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的创业 有心的帮助 探访汉台区听障者创业现状

汉中日报 2019-06-28 10:20 大字

?黄梓坤夫妻二人忙碌地售卖锅贴。本报记者 李佩蓉 摄

本报记者 王宴 李佩蓉 见习记者 崔慧芬 就业是民生之本,弱势群体就业更是牵动着社会方方面面的心。近日,在政府的政策扶持下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爱心帮助下,汉台区涌现出一批聋哑人创业项目。他们虽身有缺憾,但心志坚强,通过自己的劳动重燃生活的信心,找到了新的自我社会定位,创造了新的生活。市民也被他们自立自强的精神感动,有人积极在朋友圈转发宣传、有人不惜绕路也要来照顾他们的生意....听障者诚信经营,市民热情支持,无声的爱让他们彼此温暖,也让我们感受到,汉中是一座有爱的、幸福的城市。

“首家听障者创业餐企”被爱成“网红” 近日,汉台区梁州路的“无声重庆鸡杂”店,俨然成了汉中的“网红”。很多汉中人的朋友圈、公益群都有这家店的分享图片。记者实地采访得知,这家“汉中首家听障者创业餐企”是二位毕业于汉中市特殊教育学校高中、今年28岁的聋哑青年席进工、强成军合作开办。他们老家都是宁强县的,顶着家长的反对,将之前打工积攒的11万元全部投资开了这家店,就想做正常人能做的事情,为自己挣得平等待遇和人格尊重。

6月23日,记者走进这家店,拿着没电的手机向席进工比划了一下,他瞬间会意,看了一眼我的手机型号,发现店里没有相应型号的充电器后,又赶紧让店员去隔壁店借了一个。得知记者想采访他,他欣然同意。

席进工用文字向记者介绍:“我们的店是6月8日开业的,感受到很多的关爱和鼓励,也学会了怎样与顾客交朋友和互相尊重。刚筹备的时候,我们原来的班主任杨惠芸老师就给我了很多帮助,比如装修策划,咨询创业优惠政策,菜品口味的改进等等,她还把我们开店的消息发进校友群、朋友圈,动员老师同学、亲朋好友都来捧场。有个‘追风骑行’群帮我们宣传,给我们带来了好几位老顾客,我们很感激。”

杨惠芸说,“他们是我毕业工作后带出的第一个毕业班的学生,也是我第一个自己创业的学生,勇气和胆识都让我很佩服。残疾人就业不易,创业更难,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出色的,必须全力支持,让他们越来越好。他们就像是我的孩子,孩子创业,母亲哪有不操心的?强成军的婚礼我还去给当‘翻译’了呢。”

翻看他们与客人的“对话”簿,“等我从乌鲁木齐骑行回来,教你们怎样炸出美味的花生米,那是我的绝活儿”、“我下次来给你们带我家秘制的卤料,免费送给你们用”“你们很棒,加油!”“好好干,我们会经常来吃,顶你们!”满满都是温暖和爱。

强成军告诉记者,“开业后,就有好几个当年的同学想来店里工作,遗憾的是,我们的店太小,就20来平方米,生意也才刚刚起步,我们两小伙子主厨,媳妇做服务接待,人员已经饱和,实在招不了人,只好看着他们一个个失望地离开。我们的近期目标是:用我们的美味、诚信和坚持把生意做红火,赚钱之后回报特教学校。远期目标是:把店面扩大,再多开几家店,让更多像我们一样的人都有好工作。”

带着孩子来就餐的汪女士说:“我家就住附近,这是第三次来吃了。这儿干净、卫生,味道也好。残疾人创业不易,多光顾也算是献一份爱心。”

无声世界有滋有味 而在汉台区将坛西路,一家颇为特别的小店,一对年轻夫妻也在讲述着一段励志的创业故事。

每天早上,如果不经意路过这家锅贴店,人们都会被门口整齐有序的排队顾客吸引,没有过多嘈杂的声音,大家都在静静等待。而锅贴店的夫妻两个,即使是在最忙碌的时段,也听不到交谈的声音,和他们打招呼,他们多是向你报以微笑,然后继续干手里的活儿。店铺的名字叫“聋人夫妻锅贴”。每一天,他们起早贪黑,无声的忙碌着,把锅贴送给客户,把新的生活方式送给自己。

“开这个店是想攒点钱生孩子。”老板黄梓坤今年26岁了,他在纸上写下这句话给记者看,手在肚子上比划起来,脸上露出了期待的笑容。“我和妻子杨钒之前在珠海打工,我在摩托车厂工作,她在电子厂工作。今年过完年我们就回到家乡,准备在家创业,汉中人都爱吃锅贴,于是我们就瞅准了这个项目,找了本地的师傅学习了3个月,今年3月开起了这家店。”

3个月来,他们这个夫妻店的生意很好,一天能卖五六百个锅贴,每天早上9时之前就全部售罄。他告诉记者,虽然每天早上4时30分就要来店里做准备工作很辛苦,但预计一年能收入6万余元。能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幸福生活,他很满意。

见记者采访他们夫妻,将坛西路环卫工人封农德热情地跑过来说,“这小两口非常不错,虽然言语沟通存在障碍,但他们为人真诚、善良、负责,总是笑对每位顾客。他们做锅贴用的油都是纯菜籽油,味道也好,顾客吃着放心。尽管开店时间不长,但已经有些知名度了,每天早上都能见到顾客在店门前排起长队。”

清晨的忙碌中,他和妻子不时用手语交流一下,也总能配合上对方的劳动节奏,默契十足,眼神中流转的都是满满的爱。食物的香气与他们二人对彼此的爱,每天都在这里静静发酵,我们知道,或许有些感动,本来就无需言语。

听障者创业明星的示范效应 新的无声创业者前赴后继,而已在汉台区石灰巷经营5年的“无声专业修脚”店的成功模板也能给后来者一些启发。

带着创业的梦想,2014年6月,听障者惠财康和妻子王红梅在汉台区石灰巷中段,租用营业房25平方米创办了“无声专业修脚”店。创业初期,他们将“诚信经营、服务至上”作为宗旨,对于每一位进店的顾客,都给予最贴心的服务。小店的生意在他们的用心经营下竟然日益红火,到他们店里消费过的顾客对他们的服务总是赞誉有加。一年以后,原来的小店已经不能容纳日益增多的顾客,他们决定扩大经营。2015年5月,他们增加35万元投资,租下了旁边一个80平方米的门店。

为了进一步提高服务的专业性,他们聘请了专业拔罐、刮痧技师2名,增加足浴技师2名。新店开业后,管理人员和员工队伍达到15人,均为听障者。每天平均接待30至40名顾客,共办理会员卡1500多张,发展会员900多人,预计年营业收入将达到20多万元。经营场所设计有员工和顾客休息区、足浴保健区等,并配备空调、电子无线信息及互联网电视,经营环境大为改善,为更多的顾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如今,前来惠财康的无声专业修脚店消费的顾客总是络绎不绝,他通过自己的勤劳奋斗和不甘屈服的精神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还帮助了许多与他一样的残疾人。为了鼓励和支持残疾人自主创业,2014年汉台区残联将无声专业修脚店确定为扶持点,区残联给予自主创业帮扶资金2.2万元。惠财康的无声专业修脚店在2015年被确定为市级残疾人就业基地,获的帮扶资金6.5万元,2016年他被评为汉中市创业明星。

“残疾人在创业过程中要积极主动的争取一些政府的扶持资金,同时还是要学习一定的管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产品质量,符合市场需求。这样才能有竞争力,才能生存下去。”汉台区残联理事长李振华告诉记者。

政策扶持打开残疾人就业创业门路 创业和就业是聋哑人改善生活状况、提高社会地位的基础条件。“总体来看,汉中市残疾人就业创业仍有很大发展和提升空间。相对正常人而言,残疾人因其自身身体状况、精神状况、自理能力和文化程度等方面限制,就业能力、技术技能水平、就业层次都偏低,待遇也较差。面对激烈的竞争市场,就业压力大,自身创业压力更大。”李振华说。

据她介绍,近年来,在落实国家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政策方面,汉台区积极引导用人单位专设岗位安置残疾人就业和履行残疾人就业保障义务,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去年,在全区36个用人单位中,安置残疾人就业76人,依法征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149万余元。落实残疾人公益性岗位27名,补贴资金8.424万元。并为2017年申报的20名残疾人发放省级自主创业资金10万元。

针对自主创业的残疾人,汉台区根据相关政策,对凡持有残疾证、营业执照、经营期满一年的单位,给予每人每年5000元的扶持。对达到市级扶持点标准(从业残疾人达10人及以上)的单位,每年给予11万元的扶持。“我们会主动将政策和资金送去残疾人用人单位和残疾人创业点,并监管他们将这批资金单独建账,40%用于店面的基础设施建设,60%用于残疾人工资和保险等。目前,张少全盲人按摩中心、曙光盲人按摩中心、秦宇公司已被扶持打造为省级示范按摩和集中就业示范基地。”她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更好地帮助残疾人自力更生,汉台区积极实施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项目,帮助残疾人掌握一至二门的实用核心技能,提高他们脱贫致富的能力。据了解,在今年年初,该区依托技能培训学校,采取校企联合的方式,打造残疾人“手机维修”培训基地,参训人员培训3个月即可上岗,培训6个月即可单独开店。

除手机维修外,针对残疾人的培训还有种养殖、电子商务、手工编织、盲人按摩、针灸理疗等项目,将培训与就业挂钩。例如,从5月15日开始,汉台区针对残疾女性举办了一期手工编织培训,参训的50多人所制作的芭比娃娃、蒲扇、香包等手工制品,被企业在线直接收购。“目前,我们正准备搭建一个联络平台,汇聚更多企业和社会力量,打造更多适合残疾人学习的手工和培训,实现残疾人平等就业,让他们重新找到自信。”李振华说道。

新闻推荐

宁强县召开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工作推进会

阳光讯(记者任军)为进一步加快全县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工作进程,确保创建任务如期完成,6月13日,宁强县召开了创建省级生态...

宁强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宁强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