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木匠“啃”文献两年 学孔明造木牛流马

新安晚报 2014-10-25 04:13 大字

司绍荣制作的“流马”。(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三国演义》里,“木牛流马”大放光彩,这让传统木艺人司绍荣浮想联翩。他研究史书两年多,手工打造了木牛和流马,可以运物四五百斤。

木匠想做木牛流马

司绍荣,含山人,今年51岁,做了半辈子木工。20岁那年,司绍荣师从当地一个老木匠,两年后出师单干,手工细、人勤快,在当地很快渐有名气,开始有人慕名拜师学艺。

盖房子、打家具、做农具……多年来,司绍荣一直靠手艺谋生,但接到的活越来越少,更多人选择购买成品家具,徒弟们都已转行了。五六年前,司绍荣转变传统木工,开始帮人做木制模具。但他心中依然牵挂着这门传统手艺,不想放弃。一个偶然机会,爱看《三国演义》的他想起了“木牛流马”。

研究文献独有心得

两年多以前,司绍荣买了电脑,查关于“木牛流马”的内容,书籍、论文、影视等都要去看看,并且和网友们探讨心得。经过比对,司绍荣认为《三国志·蜀志·本传》裴注引《诸葛亮集》中对“木牛流马”的记载较为详实,只是没有图。

只有初中文化的司绍荣开始啃那段古文记载。他发现,文献对木牛只有形态介绍,对流马则有具体的尺寸介绍。

今年8月,司绍荣研究完制法,便开始动手。他先做“流马”,认为“流马形制如象”的描述并不是说流马如大象,而是指圆径面加上3个把手,像大象脸部。这个装置叫“三脚杠”,最复杂的就是其牵引结构,“仅一个木链条,就花了一个星期。”

流马制完后,司绍荣再做木牛,有了前面的尝试,这次方便得多。他认为,木牛和流马均有4只轮子,前面两只转弯时可以卸载。

呼吁保护传统木艺

木牛、流马的高度约为1.1米,木牛的宽度较流马略宽,木牛、流马身上都有一只粮箱……花费了两个月的时间,木牛、流马终于制成,司绍荣载着四五百斤重的石头做实验,在村里的水泥路上来回走动,还爬了一个小坡,“推着挺轻松的,流马速度要快一些,可以小跑。”

前几天,司绍荣向含山县递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书,“传统木艺越来越少了,希望可以得到更多关注,不至于失传。”司绍荣说,此次做木牛、流马的原因之一,就是希望借此呼吁更多的人关注传统木艺。 汪亚芬 本报记者 朱庆玲

新闻推荐

“老赖”躲避债务 法院曝光促执行

本报讯  12月5日,16名“老赖”的姓名、身份证号码、所拖欠金额等信息在含山县城最繁华的商贸城广场巨幅户外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播出,并将持续一个月。“老赖”一...

巢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巢湖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