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建议打造合肥巢湖文化品牌庐州巢州联袂而来
合肥正在加速建设现代化大城市,城市的快速拓展是经济高速增长和科教文卫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客观需要,但一座城市要真正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合肥是全国唯一的环抱大湖的省会城市,合肥市政协文艺界委员建议,应利用好这一独特优势,打造巢湖文化品牌,塑造合肥特色文化形象。
古庐州与古巢州
合肥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至今有2200多年的历史,遗存众多,名人辈出,文化灿烂,素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淮军摇篮”著称。巢湖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古称“居巢”、“南巢”,“成汤放桀于南巢”即出于此,文字记载的历史有3000余年。巢湖英才辈出。历代贤人高士层出不穷,巢湖风光秀美,景色怡人,湖光、奇花、温泉、溶洞被称之为“四绝”,是安徽省重点旅游开放区。
就地理学本身而言,古庐州和古巢州在地质构造上属于同一板块,东亚大陆最大的郯庐断裂带 (即从山东郯城到庐江的地震断裂带)横贯其中。在古代文献记载中“庐子国”和“巢伯国”在某种程度上也是重合的。从两汉到魏晋,就一直有“陷巢州、长庐州”的传说,并演化为民间戏剧,2001年巢湖唐家嘴水下汉城遗址的发现也间接证明了这一点。这一传说,表达了人类对不可预期的灾难突降感到恐惧,因而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缓了庐州百姓向巢湖开发的步伐。就民风民俗而言,庐巢地区乃至六安东部,有相当大部分是相同的。就方言语音而言,庐、巢两地较为接近,并且在这一带形成了一个标志性的方言剧种——庐剧,拥有一千多万观众。从整体上看,这一地区的民俗方言等,与淮河沿岸的淮南、蚌埠、凤阳,与皖江之畔的安庆、桐城,确实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
一直以来,合肥市以人文景观见长,而巢湖市山水独具特色,湖光、山色、奇花、秀岛、温泉、溶洞以及人文历史的独特资源优势明显。行政区划调整后,环巢湖旅游资源如何融合与对接,成为全市上下关心和热议的话题。
从研究到利用
合肥市政协文艺界委员建议,建议一 深入研究合肥巢湖文化。合肥市关于“合肥巢湖文化”的研究,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引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展开。建议广揽巢湖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文化艺术爱好者,编著《合肥巢湖文化全书》,并以这项系统工程为切入点,把合肥巢湖历史上传承下来的文化遗产,尽可能比较全面、比较系统地收集整理出来,为深入研究开发合肥巢湖地域文化打下坚实基础。
建议二 打造 “环巢湖文化圈”地方特色文化品牌。 “环巢湖”境内有巢县银山智人和放王岗遗址,还有含山凌家滩新石器时代遗址,这些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充分证明了巢湖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大合肥文化圈的重要标识。发掘、研究历史文化资源,传承、发展历史文化遗产,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建设特色文化大市,是加快合肥市环巢湖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因此,要深入发掘、合理利用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生态旅游和民俗旅游等专题旅游,提升 “大合肥文化圈”旅游的文化品位和吸引力。扶持、引导和做大、做强民间职业庐剧文艺社团,使之成为保护传承庐剧艺术的生力军。建立“巢湖民歌生态保护村”,使其成为巢湖民歌保护、展示、传承基地。
建议三 建立 “合肥巢湖文化”研究机制。要把 “环巢湖文化圈”的概念打造成应用层面的文化建设战略目标,就必须建立一个开展研究工作的领导、协调组织,建立研究经费保障机制,制定研究工作规划和论坛会议制度,确保“环巢湖文化圈”研究工作的持续、高效进行。
建议四 加大对合肥巢湖文化的宣传力度。行政区划调整后,要大力开展宣传合肥巢湖文化的大型活动,如巢湖国际旅游节、牡丹观赏节、巢湖温泉旅游节、环湖欢乐健康行、畅游新巢湖、巢湖美食节等一系列活动。同时利用报刊、广播电视、文艺团体编写文艺节目等形式广泛宣传。 “巢湖民歌”是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建议每两年举办一届“巢湖民歌节”,广邀全国各地的民歌精品参与,扩大 “巢湖民歌”的影响力,提升合肥的文化知名度。以创作文化精品为抓手,以合肥巢湖文化为素材,创作一批文化精品。文广新局正拟根据“陷巢州长庐州”的故事创作一台舞剧《白龙与玉姑》,希望政府给予资金奖励。
本报记者毛学农谢媛
新闻推荐
本报讯 日前,马鞍山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对全市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情况进行专题视察。该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张昔林,副主席王青松参加了视察活动。视察组一行先后视察了和县香泉镇、含...
巢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巢湖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