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韦峰:为大山里的孩子“开山辟路”实习生 陆东明

河池日报 2013-08-12 21:04 大字

 

“开学后,孩子们就可以进入这栋漂亮的食堂吃饭了。”大化瑶族自治县江南乡弄丘小学校长韦峰感慨地说。自今年3月动工以来,韦峰每天都到工地查看情况,每个细节都仔细询问。这天傍晚,他又来到这里,看到即将投入使用的食堂,他笑了,是苦尽甘来的会心一笑。

韦峰,1977年高中毕业后便决定留在家乡,担任一名乡村教师。37年站在三尺讲台上的教书生涯,他尽其所能,教书育人。2次担任校长,他认真负责,为师生办实事。

1992年,韦峰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可根据工作需要,学校需要在一名老教师和韦峰之间选择一人,调到距离江南乡有30公里外的九怀小学教书。韦峰主动请缨前往,说路途遥远,年轻人更适合奔波。就这样,韦峰简单收拾行李,便出发了。

“当时十分舍不得还在哺乳期的女儿,留下还在坐月子的妻子料理整个家,心里觉得挺对不住她的。”韦峰感慨地说。

有一晚,同事告知他女儿生病了,他心急如焚地赶回家。当时山路崎岖,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只能靠走路。他在夜黑风高的山路上,整整花了6个小时。看到女儿服药安睡后,他又马不停蹄地往回赶。妻子劝他休息一晚,他说再不回去,就赶不上明天给孩子们上早课了。

就这样,韦峰摸黑走在山间的小路上。太阳升起时,正好赶到学校。

春节过后,村里有许多中年劳动力开始收拾行囊前往广东打工。临行前,有亲戚上门劝过韦峰,说当个乡村教师工资太低了,不如到外面多挣一点钱。

韦峰是家中顶梁柱,一家大小都靠他养活。而当乡村教师的那点微薄工资只能勉强养家糊口,要想改变家中状况,去广东打工看来是个不错的选择。可当韦峰站在讲台上,看到孩子们淳朴的小脸,求知的眼神,韦峰犹豫了。“我走了,孩子们怎么办?”

经过一番心理挣扎,韦峰决定留下来,坚守在教师岗位上。

韦峰教语文、数学、音乐3门课,他上课幽默风趣,许多学生都很喜欢他。因为168名学生都是从不同的村屯赶到学校,路途遥远且险恶,韦峰每到放学时都不厌其烦地嘱咐学生注意安全。而因家远需要寄宿在学校的学生,韦峰更是照顾有加,处处为其着想。在许多学生心目中,韦峰是师长,更像慈父。

尚未小学毕业的蒙程多次动了休学的念头。原来,蒙程家中有6个兄弟姐妹,贫困的家庭已无力承担蒙程的学费。当时担任校长的韦峰了解这一情况后,就与3名老师三次来到蒙程的家,一趟来回就有10公里,经过多番苦口婆心的劝说,蒙程家人被韦峰等几位老师所打动,也知道不读书就无法走出大山,而韦峰与老师们商量后,决定破例免其学杂费,让蒙程安心念书。最后,寒门学子蒙程考上广西大学,现在在大化瑶族自治县第三中学担任老师。

像蒙程这样中途想辍学的学生有很多,韦峰都会尽心规劝,多番到学生家中走访。最后,许多学生都选择返回学校继续就读。

“每次蒙程以及他的家人见到我们几位老师,都会感谢当时老师们的劝说。蒙程回到家乡,还常来看望我。现在想想,所有的辛苦都值了。”韦峰说。

1977年至2004年,学校的教学环境非常艰苦,回忆起那段如“抗战”般的岁月,韦峰是这样描述的:小学坐落在四面环山的山脚下,交通十分不便利,从15个屯赶来的学生要走过蜿蜒陡峭的山路,稍不留神可能就掉下去。师生们从家里带来米和菜,下课后就在一个露天操场上煮饭。而学校内有一个上世纪50年代废弃下来的仓库,白日里,老师们在那儿办公,晚上,大家就架起横板在那儿休息,而学生则是将课桌并在一起作床铺。每年到了枯水季,全校师生一起到11公里外的红水河挑水,应对饮水难问题……

看到孩子们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求学,韦峰感到十分心酸。2004年,韦峰再一次担任校长。他曾多次到县里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同时,4次赶往南宁,希望能得到爱心企业的帮助。期间,患有高血压和骨通风的他,坚持带病去与爱心人士交谈,邀请他们到校实地考察。多番奔波劳碌下,终于得到政府与各界人士的帮助,学校相继建起了崭新的教学楼、学生宿舍楼、教师公寓楼、水池、食堂。

韦峰有一本笔记本,上面详细记录了学生的情况、政府以及各界爱心人士对学校建设的投入等等。他说,现在学校环境大为改善,学生们可以在这么好的环境下安心念书,是他最希望看到的。他希望,让大山里的孩子走出去,闯出一番天地。

新闻推荐

大化劲吹节俭新风见成效得民心

大化讯

 

近日,笔者在大化瑶族自治县六也乡亲身体验了一桩最简单的丧事——丧事进行一天一夜只用一道一师,接待只有一菜一汤,往日大操大办旧习荡然无存...

大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大化瑶族自治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