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助力扶贫攻坚
长丰县政协
近年来,合肥市长丰县大力推进草莓特色产业发展,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壮大特色农业规模,促进农民增收,助力扶贫攻坚,取得了明显成效。
“长丰草莓”作为合肥市首个国家级地理标志商标,目前已发展到种植面积达21万亩,年产量达35万吨,产值达50亿元,种植户8万多户、从业人员17.5万人、受益农民36万人,亩均纯收益达2.4万元,品牌价值达66.4亿元。
长丰草莓特色产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有:
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部分贫困户存在“等、靠、要”心态,有的甚至产生了“当贫困户光荣”的扭曲心理,自主发展产业脱贫的意识不强。贫困户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缺少理念引导和技术传授,扶志扶智还需加大力度。
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全县尽管有市级以上草莓产业龙头企业10多家,但是品牌效应不强,产业辐射能力偏弱,带动作用不明显。有的经营主体自身实力不强,有的龙头企业用工更愿意选择比贫困户素质高的劳动力,对贫困户的脱贫帮扶作用有限。
土地、资金等问题瓶颈凸显。在加速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大棚房问题突出背景下,建设用地短缺,农业配套设施用地办理较为困难,很多农业企业无法落实仓储、冷藏等配套用地,部分企业连临时居住的简易用房都无法提供。农业企业资金匮乏,自身发展困难。
为此,建议:
加强思想教育和政策宣传。积极引导贫困户转变思想观念,培养和激发其脱贫动力。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建立乡规民约,形成“勤劳致富光荣,懒惰致贫可耻”舆论氛围。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让贫困户全面知晓产业扶贫政策、措施和方式,提升脱贫能力。
创新利益联结方式。健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共同受益的“红利式”产业发展格局。选择影响力好、责任心强的农村专业合作社作为龙头企业合作伙伴,由龙头企业派出技术人员对农户进行集中培训和一对一指导,严格按照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生产。在整合的产业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改善帮扶主体的基础设施,对帮扶成效明显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适度提高奖补标准。
完善现代农业投入机制。继续增加财政投入,不仅要加大对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更要加强对农业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快农村金融组织、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快发展农业信贷担保和农业保险。调整土地利用规划,实行点状供应土地,支持企业发展都市休闲农业,同时要加强监管,防止出现新的“大棚房”。
加大人才引进和科技创新力度。出台农业人才返乡创业实施方案,完善农业人才政策,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创业。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同农业经营主体联合,开展产学研合作、新建实验室和试验示范基地。完善草莓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创新育苗、种植方式,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入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工程,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创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田园综合体项目,支持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创新发展“互联网+”新型农业产业模式。因地制宜推广城郊休闲观光农事体验型、现代农业园区科普教育型、养生休闲度假型等休闲农业模式,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
新闻推荐
拖拉机上的爱情,几十年如一日 六旬夫妻:种田卖菜日子充实,忙碌中积攒着幸福
年过六旬、开着拖拉机来城市卖西瓜的陶宏登和杨世会夫妇,看起来与田里劳作几十年的老夫妻们并没有什么区别。但一问起...
长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长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