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中国古代玉璧鉴赏

安徽商报 2013-11-28 11:32 大字

最早的玉璧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出现的玉璧大多为半石半玉的料质,青灰色居多,大部分玉璧都有受浸后形成的灰白色雾状膜。这时期的玉器制作水平低下,所以玉璧做的也较粗糙。绝大多数都光素无纹,表面厚薄不均,中间稍厚,边缘较薄,且不规整,有的玉璧表面还有弧形的切割线。

夏朝由于文献资料不足,考古发现也很少,没有资料记载有遗址挖掘出土了玉璧。

商朝是我国奴隶制社会高度发展的时期,除铸造出大量纹饰精美、气势磅礴的青铜器外,玉器制作工艺继新石器时代晚期,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玉器种类繁多,造型丰富。在雕琢工艺上,多用直线双勾法,不论是飞禽走兽或是人像,眼睛的雕刻都很夸张,称之为“臣”字眼。但出土的玉璧数量不多,大多都光素无纹,也有少量玉璧的圆孔边缘有一圈凸起的棱,玉质为不透明的南阳玉。常见的玉璧有两种:一种为青灰色,表面光滑,玉质较细,有褐色斑纹;另一种为红褐色,表面有粗糙的橘皮纹,并闪有矾星。

西周玉器与商代玉器是一脉相承的,在雕琢技艺上基本沿用商代后期手法,但弧形多于直线,并独创了一面坡粗线或细阴线镂刻,这是西周玉雕的一个重要特征。

西周玉璧作为最重要的礼器之一,考古发现既不多见,料质也较差,分大小型两种,大璧多光素无纹饰,小璧琢饰有精美的龙、凤或鸟纹,龙凤纹身上饰有重环纹,此种纹饰始于商代中晚期,盛行于西周,西汉时期消失。玉璧上禽鸟或动物的眼睛,用阴刻线刻出“臣”字形眼的眼角或眼梢伸出长线眼勾,呈“S”形;龙纹的雕刻大多有脊齿,这些都是此时期的特殊风格。西周玉璧的构图华丽繁复,线条流畅挺拔,转折遒劲,后仿的玉璧一般阴刻线入刀很浅,线条不够流畅,在转折处有“毛刀”或接口。

东周玉器风格是西周玉器的延续,特别是春秋早期的玉器。春秋早期的玉璧基本上沿袭了西周遗风,晚期的玉璧除素面的以外,还有些玉璧饰有相当精美的纹饰。从出土的情况看,这一时期的玉璧内圈和外圈都有如发丝细线雕刻的绞丝纹,中间饰有繁密的浅浮雕的勾连纹和云纹,有的作“C”形,有的作“S”。云纹的中间加阴刻细斜线和圆圈纹,圆圈纹代表兽头的眼睛。这种装饰春秋时常用,其它年代很少见。

战国时期的玉璧对选料非常重视,多采用产自新疆和阗的优质玉料,在纹饰和造型上也有新的变化,开始流行谷纹璧、出廓璧和镂雕璧,谷纹璧是一种雕刻成漩涡状用以象征谷芽的小乳钉纹;出廓璧是在璧的外缘雕刻龙、凤或其它动物形象,出廓玉璧常运用镂空雕刻,制作精美,造型生动。这说明战国时期的琢玉技术有了巨大的创新。

汉代玉器继承了战国时期的传统,并吸收了楚文化清新脱俗、自由浪漫的特色,形成自己雄浑豪放、气势磅礴的艺术风格。汉代玉璧在选料上更为讲究,多采用质地细腻、坚硬温润的和阗玉,出现了很多的羊脂白玉璧。汉代玉璧与战国玉璧比较有以下特征:①汉代玉璧的璧身尺寸较大,也较厚,边缘也比战国玉璧要略宽些;②汉代玉璧上的谷纹、蒲纹要比战国时期的要大,排列的比较稀疏,谷纹、蒲纹等底子上仍保留有打格磨制工序的痕迹;③透雕玉璧和出廓玉璧此时更为流行,和战国时期透雕玉璧所不同的是汉代透雕玉璧上加刻阴刻线勾勒的轮廓,这种阴刻线又细又浅,称之为“游丝毛雕”。

玉璧在汉代玉器上最为常见,形制和纹饰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第一种是素璧,制作比较粗糙;第二种是在玉璧的两面雕琢相同的较密集的蒲纹和谷纹,并在内外边缘都各起弦纹一圈,形成较厚的内、外廓;第三种是在玉璧上透雕或浮雕出龙、凤等动物纹饰,边缘较厚;第四种玉璧内孔较小,在璧的内径雕琢蒲纹,外缘再加雕一圈相互缠绕、均衡分布的浮雕或透雕的龙、凤、螭虎等纹饰;第五种是在玉璧的孔内处镂空雕出龙的纹饰,璧面饰以突起的涡纹等。从东汉开始出廓玉璧在饰有双龙或双螭的中央增加了铭文,龙纹或螭纹一般都头尾相连。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玉器发展的低潮时期,这一时期考古发现的玉器很少,出土的和传世的玉璧也不多,主要是继承了东汉的遗风。

隋代的统治仅维持了三十七年,因此隋代玉器的发现也很少。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虽然唐代墓葬出土或窖藏最多的不是玉器,而是精美绝伦的金银器,但考古发现的玉器也件件精美。玉璧在唐代已然失去了礼器的地位,只作为一种象征品而已。从为数不多的唐代玉璧传世品看有以下几点特征:①玉璧两面都有纹饰,有的一面是谷钉细小的谷纹,另一面是龙纹或蟠螭纹;②玉璧上螭虎的头部靠近毛发根部处有重刀雕刻的 “弯月形”,额头上刻有“二”字形阴刻线,螭虎的眼睛雕成圆形,鼻子用两道直线代替,四肢关节处都有卷云纹,爪子很像鼠爪,尾巴细长,尾端作卷云状;③玉璧上雕刻的龙纹眼睛用阴刻线雕出“丹凤眼”,龙身上用阴刻线刻出斜方格纹表示龙鳞,前腿部位有一条带状飞翼,后腿很长,雕刻得粗壮丰满,富有肌肉感,龙爪一般只有三爪,龙爪很长,爪尖锋利,雕刻得非常有力,龙尾似蛇尾,没有花纹装饰;④唐代还出现了椭圆形玉璧;⑤玉璧上出现了花卉和花叶纹饰,花叶上刻有排列整齐的短小阴刻线,这是典型的唐代风格。

宋代玉器平民化程度高,具有很浓郁的生活气息。常用的图案有玉鱼、玉折枝花、玉童子执荷等。但玉璧却多仿汉代,只是雕刻手法不同,玉璧形状比较浑圆,边棱没有锋角。玉璧上的龙纹也喜欢仿造汉代,不同的是有阴刻的方框眼,眼睛一般沿眼眶向内深挖或斜挖,眼珠凸起,嘴部用既粗且深的粗阴刻形表示,很有立体感,螭虎的纹饰柔若无骨,长尾反复回曲,和汉代螭纹柔中有刚有明显不同。

元代玉器略显粗糙,玉璧也多厚重,尺寸不大,通常一面光素无纹,另一面有纹饰。这一时期玉璧上谷纹较稀疏,谷钉较大并且凸起较高。元代玉璧上也喜用螭虎纹,有正面的也有侧面的,还有口衔灵芝或口吐祥云的。元代螭虎身子细长曲折,呈爬行状,四肢关节处有螺旋纹。

明代琢玉工艺也日趋完善,出现了专门生产玉器的基地。明代玉器数量很多,玉璧的数量也不少,多选用和阗白玉或青玉。明代玉璧的形制主要有两种:①玉璧的一面饰有浅浮雕螭虎纹,另一面雕琢仿战国时期的谷纹、云纹或卧蚕纹;②根据文献的记载仿制战国和汉代时期的玉璧,璧的两面均有谷纹、云纹或卧蚕纹,然后在璧的外缘增加其它纹饰。玉璧上的谷纹有两种琢法:一种是用管钻打钉,并旋磨得很深,去地后使谷钉凸起,此种做法始于元代而盛行于明代;另一种没有管钻痕迹,谷钉稀疏,钉头凸起较好,但没有规则,似圆似方。此外明代还出现了八卦题材的中小型玉璧,这和有的皇帝信奉道教有关。

清代玉器无论在品种数量还是在制作工艺上都是玉器史上的又一个鼎盛时期。乾隆皇帝对玉器格外珍爱,因而玉器的制作无论是宫廷还是民间工艺都日益精湛,将传统的阴刻、阳刻、浮雕、镂雕技艺发挥得淋漓尽致,件件玉器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给人以美的享受。这样上到统治阶层,下到平民百姓都爱玩玉、戴玉,从帝王到平民都流行“系璧”。就是在身上挂一块自己喜欢的玉璧。清代玉璧小型的比较多,璧身较厚,孔也较小。玉璧的玉质较好,多为白玉和青白玉,并出现了中间带活环的玉璧。玉璧上除常用的螭虎纹外,新出现了几何图形纹。乾隆时期推崇古制,喜欢制作仿古玉璧,绝大部分仿照汉代的作品,主要有谷纹璧、蒲纹璧、变形兽面纹璧。谷纹璧和蒲纹璧在造型和工艺上,竭力追求汉代的特点,但不作旧处理;兽面纹璧的眼、鼻雕琢得更复杂,细腻,给人一种似汉非汉的感觉。清代后期,国力衰弱,岫玉被大量使用,出现了很多做工粗糙的岫玉玉璧,雕琢没有章法,工艺水平大大下降。

纵观中国古代的玉璧发展历史,制作水平和艺术价值最高的当属战国和汉代,其它朝代都无法超越。 (作者单位:安徽省文物总店)

“老

物件征集

”反响热烈

巢湖·耳街继续邀您亮宝

自本报橙周刊“艺术收藏”刊登“巢湖·耳街全城‘搜捕\’老物件”活动以来,多位市民拨打热线,表示愿意亮出自家“藏宝”,高涨的参与热情让主办方很是感动。

老合肥周阿姨手上有几件“通知书”,其中包括当年下放以及先进知青参加公社开会的通知等,还有合肥市一百个民办教师的通知,这些通知内容手写,大多盖有革委会的印章。经历多次搬家,周阿姨一直舍不得扔掉,看到《安徽商报》上有耳街老物件征集活动,她说愿意捐出来。

时先生收藏了民国时期著名电影明星周璇的多张老照片,他说,参加这样的活动,可以和更多的人分享自己的快乐。

市民陈先生看到活动报道后,特意翻开家里的老物匣,里面还放着两千斤粮票,有全国粮票,也有安徽省粮票。一斤、二斤、五斤、十斤的都有。陈先生说看见这些粮票,仿佛回到了过去的时光。

居住巢湖的多位市民打来电话,认为耳街举办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有的干脆将珍藏的老物件直接送到耳街接待处。 胡竹峰

征集热线:巢湖联系人:陈先生0551—82312999合肥联系人:戴小姐0551—62880118;

孙先生13955172050

投送方式:邮寄或直接送达安徽世达巢湖·耳街接待处(巢湖市巢湖路与健康路交口)

良渚文化玉璧

商朝后期玉璧

西周玉璧

春秋晚期玉璧

新闻推荐

凌家滩 明中都“冲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申报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今年底明年初或出结果 有望实现安徽省零突破

申报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今年底明年初或出结果 有望实现我省零突破

巢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巢湖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