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惠民盛宴 擦亮金字招牌
■ 本报记者 李跃波
1000多家境内外企业和机构携精美的文化产品亮相;传统技艺与时尚元素相融合的安徽特色文化产品,尽显徽风皖韵魅力;“1+N”的办会模式将展会延伸至巢湖之滨、街头巷尾……9月22日,为期4天的第八届中国(合肥)国际文化博览会圆满落幕。
文博会期间,市民享受到了丰盛的文化大餐,参展商收获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据统计,主展馆共接待观众58.9万人次,大会交易额1.3亿元。
品牌展会 展示多彩文化
“看到家乡的文博会办得这么棒、这么专业,由衷感到骄傲。 ”河北医科大学图书馆馆长郭继锐高兴地说。这次,郭继锐和河北的17家图书馆40位同行一起来肥,参加本届文博会新增的全国馆藏出版物交易会,图书之精、品种之全、人气之旺,让他们觉得这趟来得值。
秉承“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办会理念,坚持走“专、特、新、奇、精”的招展思路,八年来,合肥文博会从小到大,从大到强,逐渐形成品牌效应。今年,作为首届安徽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重要内容,第八届合肥文博会的内涵更加丰富。
组委会负责人介绍说,“我们以‘文化引领 畅想生活’为主题,重在展示多彩文化在幸福生活中的推动作用”。
景德镇瓷器、新疆和田玉、宜兴紫砂壶、台湾红珊瑚、巴基斯坦玉、印度家具……来自境内外的工艺美术精品,让游客驻足观赏、流连忘返。徽州三雕、泾县宣纸、界首剪纸、卢氏刻花彩陶……走进安徽特色文化产品展,市民们惊喜地发现:传统技艺注入时尚元素,正焕发出新的光彩。 3D打印、裸眼3D电视、语音电视、智能社区图书馆……在文化科技融合展区,高新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广泛应用,带给人们全新的视听感受和别样的文化体验。
凸显交易 拉动文化消费
“文化产业是绿色产业,文化消费是绿色消费。我们在办展过程中,始终凸显‘博览\’和‘交易\’两大功能,在满足市民多元化需求的同时,培养市民文化消费习惯,拉动省城文化消费。我们的做法,十分契合首届安徽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的举办理念。”合肥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浩介绍说。
“去年买了两套景德镇的陶瓷茶具,都被朋友看中要走了,这不,今年又过来‘淘宝\’了。 ”市民王菁菁快人快语。
中国高级技师、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夏义升是第四次参加合肥文博会,去年,他的一副瓷板画作品卖出了10万元的高价,今年,他同样收获颇丰。“感觉合肥市民的文化消费意愿越来越强。刚开始,一些精品瓷器无人问津。现在,不仅买的人多了,大家对瓷器的了解也更多了,展会上不时有人过来和我聊陶瓷文化。 ”夏义升说。
交易额也印证了夏义升的观点。仅19日开幕当天,展会交易额就达2516万元,比去年1074万元高出一倍多。
惠民乐民 引领美好生活
对参展商来说,文博会是一次交流、一次展示、一次“大卖”;而对市民来说,文博会是一次在家门口举行的 “文化盛宴”。
市民冀怀亮说:“参观文博会既能长见识,又能淘宝贝,我每年都来。”市民李秀云则对非遗展情有独钟,“一些老的手工技艺能唤醒很多美好回忆”。市民王维金每届都要带着孩子来观展,“说是文化展,其实有很多创意的、科技的元素,能让孩子开阔眼界”。
与往年相比,本届展会的惠民功能更加凸显——观众不仅可以在主会场近距离欣赏文艺演出、免费接受专家鉴宝和中医看诊服务,还可到紫蓬山、巢湖市槐林镇、包河区罍街等体验特色文化项目。为呼应首届安徽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参加全国馆藏出版物展的北京蔚蓝公益基金会还向安徽省部分市、县图书馆,中小学校图书馆、农家书屋、农民文化乐园等400家图书馆藏机构捐赠了价值1100万码洋的图书。
“我们将努力把展会办出特色、办出影响,让合肥乃至全省群众享受文化发展成果。 ”文博会组委会负责人表示。
新闻推荐
今年7月,安徽省启动村党组织换届选举。截至10月底,全省15417个参加换届选举的村,已有15414个成功完成换届,一大批党性强、有能力、善服务的优秀人才进入了村党组织班子——■ 本报记者 黄永礼严把“...
巢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巢湖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