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带着感动我们执着前行

安徽法制报 2010-11-09 01:12 大字

记者就是勇担当

今天我们该怎样当记者?在纪念全国第十一个记者节到来之际,写下这个话题,记忆里闪现出的一次次采访的经历,一篇篇报道的背后,无不诠释着“责任”二字的内涵。

记得2005年,报社接到巢湖市居巢区散兵镇大岭村村民反映,村里的村委会选举违规操作,引发村民多次上访。当时正值全省村委会换届之际,这是我国村民民主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而推进基层民主与法制建设,宣传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关注民情民意,是新闻关注的重点,更是法制媒体的社会责任。

接受任务出发的当天是元宵节的次日,偏僻的大岭村地处山区,刚下了雨的道路,泥泞难行,山风吹来一阵寒意,当我赶了3个多小时的路,踩着一脚烂泥,浑身透湿地出现在村民眼前时,村民们惊讶地张大了嘴:“原本我们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没想到记者真的来采访。”正因此,村民们从开始的一些疑虑到后来的信任,使我顺利完成了采访任务。但此事件中的两名主要人物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却始终回避不见。若按惯例,我完全可以不再采访,但这样就易激化本就紧张的干群关系,受委屈不怕,只要有利问题的解决,记者的责任和职责也不容许我轻易放弃。我执着坚持,最终在第二天早上6点,将村委会主任堵在家中,完成了对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采访。

也正是这样的执着,使开始百般回避阻挠采访的该镇两位负责村委换届的副镇长也接受了我的采访,并又顺利采访到了居巢区民政局的负责同志。回到报社,我用心整理了采访资料,从6个层面,以《先定了候选人我们怎么选》为题,全面而真实地报道了大岭村村委会换届选举的风波。既报道了村民们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凸显的主人翁意识和越渐越强的法律意识,又及时反映了政府相关部门处理此事的积极态度,较好地缓解了村民们与镇里和村委会对立的不满情绪,也使该村的第二次选举顺利进行。

事后一个多月,在我二赴大岭村时,一位村民操着浓重的巢湖普通话,来到我面前坦诚地说,他就是报道中被批评者的父亲,今天特地来看我,并对第一次回避采访表示歉意。

村委会的依法选举,被批评者的褒奖,让我欣慰,欣慰的同时更让我感到,只有强烈地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才能不愧于记者的称谓,而这样的责任,需要我们用脚踏实地的行动去践行!

·本报记者 张燕·

做个有良心的记者

在我的采访生涯中,遇到过许许多多受过伤害的人,希望有人帮助他们。这其中,最让我难忘的是今年3月发生的一件事,一个无辜女孩被割喉,躺在医院里显得那么无助,作为采访记者我为她的不幸而难过。采访结束之后,我联系法律援助中心的律师,免费为其向伤害她的犯罪嫌疑人进行经济索赔。

今年3月19日凌晨4点多,家住合肥市宁国南路王卫屠宰场的20岁女孩薇薇(化名)在回家途中遭到割喉。经过医院7个多小时的手术,薇薇才转危为安。我闻讯赶到医院采访时,薇薇的父亲张老汉一直在默默流泪。与张老汉交流后我才知道,他家有3个孩子,最小的还在上学,一大家的生活全靠他每天帮人屠宰挣点钱,生活非常拮据,女儿遭到割喉让这家人的生活雪上加霜。虽然人救活了,但医药费,今后生活的着落,让张老汉愁眉难解。

作为一个记者,我在采访结束之后,心里想着如何才能帮助这一家人。如果能向侵害薇薇的犯罪嫌疑人索赔,不是能减少张老汉一家的负担么?然而张老汉说,他根本没有钱请律师。于是我利用以前采访中熟悉的关系,和合肥市蜀山区法律援助中心的主任王青联系,她欣然答应愿意对薇薇进行法律援助,随即指派律师前来援助。

作为安徽法制报记者,我没有仅仅把完成采访作为自己唯一的事,在了解当事人需要帮助时,我就尽我所能倾力去帮助他们。这可能就是很多新闻老前辈所说的新闻的“良心”,我很愿意做一个有良心的新闻记者。

·本报记者 张青川·

触动心灵的人与事

11月8日记者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写下这段特殊的文字,记录下从事新闻记者一年多来,最触动我心灵的那些人与事。是一份节日的纪念,更是自我心灵的一次反刍。

在省城合肥希望路上的一家驾校,小陈缴纳了810元的报名费和2100元培训费。其中, 810元报名费是由学校代驾管所收取。仅听了两堂交规课的小陈,第一次交通法规考试没有通过。正当他努力争取第二次通过时,公司调派小陈到江苏常州工作,考取驾照的事情不得不暂时放弃。

2009年10月19日,小陈来到驾校财务室要求退费。但驾校的答复却是报名已经超过了有效期,费用不会退还,但还可以学习,小陈对此很郁闷。合肥市驾管所工作人员告诉他,两年有效期,是针对通过法规考试者,从颁发驾驶技能准考证明算起。而像小陈这样,第一次没有通过法规考试,也没有补考,则没有时效限制。

10月21、 22日,我陪同小陈来到驾校采访此事,驾校最终同意退还1910元,急于赶回常州的小陈表示接受。拿到钱后的小陈,一定要请吃饭。被谢绝后,小陈从退还的学费中掏出200元塞向我的口袋,被我坚决拒绝。

当提到对儿子的愧疚时, 16年来一直在上访、来自淮南的李秀芳(化名)泪如雨下。在淠河路的路灯下,看上去足有六七十岁的李秀芳,竟刚四十出头。坐在马路台阶上,李秀芳为我讲述了16年的上访历程。

1993年在省城一医院李秀芳被诊患有舌癌,手术中切去三分之二舌头,术后第三天便出院回家,没有再进行任何治疗的李秀芳,竟慢慢恢复了健康。然而,一个疑问“我是不是被误诊”也在李秀芳心中慢慢升腾。为了搞清这个问题, 16年来李秀芳一直在众部门间上访。

去年底,在法律援助下李秀芳将医院告上了法庭。然而,医疗事故鉴定否认了事故的存在。由于只有三分之一的舌头,听李秀芳讲话,无疑需要保持足够的耐心与专注。晚上九点半采访结束,李秀芳执意要请吃饭,此时谁又能接受这样的一个宴请呢?要骑车送她一程,也被她拒绝。

或喜或忧,正是这些曾经牵绊情感的人与事,给我了前行的勇气和责任。

·本报记者 袁中锋·

勿忘铁肩道义

有人说,记者是无冕之王,神通广大,很多憋屈经他们报道,就能引起社会关注;也有人说,记者是弱势群体,因为揭露事件的真相,常常会成为被告,甚至受到威胁或殴打。而我认为,记者是普普通通的一个职业,是平平凡凡的一帮人,他们为了匡扶正义、守护良知,有着比别人更多的责任。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刚入行那年春节前夕,周围的人都在张罗着过年,突然,报社分派给我一个任务:出差。无为一位乡村教师,在一家私人诊所,吊完水后死亡,事情虽过去了好一段时间,但一直未得到处理。

时值年关,家里死了人,无人问津,这是何等的无助!二话没说,我便踏入了一票难求的春运大潮。在无为县,见到了依然笼罩在丈夫去世阴霾中的农妇。在向当地卫生、公安等部门仔细核实后,我回到合肥,刊发了《乡村教师吊完水后死亡》的稿件。稿件见诸报端后,农妇给我打来电话,事情解决了,对方愿意赔偿16万元。听得出来,她的心情比上次好了许多。

还记得去年10月,蚌埠一位读者给我们打来求助电话,称他在车棚看车时,因琐事与他人产生纠纷,对方将其眼睛打成重伤。但有关部门鉴定构成轻伤,他要求法院重新鉴定一直未果。

我决定管一次“闲事”,特意去了趟蚌埠,与案件处理部门进行了充分沟通,该部门被本报长期关注弱势群体的精神深深打动,很快决定为该读者指定一位免费律师,并同意为其进行重新鉴定。读者后来给我打来电话时,内心的喜悦难以抑制。

5年来的记者生涯中,这样的小故事还有很多,激励着我在新闻路上时刻自省自警,告诫自己:勿忘职责和铁肩道义。

·本报记者许忠德·

忙碌且快乐着

11月8日,记者节,这个日子,应该是三年多前,开始记者生涯时,才知晓的,当时直感慨,记者也有自己的节日!没想到,这一知晓,都已三年多。三年的时间,日子没有太多的不同,纵然在自己的节日里,我们依旧开始一天的采访,因为新闻在等着我们,读者在等着我们。

虽然脚步没有停下来,但是有些心里话很想在这个日子里留下来。这一年来,奔波记录,有很多感动,也有很多触动,更有很多不能忘记的人。可能没有机会再和他们细细聊天,而他们的遭遇也成了曾经的文字,但值得欣慰的是,他们可以幸福生活,不再有麻烦、有困难,不找记者,那当然是好事啊。

今年4月,报社收到一个读者的求助电话,远从南京打来。肖师傅是安庆人,曾在长丰双凤工业园一家公司打工,哪知公司老板卷款跑了,人去楼空。几十个工人,拿不到工资, 2年的工作白做了。现在法院判决了,但是老板也一直找不着。接到任务,我随后与法院取得联系,原来法院也准备派执行人员奔赴浙江,去老赖家乡寻觅消息。当机立断,经过报社领导同意,我跟随法院执行人员出发了。历经4天,厂房、山路、乡镇,甚至通过电话辗转联系到老赖,但结果执行人员一次次找到线索却又扑了个空。

那次出差,4天几乎都在面包车上,坐得腰都快断了,但是心里一直很激动,因为一直在报纸上报道执行难,这次是真正体验了一次;一直关注农民工讨薪难,这次是真正帮他们讨了一次。直到现在,肖师傅还时常通过电话,给我提供新闻线索,很感谢他对我以及我们报纸的信赖。

倾听,记录,奔波,这是我们的快乐所在,因为读者的信任和倾诉,我们才有了动力。在这个属于我们自己的节日里,我希望我的文字依然伴随着我的脚步,有你们,它充满生命力。

·本报记者 唐欢·

一种悸动伴我前行

作为记者,平日里采访的时候,一边仔细倾听采访对象的话语,一边在笔记本上记录下思想碰撞的火花,当然还得时不时盯着采访对象的眼睛。这样做不仅出于起码的尊重与信任,还因为我知道透过眼睛时常能够捕捉到心灵的波动。

这本来只是一种职业习惯,然而,近期那双混沌空洞的眼睛却经常浮现在我的眼前。就是这样呆滞的眼神,我却不敢乃至不忍心久久凝视,每次回想,内心依然被深深触动……

重症精神病,尽管这是一个发病率达1%的病症,但患有重症精神病的群体依然不为大多数人所知。他们本身就无法与他人进行正常的社会交际,如果一旦其家人对其采取放任自流或关锁在家的对待方式,更无异于将重症精神病患推向社会的边缘,尽管这样做也是出于无奈。杨彩霞曾经的生活就如此一般黑暗。她是我的众多采访对象之一,一个患有重症精神病且被关锁在家12年的“囚徒”。让人稍感安慰的是,她被解锁了。在医院的病房里,和她打招呼,她毫无回应;拍她的肩膀,她缓缓回过头用空洞的眼神回望,之后又掉转回去,一言不发。

在杨彩霞之前,我遇到过寻亲十几载的刘从富;在杨彩霞之后,我接触过茫然但仍然心存希望的孤独症患儿李子林父母,还有很多其他人。正是他们带给我的那种发自心底的悸动,让他们的故事被我记录成文字的同时,也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里。

11月8日,记者节,这一天的到来,再一次让前辈张季鸾的话在耳边回响。“记者节,一是记者的节日,一是记者的节操”。他提醒我们,在同庆节日的同时,坚守对爱与美好的信仰,坚守职业节操。现在,请原谅我短暂的停顿来收拾心情,很快再出发。

·本报记者周莹莹·

画面彰显人格尊严

作为一名法制报社的摄影记者,我的职责就是用手中的相机在第一现场为读者记录下每一个鲜活的新闻事件。

自从我到《安徽法制报》工作的5年多来,我拍过扒手作案的瞬间,拍过庄严肃穆的法庭审判,拍过监狱中痛改前非的犯人,也拍过铁窗外亲人痛哭的泪水。这一幅幅凝聚着心血的新闻图片,串成了我近年来的人生轨迹。

一般来说新闻摄影的纪实效果要强于抽象的文字报道,这是因为摄影具有文字所无法比拟的现场感和真实感。为了在第一时间赶到新闻现场拍摄最原始的新闻题材,我每天都枕戈待旦,等待着一次次不失时机地按下快门。我深知邪恶只有在黑暗中才能滋生,在阳光下它必将消亡。将违法犯罪、惩恶扬善的画面公之于众是作为法制专业媒体摄影记者的神圣使命,也是新闻职业道德的体现。曝光犯罪既是伸张正义的要求,也是预防犯罪的方法,更是维护国家法制尊严的手段。

我每一次来到犯罪现场,首先想到的并不是按下手中的快门,以快速完成我的职业使命,更多的是对人格的思考。作为一名法制报的记者,我知道从法律层面上说,公民均享有平等的人格权,即公民或法人的人格应当受到尊重,不受非法剥夺或侵犯。即使在作案现场的犯罪嫌疑人,也是具有不可侵犯的人格尊严的公民,所以违法犯罪的新闻报道也要充分尊重人格权和隐私权。

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我的新闻照片里没有肢体分离的车祸场面,没有血腥暴力的犯罪过程,没有颇具争议的肖像图片。因为在我看来一种先进的法律制度,应该是为了充分保障每一名公民的自由和人格而创制的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定然要通过维护人的尊严来实现。

谨以此文献给中国第11个记者节。

·本报记者 黄河·

缤纷祝福

●安徽大学法学院教授 陈宏光

“记者”是神圣的称号,他们像辛勤的蜜蜂,哪里有花开,就到哪里采蜜。而记者们则无时无刻不在以敏锐的洞察力、无上的责任感和博大的情怀,记录着社会一点一滴的变化。

安徽省社科院法学所所长 李小群

记者的采访权实际上就是公民的知情权,在现代文明社会,公民缺少了“知情权”,就根本无法谈什么“参与权”、“表达权”与“监督权”。愿法制报记者在履行职责中,成为人民权利的守护者。

●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 赵普曼

在和安徽法制报记者进行新闻宣传沟通中,我深刻感受到他们的敬业和不怕吃苦。当然,更重要的是,替百姓说话,客观记录事件的作风让我深感佩服。时值记者节,我想跟你们说声,你们辛苦了!

●安徽省公安厅刑警总队 唐庆美

弘扬人间正气,讴歌人间真情。《安徽法制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默默秉持社会责任,忠实记录着法治的进程;在贴近生活实际,普法宣传教育方面办出了法制报刊的特色,是广大读者的“普法教员”、“良师益友”。这一切都与记者们的辛劳密不可分!

●合肥市人民检察院 胡新蕾

为了使命和信念,你走过千山和万水,忍着雨打和风吹。为了记录是与非,你每天受累又受罪,所有这一切你都无怨无悔。感谢你!我们的记者,感谢你!明白白与黑的记者,老百姓永远需要你。

●合肥市公安局包河交警大队 张树人

作为一线执法民警,我十分注重阅读安徽法制报,因为报纸里不仅有很多可读的新闻,还有其他报纸所没有的法律知识、案例分析,让我从中受益,更规范的执法。记者节来临之际,祝安徽法制报越办越好。

●涡阳县高炉镇司法所 张鹏

希望“记者节”能像“教师节”那样众所周知,家喻户晓,让更多的新闻工作者得到人们的祝福与鼓励。愿法制报记者们在宣传党的政策的同时,多发民声,真实反映民情、民心和民意。

与读者同行

今天是记者节,一个不休假的纪念日,正如记者的职业,永远在路上。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这是大一时寝室里某位室友挂在床头的座右

铭。作为社会发展的见证者、观察者、记录者,记者一直走在前行的路上。

记得去年的3月22日下午,我接到了一位芜湖读者的电话。读者李先生刚下岗,正忙着找工作,在报纸上看到“只要承揽加工就有收益,还提供免费培训”的招商广告很是高兴。随后他到合肥考察了招商单位,现场付了押金后,带回很多原材料进行加工。可没想到一个月后交货时,对方说他加工的产品都不合格,不仅扣押了6000元押金,还要他赔偿14000元的损失。

第二天,我按照李先生提供的地址找到了这家招商公司,前台的小姐十分警惕,质疑我的身份并不准我踏进公司。瑶海区公安分局经侦大队民警听了我的反映后立即要求联系李先生,并向我承诺将为他们讨回血汗钱。“感谢瑶海区公安分局经侦大队,感谢安徽法制报记者,没有记者的关注,没有公安人员的雷厉风行,我们的钱不知什么时候能追回!” 3月30日,芜湖市民李先生给报社送来锦旗和感谢信,“我联系了很多家媒体,那些记者虽记录下了但再也没有联系我,无比失望的我

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情给你打了电话,可没到一个星期,6000元真的给追了

回来。 ”

作为记者在我们的生活里,每天都充满了许多未知与挑战。扬清激

浊的正义感,来自于读者的支持与鼓励,为了“手无寸铁

兵百万,力举千钧纸一张”的责任与担当,我不断温习着

那些最初的懵懂与冲动。与读者同行,我一

直走在前行的路上。·本报记者李斐·

新闻推荐

持假币屡购香烟无为破获贩卖假币案

无为破获贩卖假币案

巢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巢湖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