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徒步12万公里为国守土20年

合肥日报 2017-06-22 02:00 大字

[摘要]——追记庐阳区国土监察大队原大队长于建东

于建东去世之日,还差1天就是2016年新年,他的人生在44岁戛然而止。熟悉他的人都说:“如果不是特别敬业、特别尽责,他不会走上那个土坡,不会意外触电。”去世时,于建东手里还拿着被烧掉一半的卫片地图。

时至今日,于建东的母亲仍不知道小儿子已离世。日前,记者在于家采访时,于建东的二哥于武东特别嘱咐:“谈话时,不要提于建东的名字,老娘早上还是比较清醒的,老小出事后我们都在瞒着她。”

尽责敬业的大队长 那天,他本来可以不出事

时针拨回到2015年12月30日。当天,按照计划,于建东要和老搭档洪亚去庐阳区海棠街道,进行卫片图斑外业核查,重点核查庐阳区“114”号图斑。

上午9点10分左右,驱车路过橡树湾小区西侧桃花路附近时,于建东发现路侧有一座小山一样的土坡。职业敏感让于建东意识到,土坡上可能有乱搭乱建行为,他跟同事杨林打了个招呼: “我去看看上面有没有违法用地,然后再去看北边的114号图斑。我从这条小路上去,你在车里等我。”

谁知,这一去,竟是永别。

9点15分左右,于建东倒在了这片他守卫了20年的土地上。目击群众反映说,“看到一个人手拿图纸被高压电击中……”9点40分左右,市国土局庐阳分局副局长石接友赶到出事地点。看见于建东倒在地上,旁边是烧得斑驳零乱的卫片图纸,石接友顿时泪如雨下。“那个场景终身难忘,之后连续两周我都失眠了。”

由于工作关系,三十岗乡国土所的崔坤和于建东每周都见面,两个人经常一起写卷宗,加班到深夜。崔坤感叹:“本来不是去那里,或是在土坡下面看一眼就尽到责任了,于大队就是这样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的人。”

于建东的敬业精神,让同事们记忆很深。一天晚上11点半,市国土局庐阳区分局局长陈默还接到于建东从办公室打来的电话,商量卫片执法检查中遇到的问题。

业精绩优的守土人 违法用地,逃不过他的眼睛

“庐阳区违法用地,逃不过他的眼睛,没有他发现不了的。”作为老城区,庐阳区用地历史遗留问题多,情况错综复杂。于建东自2001年担任庐阳区监察大队大队长后,庐阳区违法用地得到有效遏制。在历年全市卫片检查考核中,庐阳区违法用地比例最低。2013年,庐阳区还荣获全省“节约集约用地先进县区”。

石接友回忆:“每一个地块,每一个角落,北到工业区,西到大杨镇,甚至每一块农用地状况他都非常清楚。”因此,在庐阳区国土局,于建东有两个绰号,一是“百事通”,二是“活地图”。

走企业,下农田,爬高坡,过小河……别人不去的地方,于建东都会去,一个犄角旮旯也不放过。庐阳区境内合蚌、京福等铁路线纵横交叉,于建东经常会带着卫片,沿铁路线步行,一格一格地看。

白天看现场,晚上做卷宗。“卫片整理要加班到很晚,有时晚上七八点我都走了,他还在。”同事钟瑾回忆,每个图斑要建档案,于建东对所有数据一丝不苟。为了兼顾孩子学业,于建东不得不带着孩子一起加班。晚上曾找于建东谈工作的人都记得,他的两个孩子或是在办公室写作业,或倚在旁边的椅子上入睡了。

“只要卫片上有图斑,每一处现场他都要去核实。”崔坤回忆,“有的小图斑不到1亩,在卫片上只是一个点。” 有的图斑地址太偏僻,单位又没人,想进去查看用地情况,却无门可进。无奈之下,于建东不得不从围墙缺口挤进去,没有缺口只好爬墙。有时候,他们还会被狗撵。

守卫国土20年,于建东脚下的巡查线路总里程达到12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走三圈。

热情阳光的大个子 不计报酬,有事找他不推脱

“所有问题他都懂,区内情况他最熟,如个人办理土地证,哪个小区不能办,不用查资料问他就行。”庐阳区办证大厅国土服务窗口工作人员张玲回忆,一遇难办的问题,她就会打电话找于建东。

在市国土局和庐阳分局之间,各处室、科室常有文件往来,于建东就是中间的跑腿人。因此,于建东给市国土局直属党委专职副书记吴成国留下很好的印象。“很有担当,没有所谓‘明哲保身\’的油滑态度,实实在在的一个人。”

有担当,不推脱事情;有红心,不计较职位。

进入国土系统20年,大队长当了15年。市国土局交易办主任刘兴涛坦言,1996年他和于建东、吴厚兵同一天入职国土局。后来,刘兴涛、吴厚兵分别走上了重要岗位,于建东并没有“眼红”或抱怨。他的工作热情令刘兴涛万分感慨,“出事那天,于建东登上土坡,就是为了站得高、看得远,不留死角”。

扶贫济困的好书记 良田改造,惠及上千农民

于建东出殡那天,几十名村民代表,从长丰县吴山镇涂郢村专程赶来,为他们的“老书记”送行。2002年,于建东成为第一批省委组织下派赴村的挂职干部,他来到了涂郢村挂职第一书记,在村民的心头留下了一座永远的丰碑。

瓦东干渠南侧,过去起伏不平的冲岗之地变成了平整肥沃的千亩良田,四亩一块,横平竖直。村民余正水感激地说:“水旱作物都能种,大型机器能下田,大家都记着于书记的好。”土地平整,让上千村民受益。

在合瓦路瓦东干渠大桥西侧,一座提水电站静静地坐落在河边。涂郢村村民郑贤计指着电站说,这是于书记为村民做的又一件大事。以前,每到夏季,农田灌溉令村民很头疼。“水位太低,水就抽不上来。”于书记修了电站后,直接将河水提到当家塘,一举解决了涂郢村几千亩土地灌溉问题。

扶老携幼的顶梁柱 离世一年,母亲不知他“离开”

于建东走了,同事们对他身上的正能量敬佩不已,对他家里的困难十分同情。

“想不到,那么一个阳光的大个子,家庭负担这么重。”于建东殉职后,同事们才知道于建东的家庭情况,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他去世时大女儿13岁,小儿子8岁),还照顾两个身患重病的老人。

由于家庭负担重,于建东很少穿新衣服。一个工作包,随身背了七八年;一件T恤衫,穿了16年;一件棉袄,穿了10年……

家里家外都靠他一个人,于建东每天的生活节奏很快。每天早上,于建东6点钟准时起床,送两个孩子去上学,自己再去单位。“从不迟到,不早退。”吴成国回忆,单位有事情,于建东踊跃上前。同事聚会,他总是离开。“后来才明白,他要回去照顾老小。”

现在,于建东的二哥担负起照顾老人的任务。每天晚上一进门,于二哥就会模仿弟弟挥一挥手,热情地喊一声: “Hello,老娘,我回来了。”因此,在老母亲的心里,小儿子于建东还活着……

·本报记者 梁昌军·

新闻推荐

红枫不老情似火

——长丰县老共产党员、老战士谢继阳传承红基因二三事

长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长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