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守正义将心比心保公平 记宁强县巴山镇人民法庭

汉中日报 2019-06-12 10:20 大字

本报通讯员 雷艺凡

宁强县巴山镇位于县城西南方向,地理位置偏僻、水资源缺乏,自然条件恶劣。1987年巴山人民法庭设立后,三十余年来,宁强法院人多措并举、不畏艰险,将公平正义持续播散在这片土地上。

多措并举,破解“送达难”

山大沟深,林密路稀,村与村过于分散,组和组之间跨距太大,房屋的修建受到地形限制,致使村民居住星罗棋布,应诉材料送达困难,这是巴山人民法庭在工作上遇到的最大阻碍之一。以关口坝村为例,该村第四村民小组与第五村民小组就分列在不同的两座山上,间隔之远,由此可见一斑。“我担心的不是案子的难易,而是在受理案件之后无法在应有的期限内向当事人及时送达应诉材料。”巴山法庭负责人周元林说。近些年,国家经济发展迅速,农村居民外出务工早已成为一种潮流,但发生纠纷之后起诉仍然以户籍所在地提起诉讼,这给法庭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自2014年初调任巴山法庭,为寻求解决方法,保障当事人的诉权,纵然道窄风疾,周元林早已经驱车走遍巴山镇大大小小的每个村落。

面对“路难走,人难找”,首先就要少走重复路。在受理案件之后先要提前做好准备,将短期内所受案件总结分析,找出相邻、相近的当事人,再结合群众“逢场赶集”时进行有效的集中送达;扩大法庭“朋友圈”,积极“串联”村镇及相关部门,寻找有效线索,少走“弯路”。在无法确定当事人去向时,及时与派出所、民政部门、村委会等机构甚至其亲属进行沟通,以确定当事人住址或务工地址,提高送达精准度,提升案件送达效率,维护当事人的合法诉讼权益。

通过多措并举,按当事人生活情况进行区别施策,将留置送达、委托送达、邮寄送达、公告送达、电子送达等方式灵活运用,巴山法庭有效破解了诉讼材料送达难的问题。

环境艰苦,不改为民服务初心

提起巴山镇,很多宁强当地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缺水。尽管这里雨量充沛,但因地势较高、没有地下水的缘故,用水是该镇一大难题。为了让干警稳得住、干得好,周元林煞费苦心。目前,饮用水问题已经基本解决,生活用水需要干警自己从河滩取。尽管环境艰苦,但这并没有动摇干警们为民服务的初心。

巴山法庭辖区内有巴山镇、禅家岩镇、毛坝河镇,这三个镇地处偏远,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很多当事人在处理问题时“认死理”“一根筋”,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办案难度。为此,办案干警秉持“操其要于上,而分其详于下”的态度积极处理案件,做到“一案一谈心”,坚持送法下乡、送法入户、送法入“心”,紧紧抓住问题关键,不拘泥于形式,将心比心,守公正、保公平,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一致好评。

“环境清苦,正是我们苦练内外功、提升本领的好机会,真正做到‘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不辜负党的嘱托。”周元林说。

新闻推荐

广元朝天区:深山村庄的产业振兴路

青翠的大山高耸入云,鸟鸣和着溪水声,显得格外幽静;山脚逼窄的沟谷边,零散的住着农家,房前屋后仅有的小地块里,依形就势填满了大...

宁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宁强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