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抗战老兵的脚步一刻也不敢停歇 ——汉中志愿者寻找抗战老兵记事
本报记者 宋志明 通讯员 贾军 王波
去年4月以来,汉中11个县区秦巴山中不时看到身穿印着“寻找抗战老兵”蓝马甲的身影,120人的队伍中有年过六旬的退休老人、学生、企业家、理发师、医生,他们都是汉中的志愿者,怀着“铭记历史、关爱老兵”的共同目标,放弃周末,起早贪黑,长途跋涉,不图回报,寻找生活在山区、不为人知的抗战老兵。目前,他们在汉中已寻找到48名抗战老兵,其中40名得到民政部门的认定。
寻找老兵的脚步遍布秦巴山区
2014年4月,佛坪县林业局退休干部翟正理了解到各地开展寻找抗战老兵的情况,就承担起寻访汉中地区老兵的重担。他通过网络、微信等方式招募志愿者,很快,近百人参加了活动,组成了汉中寻找抗战老兵团队。
今年5月22日,10余名志愿者前往西乡、镇巴县寻访抗战老兵李大喜、李登进,车子经过麻柳村时陷在一条小河里。所有志愿者下水推车过河,1个多小时后,才将汽车推出河道。赶到李登进老兵所在的高山顶,山风透心凉,所有志愿者冷得直打哆嗦。像这样窝车、迷路的遭遇对他们来说已是家常便饭。
只要得到老兵的信息,他们立即组织出发登记核查。外出车辆是志愿者的私家车,洋县做服装生意的李颖,汉中供电公司魏淑娟,405厂的朱汉平,陕飞的刘小军、刘章剑等人多次提供私家车,不论远近全是自己加油,从未用过团队一分钱。一年来,志愿者的脚步从秦岭山中的佛坪到巴山脚下的镇巴,行程累计近2万多公里。
寻找的脚步在和老兵的生命赛跑
“我们在和老兵的生命赛跑!”从去年5月8日团队在洋县龙亭镇寻找第一位抗战老兵王柏树开始,志愿者们深切地感受到自己的责任和压力。抗战老兵分布在汉中11个县区,并且居住偏僻,其中佛坪县老寿星陈开明100岁,最小的也是86岁。大多数老兵体弱多病,随时都会发病离世。
“我们的脚步一刻也不敢停下来,每当听到老兵离世的消息,心都像刀扎一样痛,我们要尽力,让老兵们不带一丝遗憾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志愿者们时常用老兵的抗战精神鼓励自己,克服一切困难,想方设法寻找抗战老兵,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让他们在有生之年过得更加舒适安乐。
给老兵带来最后的尊严和欢乐
一年多来,汉中志愿者们开展大型活动22次,为老兵募集物资,送去温暖的问候和精神慰藉。
去年12月7日,志愿者在洋县黄家营镇拉开了“汉中2014年暖冬活动”的帷幕,为所有抗战老兵送去营养品、拐杖等生活用品。他们坚持落实每年看望老兵两次的计划,为百岁老兵过生日,同时还发起老兵特困求助、住院资助等活动。目前,志愿者已累计为汉中抗战老兵募集物资和资金近30万元。
“今天的和平生活有抗战老兵们的功劳,我们应心存感恩去帮助他们!”这是志愿者挂在嘴边的话。他们总是抢着为老兵们做家务,组织能歌善舞的艺术家现场表演,为老人们带去快乐。去年8月12日,洋县书法家时继明为老兵任国栋书写了“抗战英雄”匾,老人抚摸匾额热泪直流:“我在豫中战役虎牢关战斗中打断左臂,伤残养伤回家。看到匾,我感到当年的血没有白流!”
今年6月,志愿者们到城固县龙头镇寻访抗战老兵余建哲,打扫干净家里门外,又花5000多元买来沙发、席梦思大床,铺上了崭新的棉被和床单。当小志愿者翟欣瑶把热气腾腾的饺子喂到老人嘴边,老人热泪直流,激动地说:“我都快忘了我是谁了,你们还惦念我,实在感动!”
寻找老兵使他们成为抗战史“专家”
团队负责人翟正理介绍了核实汉中抗战老兵的一套办法。“汉中抗战老兵有自己的行军路线,分在哪些部队,在哪里驻防,有哪些大的战斗,基本是有范围和记录的:东出潼关,血战风凌、守韩城、拒敌在黄河以东,始终没有让日本鬼子踏进陕西。”
在随同志愿者走访中得知,当年很多隶属国民党的抗战老兵在文革时被定上“历史不清白”罪名,大多数人偷偷烧掉了证件,扔掉军功章,现在很难找到能证明自己是抗战老兵的痕迹。志愿者面对这些毫无证据的老兵,详细询问,做好记录;同时还仔细调查年龄、参军时间、部队番号、战友、部队驻地等信息。通过对抗战史的研究,综合老人们提供的信息,一年多来,志愿者根据线索寻找的抗战老兵认定准确率达到90%以上。
新闻推荐
马士琦在第31个教师节的晚上,唤家人早早坐在电视前,赏观央视电影频道“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电影展播”的新片《古路坝灯火》。著名作家莫伸老师编剧并导演的电影《古路坝灯火》,反映的是抗战中迁移到...
城固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城固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