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广西筑路极限 ——六宜高速公路建设系列报道(中)
烈日下,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的作业,几十辆施工车来回穿梭在工地上。这是记者8月10日在六寨至河池高速公路建设现场看到的情景。
河池地处广西西北边陲,其地理地貌堪称广西“地质博物馆”。全长179公里的六宜高速公路穿梭而过,其地质条件之复杂,桥梁隧道比例之高,在广西高速公路建设史上号称施工难度第一大,但在一万多名筑路人的共同努力下,在500多个昼夜里,他们攻破了一个个难题,谱写着一个个传奇。
广西第一墩:拉会高架大桥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正是拉会高架大桥的真实写照。在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中,3个百来米的桥墩从山谷间拔地而起,直通山顶,气势宏伟。然而,这宏伟的大桥身后却有着一段艰辛的经历。
有16年筑路经历的六河路第8标段项目部经理黎卓勤说:“拉会高架大桥地形之复杂,桥墩之高,是我从事公路建设生涯中第一次碰到,而在区内亦无经验可供借鉴参考。”
该桥位于金城江区侧岭乡南部山区,全长1021.6米,主跨最大为110米,跨越两个曲线段,工程造价1.215亿元。大桥三大主墩高度在90至110.5米之间,均为空心薄壁墩,其中,第一主墩高达110.5米,桥面至地面最大高度约为138米。
施工便道开设,是拉会高架大桥施工遇到的第一个难题。要想修筑桥墩,必须先打通便道,复杂的地形给便道的打通设置了重重障碍,黎卓勤安排老党员莫延遥带领便道施工队,不分昼夜赶工,在短短1个月内,便整出一条通达顺畅的“攻坚生命线”。
进入攻坚阶段,面临着每隔20米高度设计有一大体积横隔板的难题,此类桥梁横隔板的施工,整个广西都未曾遇到。此时,黎卓勤给毕业仅仅两年的工区长赖俊钢委以重任。
接到任务后,赖俊钢日夜兼程,组织工区年轻人成立“青年突击队”,研究图纸,上网查询,爬到高墩施工平台实地对照,反复讨论与总结,最终编制出了一整套符合大体积横隔板施工实践的技术方案,如期完成了第一道横隔板的浇筑,弥补了广西高墩大体积横隔板浇筑技术空白。
2010年5月12日,经过全体建设者艰苦奋斗,拉会高架大桥主墩顺利封顶。
险象环生的瑶寨隧道
“突突突”几个工人借着灯光正在1000多米深的瑶寨隧道里打钻。
地处六河路第六标段的瑶寨隧道是整个六宜高速路所有隧道中最长的一条。该隧道位于南丹县八圩乡瑶寨村西南方向,为分离式隧道,左线长2701米,右线长2717米,最大埋深约270米。隧道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汽车荷载等级为公路-I级,设计行车时速80公里,隧道防水等级为一级,计划总投资14484万元。
瑶寨隧道从2009年3月开始开工,但接踵而来的困难考验着建设者。首先是工程所处区域属于喀斯特地貌,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围岩情况与原设计严重不符,溶洞密集、塌方、突泥、冒顶等各种地质病害频发,进场前施工组织设计的工期计划全部失效。其次是频繁的设计变更,增加了管理难度及施工成本。再一个是大型地质病害给施工带来了巨大的安全管理压力。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该隧道已遇到大小溶洞100多个,遇到溶洞突泥突石、掌子面朝后坍塌塌方10余次。
针对这些困难,该标段项目部与高校进行科研合作,及时抽调有丰富经验的隧道工程师,组建地质病害应急技术小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处理围岩突变、地质病害,现场勘测采集数据、联系监理、分析讨论、出具初步方案、全过程旁站指导处理施工。通过机动性强、技术精到、分工细化的团队协作,一次次迅速处理了溶洞突泥突石、掌子面坍塌、大型空跨溶洞等地质病害,做到了无一起安全事故,保证了工程进度。
截至2010年8月13日,瑶寨隧道左线共掘进1987米,剩余714米,右线共掘进1781米,剩余937米,累计开挖支护完成3768米,剩余1651米,完成工程量69.5%。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
“铜鼓能与人心灵相通,是我们敬奉的神灵,能保平安。”今年34岁的陆朝金,学铜鼓技艺已近20年。作为南丹县白裤瑶族人,他像族里其他男子一样善于...
南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