保险诉调对接三级联动机制。仅2014年以来,进入诉调对接模式保险纠纷1348件,其中调解结案1189件、撤诉54件,调撤率达92.2%,有效化解了矛盾纠纷。

一院一品,创新多元化机制

3月27日清晨,77岁的王秀林来到马鞍山市雨山区法院夕阳红志愿者调解中心。调解员尹德松热情地请老人进屋、让座、端茶。

王秀林是原向山供销社退休工人,因住房被征迁,家中财物被搬走等问题四处上访,还去了北京。前几天在电视里看到雨山区法院成立了夕阳红调解中心,能为老百姓解决实事,专门慕名而来。

63岁的调解员尹德松是位退休法官,他一边听老人倾诉,一边看老人的上访材料,了解基本情况。他和老人拉家常,稳定其情绪。同时,他与向山镇政府和征迁办了解王秀林家的征迁情况和征迁政策。尹德松告诉老人,他家拆迁时被搬走的电视、冰箱等所有财产都由征迁办保管着,如果有财产缺损,征迁办照价赔偿。王秀林半信半疑,但心情平静多了。经了解,老人被拆的房子是单位分的,而一起被征迁的向阳村都是自建的农村住房。尹德松耐心、详细地向老人讲明征迁政策。老人终于明白,城镇住房的征迁政策是拆一还一,农村自建房则是按家庭人口情况分给住房。老人的心结终于打开,握住尹德松的手连声说:“我对不起各级政府,我冤枉了他们。我不上访,也不告了。”

今年3月20日,雨山区法院成立了夕阳红志愿者调解中心,由原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退休国企干部等5名专职调解员常驻法院,吸纳32名辖区乡镇、社区干部担任兼职调解员,组成一个覆盖全区的调解网络,将快捷解决纠纷机制延伸到整个辖区社会的神经末梢。调解中心成立短短1个月,就成功调解25件纠纷,接待群众咨询320余人次。吴继红、高小培等3位专职调解员通过巡回调解的方式,圆满调解了一起两户村民因土地使用长达5年的纠纷。调解员们的志愿服务、法院的创新之举,受到雨山区区委书记郎平的点赞。

像雨山区法院夕阳红志愿者调解中心这样具有特色的调解组织,在全市6个基层法院都有。据马鞍山市中院副院长方龙彪介绍,各基层法院结合辖区工作特点,积极开展探索,形成一院一个品牌:含山县法院抓特邀调解组织和特邀调解员机制建设,和县法院探索与基层组织共推共建机制,当涂县法院抓青年法官与大学生村官结对共建机制,花山区法院抓“六位一体”联调机制,博望区法院抓与农村村居调解组织联调工作。

全市法院围绕“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要求,积极构建以法院为主体,多部门参与联动的全方位、立体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重点探索与行业、部门建立联动调解模式,不断健全完善类型化纠纷解决机制,探索建立了法院(法庭)诉讼调解与相关乡镇(街道)综治维稳信访工作中心的衔接工作机制、保险诉调对接三级联调工作机制、物业纠纷联调工作机制、劳动争议联调工作机制、医患纠纷联调工作机制,“六位一体”道路交通、消费者权益等矛盾纠纷联调工作机制。

“我们对照《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示范法院标准》,制定了《关于深入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实施意见》,已经或初步建立与综治办、司法局、医疗卫生、妇联、保险行业、物业管理以及乡镇(街道)等基层组织的联动平台,正在推进与金融、住建、劳动仲裁、城管、仲裁等行业的联动,构建科学、系统的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快捷优质的司法服务和更加多元的纠纷解决渠道。”杨良胜对进一步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工作充满了信心。   周瑞平

在服务区位图前,雨山区法院夕阳红志愿者调解员们感到任重道远,但充满信心。

新闻推荐

合肥日用水十破记录

供水能力充足,不会限时停水,四大用水工程明年启用

巢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巢湖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