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大蓝图初次亮相新城区开天辟地

安徽商报 2016-09-08 00:00 大字

琥珀流光,曾经的合肥十景之一 (资料图片)

●合肥当地的一家媒体,如此描述2006年合肥的状态:像拿破仑三世时代的巴黎,像19世纪最后30年的纽约,像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每一个大都市的生命过程中,都有一个“荷尔蒙”喷发期。

●当时主政合肥的孙金龙说:“搞城市建设要大气,不能凑合!不能犹豫不决,看准了就干!”

[1]

2006年8月28日,一个炎热的日子。

合肥市安庆西路跨线桥,这天刚刚启动混凝土浇注。施工现场的温度,已经高达40余摄氏度。

安庆西路跨线桥与环城路擦肩交错,从这里沿安庆路往东,就是热闹的城隍庙商业区,那里曾经是并且当时也是,合肥市重要的商业中心之一;如果再往东一点,就是四牌楼商圈,以及合肥市委市政府的办公地了。

如果从跨线桥往西一点,琥珀山庄白色的建筑立面,立即映入眼帘。在夜晚,它与旁边的南淝河水域相搭配所构成的流光倒影,常常被摄影家的镜头相中。而在普通市民的眼中,在这里拥有一套房子,不仅是身份财富的象征,也是美好生活的标配。

1995年,合肥市曾推选出“合肥十景”,琥珀流光即是其中之一。

另外九景,则分别是逍遥古津、包河秀色、环城翡翠、教弩梵钟、蜀山春晓、五里飞虹、庐州灯火、花园艺韵、吴王遗踪。

从这十景来看,除“蜀山春晓”(大蜀山)、“吴王遗踪”(长丰县吴山庙)外,其余皆在一环线以内,可见当时城市之小,主导者能够推出的候选对象,实在有限。

而从“琥珀流光”入列其中,亦可见琥珀山庄小区,已被推崇至多么高的位置;物以稀为贵,换一个角度,这其实也暗暗说明,当时能为老百姓津津乐道、一致拥戴的居住小区,实在太少。

时光流进了2006年,合肥市又推选出新的十景:包园清风、三河古镇、李府春秋、翡翠环城、天鹅湖畔、逍遥古津、墨荷琼林、蜀山览胜、科学绿岛、瑶岗风云。

“琥珀流光”虽然未能入选,但从新十景所涵盖的城市主城区来看,依然很小。

[2]

“天鹅湖畔”,算是一个难得的亮点。

2002年,合肥市政务区破土动工。其中,勾连在一起的大大小小的共百亩鱼塘,经挖掘扩大修整后,成了后来的天鹅湖。

2004年的时候,施工完成的天鹅湖,即已向市民开放,但是——

据说2006年的时候,一位女记者在天鹅湖一带政务区采访,因故延误至晚间。招不到出租车,也看不见公交车,这位女记者只好步行,一个疑似歹徒紧随其后……

女记者最终化险为夷,但当时人们印象中、其实也是现实中的政务区,就是这个样子的:路很宽,路灯也很亮;房子很多,房子也很高,但是,没有人,没有人,没有人。

以政务区为其合肥起点的绿地集团,在一份介绍材料中,这样描述当时的现状:这个昔日人烟稀少、荒芜贫穷的郊区……

绿地是中国首个进入世界500强的房地产企业集团,响当当的大牌;但即便如此,回顾当时落子政务区,也满是不易:“‘敢为天下先\’的绿地,毅然选择这里作为在合肥发展的起点”。

敢为天下先!

一个城市的进步,往往就是由这样的勇敢、勇气,甚至——牺牲,拼出来的。

与绿地几乎同时进入合肥的另一家大牌房企绿城,其合肥首个项目绿城桂花园,在景观实景正式开放前,绿城董事长宋卫平,特地从杭州赶到合肥现场。

宋卫平转了几圈后发现,室外泳池的贴砖有一些瑕疵。于是立即召开现场整改会。结果是室外泳池的贴砖全部砸了重做,贴砖由马赛克改为水晶石,而造价,一个约16元/平方米,一个约160元/平方米。

绿城将自己的宗旨,归结于“创造城市的美丽”这七个字,但背后则是代价。

同样,2005年的时候,黄山路上一栋斜横着的高层楼盘,因为遮拦了城市景观视线而被爆破。

[3]

回到本篇的开头,2006年8月28日,安庆西路跨线桥混凝土浇筑现场,孙金龙边看现场边询问工程进展情况。

当年44岁的孙金龙,调任合肥市委书记才一年半。他对城市建设的要求,非常苛刻;对于城市布局的安排,有着更长远的思考。

孙金龙在看完跨线桥施工现场后,又赶至即将完工的龚湾路摊铺沥青现场。

听说孙金龙来了,许多老百姓涌了过来,纷纷指责违法建设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孙金龙认真询问了许多情况后,对群众说:“凡违必拆!有你们这么高的积极性,我们的城市肯定会建设好! ”

随后,孙金龙对身边随行的干部们语重心长地说:“搞城市建设要大气,不能凑合!不能犹豫不决,看准了就干! ”

半个月以后,2006年9月12日,在刚刚启用不久的政务区新政务中心大会堂,合肥市第九次党代会隆重开幕。

对于普通市民来说,这次大会传出的最重要信息是,合肥市正式提出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的目标。

此间,国务院已经正式批复同意,合肥市政务中心由庐阳区迁至政务区。

看准了就干!就在有些工作人员抱怨新政务中心离家太远、中午不能回家吃饭时,离老城区更远的滨湖新区,已经在党代会两个月之后,迅速启动建设。

滨湖城市、一刻钟交通圈、县域突破、工业立市,以及核心的“141”战略构想(一个主城区、四个副中心、一个滨湖新区)等党代会确定的战略思路,迅速从纸面、从口号,进入现实。

[4]

主政者足下的道路上,一同前行的建设者,很多。

这其中就包括了各种性质的企业与企业家,他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以各种不同的打法,与城市建设共振。

2006年的时候,新华地产已经开始了在黄山路沿线的连片开发,新华·学府春天小区当年有多栋楼开盘,一位风头正劲的著名电视主持人,也将家安在了这里。

与此相映,另一家合肥本土开发商安徽置地,正将势头看好的财富广场写字楼,沿北一环(濉溪路)推进至二期。

从省外来的国内一线开发商,也在连续布局,除了上述的绿城、绿地,华润则在忙着推进其在合肥的首个项目华润·澜溪镇的二期。

还有一家开发商,也是忙得团团转。元一地产不仅要忙着元一·滨水城一期的交房,还要推进元一·名城的开工、元一·柏庄的建设进度。

如果换一个视角,我们还会注意到,新华·文景苑、拓基·城市广场等楼盘,市场呼声亦很高;它们的背后,是安徽出版集团、合肥百大集团。将房地产作为主业的重要补充,当时不少眼光前瞻的企业,已经开始悄悄布局。

[5]

不过如果说到前瞻眼光,绿城的玩法颇为“跨界”。从合肥来看,2006年,是绿城·桂花园与绿城·百合公寓两个楼盘,分别在不同进度推进;从中国及至国际市场来看,绿城中国控股在这一年,引进了摩根大通等国际战略投资者,这标志着,绿城正在从一家传统的民营公司,转变为一家国际化的公司。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席卷与冲击的范围越来越大。因此,合肥追赶现代城市的脚步,必须提速。

2006年的年底,合肥市的国民生产总值,终于突破了千亿元大关。

一番欣欣向荣,万马奔腾的势头。

合肥当地的一家媒体,如此描述当时的状态:像拿破仑三世时代的巴黎,像19世纪最后30年的纽约,像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每一个大都市的生命过程中,都有一个“荷尔蒙”喷发期。

2006年,合肥市新建商品住宅的销售均价,约为32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月均920元。在当年“国六条”的背景下,合肥楼市呈现出健康发展的态势。

但此时,一场汹涌的危机已经露头,它将在其后影响城建特别是楼市很多年。

新闻推荐

太平人寿开展“点亮微心愿”活动

本报讯(蒋梦雅)“我有一个心愿,想有个新书包”、“我的心愿是有一本属于自己的课外书”、“爸爸妈妈常年在外务工,我和奶奶一起生活,我希望有一个书包”。个小孩,个小小的心愿,历时一个月的“点亮微心愿...

长丰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长丰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