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发展触动农村产业结构神经 河池“农家乐”旅游经济风生水起
本报讯
(记
者
韦学铖)
10月12日,长达20天的广西宜州第二届刘三姐文化旅游节落幕,宜州市刘三姐乡下枧河畔马山塘屯的农民覃永良经营的农家餐厅仍然保持着“旺季”的势头。“家里人忙不过来,还得请亲戚朋友来帮忙。”覃永良说。
10年前,以壮族山歌和民俗为主题的“壮古佬”景点在马山塘落成后,少部分村民就自发开发餐饮等产业。至2011年,基本形成全屯搞旅游,最显著特征是全村村居变成壮族风格的农家旅馆。
近年来,河池致力于打造一批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做强做大旅游产品,积极开拓市场,旅游收入逐年攀升。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各地景区农民像被春风吹醒似的,像马山塘村民一样,亦农亦商,自发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传统简单种养模式,举起“农家乐”的大旗,投身旅游产业并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生力军。
这支生力军以餐饮业为首。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龙岸镇农民古振东10年前开始经营“快活林”餐馆,年营业额高达数10万元,利润是他一家种田地收入的10倍以上。
“农家菜食料正,味道鲜,有地方特色,绝对原生态,很有吸引力。”古振东道出生意火爆的原因。另外,农家餐馆操作简单,门槛较低,成为多数农民首选的投资项目,全市各大小景区景点均有其身影。
其次是农家旅馆,该项目以巴马瑶族自治县盘阳河沿岸农村最为典型,在甲篆镇坡月村,几乎家家都是六七层的小洋楼,一二层自住,其余房间作为旅馆出租。借助“长寿之乡”的美名,引来大量的“候鸟人”等消费群体,坡月农家旅馆回收成本很快,因此越来越多的农民当上了房东。
第三是小型旅游设施,比如泳池,该项目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思恩镇清潭村为代表,沿公路有十余个农民开发的以泳池为主农家乐项目,成为环江、宜州、金城江等周边县市及外地游客的避暑圣地,一到夏季,热闹非凡。
在巨大的经济效益吸引下,河池旅游的发展实际上已经触发了农村产业新一轮结构调整,最为明显的是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农家乐”旅游服务过程中农民通过生产、加工、销售当地特色农产品和提供饮食、住宿、娱乐等旅游服务增加收入。其次是延伸旅游产业链,带动餐饮服务、商贸流通、客运交通等相关的第三产业发展,而且促进了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等农村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同时,“农家乐”旅游带动的相关产业,如旅游接待服务、作坊加工、商品销售、运输管理等,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的就业问题,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
新闻推荐
罗城讯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以全区开展县级行政职权合力监督试点县为契机,通过理清职权、公开亮权、规范用权、合力约权、民主评权,让行政权力在“阳光...
罗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