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全产业链的 某一环节是步妙棋 罗力玮

河池日报 2021-12-16 08:45 大字

据报道,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于近期结合自治区《加快推进柳州螺蛳粉及广西优势特色米粉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为达到一定规模的螺蛳粉原材料生产者提供资金、物料等方面的补贴,鼓励群众投身螺蛳粉原材料产业。该县力争到2023年实现螺蛳粉原材料种养业产值5亿元以上,螺蛳粉原材料加工业产值5亿元以上,将自身打造成为螺蛳粉原材料供应和深加工基地。

在不少地方的认知中,产业链往往是需要人为建立起来的,而且应该在自己辖境内尽可能地延长,最好能实现全产业链。这样的认知当然不能说错,毕竟没有哪个地方会甘为他人作嫁衣裳。自己手上的产业链越长越全面,就越能在产业发展领域“说得上话”“赚更多钱”。

不过,在眼下这个大分工、大协作的时代,以一己之力占有整个产业链常常不太现实,对于一个县区来说,在某条产业链上占据其中一环已经是拥抱产业发展机遇的极佳方式。

一个地方所能拥有的生产要素注定是有限的,而延长自身产业链的努力注定要面对“边际效益递减”的问题——随着在某一领域的投入不断增加,人们很可能发现继续加大投入所产生的效益不断下降。因此,对于县区,最优化的产业发展策略常常不是搞“全面出击”,建立全产业链,而是依据自身禀赋、区位特性,瞄准产业链的某一环节进行重点投入。比如在前面引述的新闻中,虽然螺蛳粉所需要的基本原料罗城县都有生产,但罗城县就没有试图切入生产最终产品的车道,而是瞄准原材料这一领域,既避免了与柳州的直接竞争,也节约了自身需要投入的资源。

选择融入产业链,对县区往往意味着发展方式的转变,对共襄盛举的生产者也同样会带来巨大的转变。过去,农民往往自己掌握从播种到收获再到消费、销售的整个链条,融入产业链则意味着个体农民对生产链条的掌控力相对弱化。这个变化既有势所必然而要面对的原因,也意味着必须面对挑战。说势所必然,是因为“自耕农模式”下个体农户将越发难以充分抗御市场经济的种种波动,需要抱团组队,以集约高效的方式进行生产,哪怕是牺牲一定的自主性。说充满挑战,则是因为生产的主导者从农民、农户变成了公司、市场,而农民农户却仍然要以流转土地、田间劳作等方式挑着重担,“权责关系”巨变之下,如何充分保护农民利益成了地方政府必须答好的考题。

也许有人会担心,不掌握全产业链而专注于产业链某一环节的策略,会导致产业话语权乃至定价权的旁落,进而陷自身于不利。这样的担心有一定的现实依据,但却不一定会变成现实,因为通过改进生产技术和组织管理,参与产业链某一环节的地区,同样可以累积出相当可观的成本优势、质量优势,进而提升自己在产业链中的权重,而这也应该是有志于螺蛳粉原材料生产基地的罗城应该努力的方向。

新闻推荐

罗城:倾力打造酒业产业集群

本报罗城讯(记者/卿要林通讯员/韦如代)“微黄透明、陈香优雅、绵甜醇厚、余味悠长。”近日,中国酒业协会副秘书长甘权领衔的...

罗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