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明天是教师节 本报今把镜头对准9位教育工作者他们来自不同学校 在用不同方式为孩子们描绘同样精彩的未来教师节来临之际 衷心向他们及所有老师道一声 亲爱的老师 感谢

桂林晚报 2013-09-09 01:14 大字

正在教孩子读拼音的李祖清

冯云

刘嘉德

韦成元

尊重传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对于整个中华民族来说,不仅是文明与文化的传承,更是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凝聚力的重要部分。

明天是新中国第29个教师节。今天,本报选取了9名奋战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他们中有的在穷乡僻壤孜孜不倦教书30多年,有的舍弃丰厚待遇而与外来务工人员子弟打成一片,有的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教书育人的真谛……不管他们各自有什么特点,他们所做的,都是为了让每一个孩子尽可能地接受更好的教育,立德树人,让一代又一代的有知识、有文化、有抱负的炎黄子孙,实现一个又一个“中国梦”。

“给孩子们上课就是我的整个世界”

人物简介:李祖清,从教36年,小学高级语文教师,现为灌阳县洞井瑶族乡野猪殿村小学老师

30多年前的一次家访途中,李祖清被毒蛇咬伤,从此,他开始拄着双拐教书,每天往返于家和两公里外的学校。30多年来,李祖清没进过一次城,但他说“给孩子们上课就是我的整个世界,只要孩子能走出山里就够了。”

野猪殿村小学只有7个孩子、2名老师。负责教授三年级的3个孩子、学前班4个孩子的老师,就是李祖清。

下午2点,李祖清要去学校上课了,记者跟着他一起走去学校。学校在半山腰,李老师拄着一根木棍每天在崎岖陡峭的羊肠小道上往返。在这条小道上,李祖清曾摔下山崖险些丧命,尽管困难重重,可他从未有过放弃教书的念头。

到了学校,李祖清用一个铁棒子敲打一个铁筒,发出“铃铃铃”的上课铃声。

“今天继续学习拼音,先来复习一下昨天学的内容……”上课时,李祖清的声音很洪亮。孩子们按李祖清指出的声母一个个念出来,在这个小山头上,除了孩子们的念书声和李祖清的声音,听不见其他的声响。

李祖清说,为提高教学水平,他托人从外面买回来一些书籍,有的是文学作品,也有关于如何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的书籍,每天夜里他就研究这些。

三年级的赵景锋说,他很喜欢李老师,“李老师教给我们知识,还会教我们用草绳编辫子、做蚂蚱。”

现在,李祖清已经50多岁,快到退休年龄了。他说,自己不追求高品质的生活,现在一家人也算是衣食无忧,生活很好。只是心里一直有个担忧,“我快退休了,不知道到时有没有新老师来。我们山里人本来就穷,如果没有了老师,孩子们就更加没有出路了。给孩子们上课就是我的整个世界。”

让大家和城里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人物简介:冯云,从教21年,八桂优秀乡村教师,现为琴潭实验学校初中语文老师

冯云是琴潭实验学校的一名老师,这所位于秀峰区东莲村的学校,八成以上的生源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冯云在这里待了21年,她说,自己不会放弃这些孩子,因为他们需要更多的耐心与爱心。

嘴角时常挂着微笑,慈眉善目,这就是冯云带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冯云说,现在自己的班上清一色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在她眼里,每个孩子都善良可爱。

客观地说,农村孩子虽然本分、朴实、纯洁,但来到城市后,有的孩子一时却难以适应,他们有的学习基础差、有的自卑心理严重,甚至一些孩子的生活习惯也会引起同学奚落。

在冯云所教的一个班里,有一名学生每天穿的衣服满是酸菜味,常遭人奚落、看人冷眼,孩子为此不时偷偷哭泣。冯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通过家访冯云得知,孩子进城打工的父母专门卖自制的酸菜,一家人所租住的房子很狭窄,屋里自然全是酸菜味。

了解情况后,冯云耐心与孩子和父母谈心,并把孩子带回自己的家里,手把手教她如何把衣服异味除掉。一段时间后,孩子身上的异味没了,在同学中找回了自尊与自信,性格也开朗多了。

这样的事例,在冯云的身上比比皆是。

正如冯云所说“其中酸甜苦辣、百般滋味浓缩成一个字——— 爱”。不抛弃,不放弃,冯云21年如一日,用爱善待每一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帮助他们和城里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冯云的丈夫说:“冯云最有福气了,因为她有一大群她爱并爱她的孩子。”冯云自己也说,每当看到孩子们一张张活泼可爱的笑脸、触摸到一颗颗纯真无邪的童心,她就感觉:“他们就是我的孩子,我爱他们。”

传承国学经典 为教书更为育人

人物简介:刘嘉德,从教29年,中学高级教师,自治区优秀教师,现为桂林十八中高二语文教师

“其实事情很简单”,刘嘉德这句口头禅被他的学生欢称为十八中老师经典语录之一。刘嘉德喜欢说这句话,是因为他总能化繁为简,善用国学经典教书育人,让学生高效地领悟知识,真诚地学会做人。

语文到底怎么教?深谙教育教学规律的刘嘉德自有一套办法:厚国学,重基础,用大语文的理念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怡情启智。他说,语文教学要回归经典,以宋代大儒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文精神,去衡量自己生涯规划。还要求学生必读《论语》、《大学》等古典经书,以国学经典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辅以适度的训练,解决语文知识与能力二者间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刘嘉德指导的学生参加全国作文竞赛曾获特等奖,而他所带班的学生普遍对国学兴趣浓厚,从国学中汲取做人做学问的道理。

刘嘉德当了22年的班主任,除了语文教得好,他的治班经验也十分丰富。刘嘉德认为,高考成绩并不是学生的全部,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做人的教育。据学生反映,刘嘉德老师平时对学生始终充满关爱,哪怕学生感冒或情绪低落或成绩稍有波动,他都会以润物无声的关爱帮助学生。

“我平时不讲太多大道理,主要通过传统经典文化渗透,让学生明事理。”刘嘉德说,他所带的毕业班都有良好的班风、学风。正因如此,他带的0610班、0910班一本上线及录取均为100%,共有14人被清华北大录取。

刘嘉德并不因为自己的骄人业绩自满,他为人厚道,乐于传授经验,传帮带出更多优秀的青年教师骨干,并在教学第一线勇挑重担,教育教学科研方面也多有建树。

留守儿童的“妈妈老师”

人物简介:韦成元,从教27年,八桂优秀乡村教师,现为永福县堡里乡三多村小学语文老师

在永福县堡里乡三多村小学有这样一位老师,留守的孩子们上课叫她老师,下课则甜甜地叫她“妈妈”。这位老师叫韦成元,扎根山区27年,始终用母亲般的爱温暖留守儿童的心,不离不弃。

三多村小学80%以上的学生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在外打工,家里的老人只能简单地帮照看着。由于学校没有开餐,一些孩子离家有几公里远,他们或饿着肚子上完下午的课才能回家,实在饿得慌,便走近半小时路去镇上吃碗米粉。

韦成元将这些看在眼里,和丈夫商量了一下,决定把中午回家不便的留守孩子接回家免费吃饭。一开始,孩子们并不愿意去,他们知道,老师家里也不宽裕,也要送孩子上学,老师的丈夫身体还不好。面对孩子的理解,韦成元反而劝得更起劲了:“就像自己家一样,自己种的菜不要钱的。”拗不过老师的好意,懂事的孩子每次到老师家吃完饭后,都勤快地收拾好碗筷,打扫卫生。

下大雨天,有孩子来上学时淋湿了衣服,韦成元便烧火帮烘干;考虑有的孩子回家路上不安全,韦成元又把他们留在自己家住;当孩子感冒发烧生病了,她又着急地帮他们拿药打针。

韦成元曾有一名学生是被人遗弃的孩子,是外出打工的村民将她抱回来抚养。知道孩子缺少母爱,韦成元给予了这个孩子特别多的关爱。在一篇作文里,孩子写道:“老师,我从来没有叫过妈妈,我渴望有一个妈妈,你就像我的妈妈一样,让我叫您一声妈妈吧!老师!妈妈!”韦成元看到这心里话,立即在作文评语上写道:“以后我就是你的妈妈。”

韦成元说,孩子毕业后,自己还经常和她联系,关心她的学习和生活。至今,她还是一直称呼自己为“妈妈”。

没有感天动地的大事,有的只是一些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小事,但正因为这些平凡事,让韦成元老师成为学生们心中的“好妈妈”。

韦成元说,留守儿童缺少更多关爱,我要把自己的爱奉献给他们,让他们在成长中没有缺失。谈起自己对学生的期望。韦成元说,我不希望他们个个都能考上大学,只希望他们不要荒废学业,不误入歧途,多读点书,做一个有出息的人就足够了。

新闻推荐

情侣在漓江边发生矛盾 女子被当众“扒光”衣服

近日,桂林市春江苑漓江边上演荒唐一幕,一对青年男女发生矛盾,男子当众脱下女子的衣服裤子。女子在众目睽睽下,被迫走入江中,利用江水来遮挡身体。4月2日上午9点左右,一对青年男...

永福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永福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