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大爷“发红包”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8-02-27 11:15 大字

■ 本报星级记者胡明兵

原以为用微信发红包是城里年轻人的“专利”,今年春节,记者回长丰农村老家时发现,微信群、发微信红包早已不再新鲜,就连识字不多的农村大爷也学会了。

大年三十上午,一到老家,小侄子就叫嚷着:“五爷发红包,五爷发红包! ”(记者在家排行第五,五爷即五叔的意思)并且把我拉到了他建立的一个大家庭群中。不一会儿,群内就热闹起来,兄弟姐妹都在群里发红包,互贺新年。

记者的兄弟姐妹文化水平并不高,原本也是农民,土地流转后,从事着普通职业,年龄大都在四五十岁,和现在的年轻人一样,他们都学会了用现在最流行的微信交流。

发完一轮红包后,记者笑着对小侄子说:“真没想到,现在连你爸爸、姑姑都会发红包了。 ”侄子的回答令记者目瞪口呆,“这算什么,前面的大伯伯也会呀。 ”

小侄子说的这个人,是我们村的一个村民,今年大概65岁,是我的远房亲戚,文化程度很低。土地被流转后,一直在当地的一个土地流转大户那里打工,负责给树木浇水、整枝、施肥,这几年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看到我怀疑的神情,小侄子拉着我就去了大伯家。

我问:“大哥,听说你都学会发微信红包了? ”

“就今年新学会的,孩子教的。孩子说一大家人在一个群里,气氛好,手把手教我,以前觉得学不会,可真静下心来学,也不难。 ”

他说,他现在不仅会用微信,还会在网上查一些关于管理树木、施肥打药的资料,为此,家里还特地接通了互联网。 “虽说是种田的‘老把式\’,也要不断学学种树的新知识,不然就跟不上时代咯! ”

“老把式”也要学新知识。这位六旬老农的话,让记者陷入沉思,在信息化社会的当下,接受新生事物、学习新生事物、让新生事物为我所用,必将成为新时代的潮流和方向。

新闻推荐

瓜果四季飘香花草月月添彩

启动仪式乡村振兴首先要聚集人气。———长丰县陶楼镇镇长秦传玉合淮高速上龙门寺服务区备受旅者钟爱。驾车疲劳的人们至此休憩,买个下塘烧饼赶走疲乏。而服务区命名源于其东侧一片7000多亩的水库...

长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长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