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山:家门口信访 小事不出村
本报凤山讯(记者/冯辉 通讯员/邓永生)“信访室设在村委会,村民之间讲不清楚的事,都可以到那里去说理。”12月23日,记者在河池市凤山县凤城镇巴旁村采访时,65岁村民彭学周和70岁村民何开勋说起村里的群众信访接待室,一个连声称赞,一个竖起大拇指。
时间回到一个多月前。11月1日,彭学周在房屋后的自家山地除草,发现临近边界的坡地上有一棵油茶树挡住去路,于是顺手砍掉这棵树。不料,这一砍引起轩然大波。隔壁的何开勋称树长在他家山地,要彭学周赔偿。而彭则认为,这棵树长在两家山地的中间地段,是无主油茶树,砍了就砍了,不用承担责任。何开勋说不过,一时火起,冲进彭家山地,砍倒了一棵油茶树和一棵八角树。于是,双方剑拔弩张,两边都喊家人到现场“助威”。事情持续了几天,本是邻居的两家人势同水火,从口头争执险些发展到拳脚相加。11月4日,彭学周来到他心目中的“衙门”——群众信访接待室,向村总信息员邓永坚反映两家的争执。邓永坚接访后,认真登记并展开调查。次日,他约当事双方到现场进行调解。经过细致测量和耐心劝说,当事双方同意邓永坚的调解建议,均表示不再追究对方砍树的责任,两家的山地以中间的水沟为界,保留1.5米的间隔,中间地带不允许种植任何树种。双方随后在协议上签字画押,一场因土地纠纷差点引起的打斗事件得以平息。12月23日,邓永坚对当事双方进行回访,彭何两人对调解结果表示心悦诚服。
记者了解到,在行政村(社区)设立群众信访接待室是凤山创新推行“1234”信访工作模式的一环,即“组建一支队伍,搭建两个平台,强化三级联动,抓住四个重点”。凤山县公安局长华勇兵表示,近年来,边远乡村群众矛盾纠纷逐渐增多,他们到县里上访有三个难点:一是路途较远,二是太花时间和精力,三是不一定能找对人。于是,凤山县从群众的利益出发,加强基层信访信息工作网络覆盖面,将信访工作平台延伸至村一级,在全县98个行政村(社区)设立群众来访接待室,由各村党支部书记或村主任兼任本村信访总信息员,各屯队长兼任本屯信访信息员。建立这支队伍后,就能让群众在家门口反映信访诉求。同时,建立领导干部进村入户下访平台,县主要领导每月下访或接访至少一次,其他县领导每月下访或接访至少两次。
“过去村民要解决一件小事,得费不少劲,结果事情还不一定能办妥。现在好了,信访接待室就设在村委会,村民碰上大事小事都可以找信访信息员解决。”邓永坚介绍,他们设立“来信来访登记”“调解记录本”等,共接待了土地纠纷、邻里矛盾等11起上访,全部在村里调解成功,达成两个口头协议,签订9个书面协议。
凤山县信访局局长韦竞毅表示,推行“家门口的信访”之后,有效解决了边远乡村群众投诉难、信访难的问题,化解了民怨,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截至今年11月,凤山县乡村群众到县级和县级以上的信访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47%和38%。2015年信访总量明显下降,没有非法赴邕或进京上访事件发生,实现“小事不出村,中事不出乡,大事不出县”的目标。
凤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凤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