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走出国门的壮文专家:覃祥周罗伏龙

河池日报 2013-01-21 13:37 大字

在泰国曼谷召开的第十一届泰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中国代表、广西三月三杂志社社长、总编覃祥周(左)给本次研讨会组委会主席、泰国玛希隆大学教授Somsonge Burusphat博士赠送东兰音乐铜鼓。

 

2011年7月26日,在泰国曼谷召开的第十一届泰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一位来自中国广西的与会者用流利的英语宣读他的论文《壮语和泰语的词汇比较》,不时又穿插一些壮语成语解释他论文中举例的“典故”,让在座的三十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对壮族的文化赞叹不已而博得热烈掌声。尤为让所有与会者惊讶的是,中国的这位代表在联欢的宴会上充分展示了壮族“出口成歌”、“以歌代言”的风采。他即席随口唱了一首山歌感谢东道主—玛希隆大学的盛情:“今天来到玛希隆,主人待我像弟兄,接待热情又周到,我们心里乐融融”。接着,又将一首“敬茶歌”献给与会的各国朋友:“好茶装在白瓷杯,茶到面前你莫推。有缘千里来相会,朋友相逢能几回?”他先用英语念了歌词,然后用壮语唱起山歌,同时举起茶杯敬给在座的贵宾。他这情深意切的歌词和大方豪放的情怀以及嘹亮的歌声,赢得阵阵喝彩,将宴会推向了高潮。这位备受欢迎的歌唱者,就是广西《三月三》杂志社社长、总编、壮族歌王覃祥周先生。

祥周先生是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一位壮语文专家。他出生在东兰县大同乡一个壮族农家,少年时父亲病逝。因家庭经济拮据,他辍过学,跟母亲在家务过农。他的家乡大同是广西歌海的一角,农友们往往以山歌伴着农耕劳作。因此,务农其间,祥周先生不仅了解农友们的酸甜苦辣,还深受壮族山歌的熏陶,为他后来研究壮族文化和壮族民歌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他立志弘扬传承优秀的壮族文化。为了这一美好的追求,1983年高考,当时,国内大学还没有壮语专业,他就毅然填报广西壮文学校而被录取。有的人为他的选择不理解,他却高兴地说:“哈哈,没错,我考对了。”

1985年夏天,正值绿树蝉鸣时节,覃祥周从广西壮文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巴马民族师范学校,任壮文课教师。他热爱这份教学工作,所以,非常敬业。他认为,这门课不仅仅是教给壮族学生学会本民族的文字,同时还要使他们懂得本民族的优秀历史和文化。凭着这一理念,他总是尽量拓宽课程空间,添加民族文化的内容。每上一节课,他都根据课文内容并结合社会生活实际编一两首风趣的山歌唱给学生听而把学生带入课文。至今,很多学生还记得他当年上课时唱过的男女对唱的山歌:“猫呀猫,猫呀猫,好的腊肉挂得高;腊肉没有猫的份,早晨夜晚莫来瞧。哥是地上黄金猫,一跃而起万丈高;几多天鹅都吃过,这点腊肉懒得瞧。”这一招,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个个听得入神。他也讲得来神,学生更记得牢又开心,课堂始终妙趣横生笑声不断。这种“以歌引路”的教法,也吸引了其他民族的学生。本来壮文课只对壮族学生开,其他民族的学生则自由选修。但是,因为他的课讲得好,其他民族的学生都纷纷报名来学壮文这门课。在覃祥周的言传身教下,许多学生很熟练地掌握了壮文并运用进行文学创作,接二连三在广西《壮文报》和《三月三》杂志(壮文版)发表了小说、故事、诗歌、散文。学生如此长进,使他十分高兴,更促使他敬业爱岗,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了拓展壮语文的视野,他经常利用节假日深入壮乡村寨采风体验生活,向老百姓解壮族的历史文化及学习山歌,并进行自己创作。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01年广西壮族山歌擂台赛上,他艺拔群芳,获得“壮族四星歌王”的桂冠。尤其令人钦佩的是,他很有语言天赋,业余时间,许多人沉醉于打牌玩乐,他却专心学习外语。几年时间,他自己进修英语,达到了大学水平,又自学了越语、泰语,并能运用自如。他说:“从语音学的角度看,都有其异同的规律,掌握它的规律了,就会触类旁通。语言是人类沟通感情的工具,是友谊的桥梁。我们壮族要走向世界,就必须多学几门外语。”由于他对壮语文及壮族文化有独到的研究,而广西《三月三》杂志社正很需要这么一个懂行的编辑,覃祥周就成为最佳的人选,他于2002年夏天调到了广西《三月三》杂志社任编辑。2006年,他获得了副编审职称,2003年任副总编,2011年任总编,现任社长兼总编。去年,他又评上了正高职称--译审,成为名副其实的壮语文专家,正教授级的学者歌王。

在《三月三》杂志社供职,祥周的工作更专业化了,专业的空间也更广阔了,他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参加国内外许多文化交流活动,业务上达到突飞猛进的提高。这几年,他撰写了《桂西北壮语“非定形容词+名词”的结构关系》、《壮语动词guh的翻译及其用法》、《壮族山歌的创作与翻译》等多篇论文,在中国国家级民族语文翻译学术期刊《民族翻译》和《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由于他业务过硬,2003年至2011年,他应中央民族语文翻译局的聘请,多次赴北京参加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两会”文件的壮文翻译工作,并八次进入北京人民大会堂进行同声传译。他还多次进京参加民族民间文学座谈会或民族语文学术研讨会,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此外,他还经常应邀到一些县市作关于壮族文化的专题讲座,往往座无虚席,好评如潮。正是他对壮语文有较深的研究,2006年,他应泰国玛希隆大学之邀,到该校作了《壮族民歌的魅力》的专题讲座,向该校的教授、研究生们系统地介绍壮族优秀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歌圩盛况等等,他或旁征博引,或以歌代言,他深入浅出的讲座,让在座者了解了中国,了解了壮族是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明的民族而惊叹不已,掌声不绝。

覃祥周集歌王、学者、编辑于一身。《人民日报》、《民族画报》称他为“壮语翻译专家”,香港《文汇报》、《大公报》称他为“壮族诗人”。他走到哪里,那里就有笑语,就有山歌声。2010年11月,他到澳门出席“国际译联第六届亚洲翻译家论坛”,在联欢的宴会上,他用壮、汉、英三种语言演唱的山歌--《我是蜜蜂进花园》,让来自五大洲的600多位嘉宾赞叹不已。当他走下舞台时,一位来自印度的学者走向前去,与他拥抱,然后合影留念。国际译联主席玛瑞安·鲍尔斯(Marion Beors)女士举起酒杯,向他表示祝贺,称他为“不可多得的壮族山歌王子”。( 2012年7月,他参加广西民族民俗访问团到我国宝岛台湾参观考察和进行民族民俗交流活动,在花莲县召开的联欢会上,他以壮族山歌代言致谢主人,同时,用壮语演唱台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顿时,全场轰动,欢呼喝彩。)覃祥周常说:“我们壮族是个很有自强的民族。我是地道的壮族子孙,到哪里,我都要讲讲我们壮族悠久的历史,宣传我们壮族优秀的文化。”这些年来,他把壮族的山歌文化带到俄罗斯、泰国、越南、老挝等国和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还应邀到中央民族大学、鲁迅文学院、新疆大学、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和广西壮文学校等大中专院校讲授壮族语言文化或演唱壮族山歌,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好评。他就是这样,总想把壮族优秀的语言文化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

仫佬族作家潘琦说过:“有一些人,用短短的腿走长长的路,用矮矮的身爬高高的山”。覃祥周,这位出生在桂西北大山的壮家儿子,也许就是属于这种人。

新闻推荐

东兰司法局开展扶贫调研和慰问活动

东兰讯 1月23日,东兰县司法局领导干部一行前往该局联系点——东兰县隘洞镇旱洞村向村“两委”干部进行节前扶贫调研和慰问活动。   ...

东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东兰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