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85岁徐金桥:60多年坚持读报,改变了他的一生

桂林日报 2015-12-15 04:28 大字

?徐金桥在工作室剪报。 记者景碧锋摄

?徐金桥的部分剪报  记者景碧锋摄

□本报记者景碧锋通讯员夏冯斌

读书看报,让徐金桥走上了进步的道路

12月中旬的一天,在永福县城茅江大桥旁,记者见到了85岁的徐金桥老人,他头发花白,身体微胖,走路颤颤巍巍,但说起话来思路清晰,条理清晰。走进徐金桥的家里,房间、客厅里的几个书架上,放满了一摞摞整整齐齐剪好的书报集,书报集上盖有“剪报集”和“金桥藏书”的印章。翻开剪报集一看,国家大事、历史、抗战、旧闻、养生、食谱、保健、致富、生产……内容丰富多彩,囊括了方方面面。徐金桥还有一间专门的“工作室”,用于每天剪报学习。

谈起与读书看报的缘分,徐金桥一辈子都忘不了,因为阅读,他的人生出现了一个重要的转折。

1949年4月,19岁的徐金桥是贺州八步临江中学初中二年级的一名学生。徐金桥在读初中以前,曾读过两年的简易师范学校,因为觉得知识不够用,他继续求学。

那时候,徐金桥就爱读报和看一些文学书籍,负责学校“临江青年”墙报的出版。“临江青年”墙报每个星期出版一期,文章由徐金桥自己写一部分,又从书报中摘录一部分,思想进步、积极,很受老师同学们的欢迎。

徐金桥负责出版的“临江青年”引起了学校里粟健丰老师的注意,他觉得这个青年有点板路。粟健丰是地下党员,他私下试着拿出共青团的相关文件给徐金桥看,并试着问:“你愿意加入共青团么?”

没料到徐金桥一口答应了。不久后的一个晚上,徐金桥跟着粟健丰来到学校旁的一片小树林里,宣誓加入共青团。从此以后,徐金桥可以看到很多党的文件了,思想不断进步。

这一系列的活动,引起了当局的注意,临江中学的一些师生相继被抓,粟健丰老师辞职,徐金桥也不读书了。徐金桥开始跟着粟健丰到贺州的富川、钟山一带组织农会,宣传党的进步思想。

解放后,徐金桥被推荐去军校学习了八个月,相继参加了广西剿匪等一系列重大活动。1958年,徐金桥被分配到永福堡里小学,开始了长达30多年的教师生涯。

66年坚持不懈读书看报,让他收获满满

在上世纪50年代末,即便是在当时的永福堡里,徐金桥也算得上是个知识分子,可是他并不认为自己了不得,只觉得自己“舍得干”。

徐金桥经常读报,可却从来没有给报纸写过文章。1959年,在堡里小学教书的徐金桥听说了堡里人民公社农械厂“红色民兵连”的故事,让他感触颇深,于是便写了一篇叫《一个红色民兵连》的文章投向当时的《桂林日报》,结果刊登了。在当时,能上报纸,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徐金桥心里乐滋滋的。从此,徐金桥的写作积极性大增,《活跃在田间的宣传队》等一篇篇文章相继见报。

随着文章不断见报,徐金桥读书看报的兴趣更浓了。那个年代,各方面信息不便,读报就成了徐金桥了解外界最便利的渠道。徐金桥把报纸上喜爱的文章剪下来,集中分类,分成重大事件、人物传记、科普知识等等。

徐金桥是教师,上课时常常引经据典,给学生讲解国内外大事、科普知识,日常生活常识。很多学生很惊奇,问:“徐老师,您懂的知识真多,您是怎么学的呀?”

“多读书,多看报。”徐金桥答。徐金桥的很多学生受他的影响,也跟着看起了报纸。

师生相互激励,让徐金桥对读书看报兴趣倍增。看到报纸上有自己喜欢的文章,甚至掏钱买上两份;有时出差,就托人在家帮买;报刊亭的老板都熟悉徐金桥,老远看见他,就拿出他需要的报纸。

如今,徐金桥家里订阅了《广西日报》、《桂林日报》等好多报纸,每天看看报、剪报纸,就成了他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到时候我想把剪报捐给图书馆,或者捐给学校,让更多的孩子看到我的剪报集,让他们学到更多的知识。”徐金桥说。

新闻推荐

普法进校园

▲近段时间来,永福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与多个部门...

永福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永福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