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城加快推动全域旅游发展 把生态“颜值”变经济产值

广西日报 2021-11-02 07:31 大字

游客在罗城天门山景区游玩。

本报记者廖庆凌通讯员蒙增师文/图

“国庆节期间,景区游客很多,7天收入很不错。”近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把镇棉花村深洞屯村民吴俊毅说。吴俊毅原来在外务工,2019年棉花天坑景区开业后,他用打工积累的资金,把位于景区内的自家房子改造装修,开了农家乐和民俗酒店,生活越来越红火。

2017年以前,棉花村是一个深度贫困村,深山中的深洞屯群众靠种植玉米和打工维持生活。2017年,罗城引进外资成立广西罗城棉花天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3.2亿元开发棉花天坑旅游度假区项目。如今已建成悬崖玻璃栈道、天坑大剧院、悬空天梯、悬崖泳池、悬崖酒店等旅游项目和民俗酒店、游客服务中心等设施,几年间获评国家4A级景区。随着旅游业的跨越发展,周边23个自然屯388户共1670人吃上旅游饭。

近年来,罗城全面启动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大胆“念好山字经、写好水文章、打好民族牌”,推动全县旅游业提质增效。今年前三季,该县实现接待游客人数165.48万人次、同比增长75.24%,旅游总消费21.55亿元、同比增长93.84%。

念好山字经,旅游发展按下“加速键”。该县素有山头尖、筷头尖、笔头尖“三尖罗城”的美誉,“山头尖”是指罗城山川秀美。东部武阳江山清水秀、奇峰异彩,与西部剑江十里画廊、天门山、棉花天坑、高山牧场、野马滩风光等绘就仫佬山乡美丽画卷。今年,该县明确提出打造“仫佬文化旅游名城”目标,出台创建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旅游业发展扶持奖励办法(试行),加快完善旅游基础设施。近年来,该县累计完成新建、改建A级以上旅游厕所35座,建成生态停车场8个、共6.3万平方米,三星级汽车营地一个,景区游客服务中心3个,观景台4个,景区游览步道25公里,特色旅游街区1个。

写好水文章,自然生态靓丽活起来。罗城辖区内有国家地质公园和九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0.92%。为让生态“颜值”变成经济产值,让绿水青山成为老百姓致富的金山银山,罗城用心写好水文章,构建以武阳江、剑江为代表的喀斯特山水旅游格局和以青明山、水上相思林为代表的生态康养旅游格局。小长安镇、四把镇获评为自治区养生养老小镇。同时打造“中国好水”生产基地,培育“九千万”“纳翁泉”“野芭蕉”等优质山泉品牌,总产值2.2亿元。

打好民族牌,文旅融合迈向新时代。罗城是全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为打造仫佬文化旅游名城,该县挖掘仫佬族古歌、戏剧、舞蹈等民族艺术,打造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富有仫佬族风情的文化旅游景区,办好重大特色节庆活动,让罗城成为全国仫佬族文化研究中心,成为展示仫佬族文化的窗口。今年,仫佬风情音舞境《妹耍去》成功登陆南宁剧场展演,让更多人了解仫佬族民俗风情。该县积极融入桂西北少数民族风情旅游线路,重点打造仫佬族文化旅游产业链、生态康养旅游链、红色文化旅游链,着力让仫佬族文化和旅游业进入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时代。石围古村、大勒洞古寨获评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小长安镇罗东村崖宜屯被评为“广西旅游名村”。

新闻推荐

世代感党恩 永远跟党走 广西罗城仫佬山乡优秀人才著书庆祝建党百年

本报讯(记者李宗文)昨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前夕,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以独特的方式献礼:100名出生于仫佬山乡的各族优秀人...

罗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