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蓝天保卫战战绩斐然 新中国合肥70年大事记
○警方查处非法运输、储存烟花爆竹行为
“爆竹一声除旧岁,桃符万户换新春”,逢年过节、婚丧嫁娶之时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习俗。然而,不加控制地燃放烟花爆竹,不仅增加了火灾、爆炸等危险突发事件发生的几率,也带来了大气、噪声污染。为了守护“合肥蓝”,从2018年1月1日开始,合肥市施行史上最严“禁放令”,在全市范围内禁燃禁放烟花爆竹。
烟花爆竹禁放实现重点时段“零燃放”
合肥空气清新,环境整洁,城市安宁,这一局面是合肥修订《合肥市燃放烟花爆竹管理规定》的初衷。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区内燃放烟花爆竹造成的大气、噪音污染和人身伤害、火灾事故对城市居民的影响越来越大,群众对城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呼声越来越高。
2016年,合肥市人大常委会启动《合肥市燃放烟花爆竹管理规定》立法后评估,根据调研和问卷调查反馈,93.06%的居民赞成实行禁、限放。
2017年8月31日,合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通过修订后的《合肥市燃放烟花爆竹管理规定》;9月29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次会议正式审查批准了这一新规,于201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2018年1月1日凌晨00:04,瑶海区漕冲小区一男子违规燃放烟花,大兴派出所民警随后赶到现场,对其处以500元罚款。这名男子成为新规施行后受到处罚的第一人。
禁放新规正式实施的一年时间里,全市违规燃放烟花爆竹警情共189起,较前一年同期下降95%,基本实现了跨年夜、小年夜、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重点时段“零燃放”的工作目标。当年春节期间,全市1 天空气质量优秀、4 天空气质量良好,各项污染物明显下降,PM2.5 同比下降30%,全市烟花爆竹垃圾同比减少1000余吨,全市火灾较前一年下降29%,未发生一起因燃放烟花爆竹造成的火灾。
烟花爆竹禁放事关城市环境质量,关乎市民生活品质。但传统习俗想要一朝更改,并不容易。为了推进禁放新规,合肥下决心,出狠招。
宣传发动是第一招。除了新闻媒体持续开展禁放宣传外,合肥市发送了几百万条短信、10万余封致市民的一封信,物业公司、酒店、婚庆公司、建筑工地等全部覆盖。细致入微的宣传禁放,最大限度地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源头管控是第二招。早在2017年,合肥市公安局就约谈了全市9家烟花爆竹批发公司,要求不要再向合肥禁放区域供货,得到了企业的支持。与此同时,合肥市采取有力措施,清理肥东、肥西、长丰环城区七个乡镇烟花爆竹零售点,保障城区烟花爆竹禁放工作。公安、安监部门持续对肥东、肥西、长丰烟花爆竹零售点开展检查,发现、清理了一大批不符合安全要求的烟花爆竹零售点。
严格执法是第三招。全市公安机关共建立54支应急查处队,及时响应违规燃放警情,主动发现、严厉处罚违规燃放行为。数据统计显示,2018年全年,合肥市公安局共查处非法运输、储存烟花爆竹行为498起,处罚违规燃放烟花爆竹行为116起,其中行政拘留1人。
在合肥市正式禁放烟花爆竹之前,每年元旦、小年、除夕、元宵节,合肥街头爆竹声声。能否管控住这些重点时段,事关禁燃禁放工作的成败,为此,合肥市从上到下共建共治,打赢了这场人民战争。
记者从合肥警方了解到,2018年跨年夜、小年夜、除夕夜,上至市领导,下至基层社区工作人员,均走上各自岗位,调度指挥,巡查劝导,守护美好家园,仅市公安局就出动警力5000余人次在全市开展巡查。此外,合肥还发动广大志愿者、市民参与进来。这其中既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中小学生,他们除了从自身做起远离烟花爆竹外,还纷纷加入禁放队伍,和社区工作人员一道巡查、劝导,为城市文明建设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据统计,当年元旦、小年、除夕、正月初一等重要时段,全市均发动街道、社区、物业以及保安、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开展巡逻值守,积极宣传禁放政策,及时发现并劝阻、举报违规燃放行为,参与人数多达8.5万人。一年清理整治一万余户餐饮经营户
在合肥,曾经有不少自发形成的美食一条街,紧邻生活小区的一道短短几百米长的小巷里,密密麻麻开满大小不一的饭馆排档,通宵达旦营业,人声鼎沸。不仅噪声扰民,产生的油烟更是让附近居民连窗户都不敢开。从2017年底,合肥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油烟整治,不仅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居住环境,还改造成了一批精品、“网红”街区。
2017年12月16日,合肥市出台《合肥市城市建成区餐饮业油烟专项清理整治工作方案》,进一步规范餐饮业经营行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该方案以“三个一批”(依法关闭一批、停业整治一批、完善手续一批)为主要内容,对合肥市主城区(瑶海区、庐阳区、蜀山区、包河区)、主城区开发区(高新区、经开区、新站高新区)建成区范围内餐饮经营户(含个体工商户、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食堂)、露天餐饮(含烧烤)摊点油烟污染等问题进行全面清理整治,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打造环境优美的生态宜居之城。
整治工作开展以后,各区政府、主城区开发区管委会迅速制订实施计划,明确部门职责,组织联合执法,对餐饮整治项目实行包保责任制,建立区、街道(乡镇)、社居委三级监管体系,将专项清理整治工作与城市管理片长制和路段长制相结合,做到每个区域、每条路段、每个小区都有领导负责和责任单位、责任人。市直有关部门按照“谁审批、谁清理、谁负责”原则,加强政策指导,健全联动机制,及时通报相关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信息,形成整治合力。
在历时一年的清理整治行动中,合肥市城管局等多部门开展联合执法,高质高效地完成了餐饮业油烟清理整治任务,共整治范围内10110户餐饮经营户,其中关闭类3925户(居民住宅楼内1342户、商住楼2583户)、停业整治类2777户、完善手续类3408户。2月14日前,露天烧烤、住宅楼内立即关闭类1342户餐饮点已全部关闭,同时关停违规界定摊群点73个,清理流动、出店烧烤摊1434家。
在油烟整治过程中,合肥并没有盲目地进行一刀切,而是根据区域实际,启动“颜值再造”工程,对整治过后的街区,粉刷楼梯、增加绿化、更新店招,使整治后的街面焕然一新。
经开区大学城夜市原有摊点数量多达450余处,其单一、粗放、被动、滞后的管理模式给周围环境带来的问题日益突出。经开区在整治过程中进行长达2个多月的宣传教育,取得了绝大多数摊点经营者和市民的理解和支持,成功关闭了夜市。夜市关闭后,经开区全面改造大学城特色街区,对街区立面、地面铺装景观、周边道路以及地下空间开发等进行全面同步升级,将450余个摊点全部引摊入室。同时引进两家企业入驻,摊位统一安装了油烟净化设施、油水分离设施等设备,打造出一个集美食、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商业美食综合体。
潜水街是南七街道辖区一处综合性商业服务区,是一处市民喜爱的美食集散地,但随之而来的油烟污染等问题也给周边居民带来困扰。2018年以来,城管部门加强餐饮业油烟污染治理。在整治的同时,城管部门通过多次组织召开街居、环保、城管、市场监管等部门参加的恳谈会,引导商家成立了南七街道餐饮行业自律协会,协会会员已涵盖60余户餐饮商家,引导商家规范经营,强化商家自律管理,推动餐饮业者由“被管理者”向“管理参与者”、“协助管理者”的角色转变,取得了显著的治理效果。
打出“组合拳”守护“合肥蓝”
在守护“合肥蓝”的过程中,合肥打出“组合拳”,开展机动车污染防治、扬(烟)尘污染防治等多项专项行动,出重拳、下猛药、求实效,大气污染防治取得了明显成效。
控制住工业污染源,是守护蓝天的第一招。合肥市对全市钢铁、火电、水泥、垃圾焚烧厂等重点行业排放情况进行了全面排查和评估,问题企业将面临最严厉的处罚,对存在的环境违法问题逐一建档整改。在招商引资中,项目是否环保已是合肥的第一道“门槛”。在一些工业园区,还绘制了污染源电子地图,通过“数字环保”实行全过程监管,确保环境质量安全。
机动车尾气,是大气污染的“元凶”之一。近年来,合肥市加快黄标车和老旧车辆淘汰,开展查处高污染车辆、冒黑烟车辆、无标牌车辆(含农用车)专项督查行动。同时大力推进社会车辆“油改气”工作,减少污染物排放。2018年,合肥颁布实施《合肥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重型车辆绕行方案(试行)》,根据重污染天气预警级别不同,交警部门对重型车辆采取单双号限行、禁止上路、临时扩大限行范围等不同管理措施。
扬尘,是城市空气的重要污染源。2014年1月1日,《合肥市建设工程扬尘污染防治暂行规定》、《合肥市房屋拆除扬尘污染防治暂行规定》、《合肥市房屋拆除单位管理暂行规定》三项治“尘”新规同时施行,拉开了专项治理建筑扬尘的序幕。5000平米以上建筑工地全部安装联网扬尘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建筑施工工地做到工地周边围挡、物料堆放覆盖、土方开挖湿法作业、路面硬化、出入车辆清洗、渣土车辆密闭运输“六个百分之百”,扬尘管理不到位列入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狠抓严惩之下,合肥的大气环境迅速好转。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王伟/文 高勇/图
新闻推荐
以“四心”呵护“四好农村路” 长丰县陶楼镇打造“畅、安、绿、洁、美”农村公路新形象
长丰县陶楼镇自2016年启动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建设以来,道路完成了由窄变宽、由线成网、由通向好的转变,实现了高速公路、...
长丰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长丰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