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可爱可笑又可悲的王莽
王莽画像(资料图片)
□罗学闰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第一印象很重要。对于王莽先生,他出现在我上初中时历史教科书中,说的是“王莽篡汉”。一个“篡”字,特指臣子夺取君主的位置。这在古代为“大逆不道罪”,至少应该“灭族”。因此,王莽给我的“第一印象”就不仅“糟糕”而且“透顶”了。
秦“二世而亡”、晋(短期统一)、隋(兴亡有时),但夹在“两汉”之间的“新朝”,“来得不太光彩”,“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被绿林赤眉起义弄得惨淡不堪,王莽也在乱军中被商人杜吕“收了购粮证”。光武帝刘秀“灭掉新朝,恢复汉室”,建立了“东汉政权”。有所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封建史学家们的“口水”几乎可以把王莽“淹死”。
后来,“篡汉自立”变成“代汉自立”,史学家站位逐步中立。从相关的史籍中,我也读出了新的意味,那就是王莽“既可敬又可笑更可悲”。
可爱的王莽
作为封建史学家眼中的“窃国大盗”,班固《汉书》云:“鸱目虎吻豺狼之声者也”。翻译过来就是:“一对猫头鹰的眼睛,一张老虎的大嘴,一副豺狼的声音”。这还不算,史学家们所口诛笔伐的是王莽的“欺世盗名”和“沽名钓誉”。
林剑明的《秦汉史》说,西汉末年,皇帝无能,只能由外戚集团或者宦官集团“轮流执政”。“元帝无能,宦官用事”才谢幕,接着上演“成帝荒淫、外戚执政”。这时的外戚首领,就是成帝的母亲、王莽的姑母元后王政君。河平二年(前27年),王氏五人:谭、商、立、根、逢时同日封侯,世谓之“五侯”。
王莽无法躬逢其盛,因为莽父王曼早死。其姑元后怜悯王莽幼年丧父,才将他接“养后宫”。王莽自幼勤学,拜名儒为师,与饱学英俊之士交游,在“骄奢淫逸”的纨绔子弟圈里可算是“一股清流”。早年丧父,长兄早逝,王莽“事母及寡嫂极孝”,还常亲“奉羊酒”去慰问侄儿的老师,特地为长子和侄儿同日完婚,在隆重而热烈的婚宴中,又数次离席去为生病的母亲服药。根据古代的选举制度,王莽完全可以通过“征辟”或“举孝廉”而“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王莽对大伯父、大司马王凤,恭顺无不备至,侍候凤疾“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阳朔三年(前22年)秋,王凤死前,将他托与元后及成帝母子,24岁的王莽被任为黄门郎,也算“入仕”。叔父王商曾上书,愿将自己的封邑分一部分给王莽,“点醒”了元后,永始元年(前16年)追封王曼为新都哀侯,以30岁的王莽嗣爵,并升为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而“进入宿卫”。史家说,王莽“爵位益显、节操愈谦”。他“散舆马衣裘,振施宾客,家无所余”,更在名士、官僚中扩大自己的“朋友圈”,其名声超过了他的叔伯们。
从以上的判断,王莽的“伪装”是成功的,可以算一个值得尊敬的“儒者楷模”。让史学家病诟的还有三件事:
一是以大司马辅政的叔父王根(七叔)“久病请免”,接替王根的按理是淳于长。而王莽通过“告密”(说王根病了淳于长却“很高兴”)、“揭短”(说淳于长与已废的许后之姐私通)等手段“搞掉”了淳于长。成帝绥和元年(前8年),38岁的王莽就坐上了“大司马的宝座”。
二是王莽任大司马不到半年(前7年),成帝死,哀帝即位。其祖母傅氏和母亲丁氏两家外戚得势,“压住了王氏外戚集团的势头”。“不太懂事”的王莽就非议傅太后“与帝并坐”,因言获罪被“逐出朝廷”。而王莽“在朝廷失势,在乡里却声誉日隆”。他的儿子王宇杀死一名奴婢,王莽竟然逼其“自杀偿命”,在“绞杀侍婢”如同儿戏的“官僚贵族圈”引起极大震动。
三是王莽一直注意笼络人士,结好地方官。如孔休守新都相(王莽为新都侯),王莽对他优礼有加,赠以美玉宝剑,从而“收获好感”。哀帝元寿元年(前2年)发生日食,信奉“天谴说”的贤良周护、宋崇等在皇帝面前“吹捧”王莽,王莽又被召回了朝廷。旋即,又因事被贬为“河西尉”。
从这三件事,你看出王莽的矫情了吗?反正我没有。让王莽“重操大司马旧业”的是哀帝“宠信无比、几欲效法尧舜”的大司马董贤(宦官首领)。哀帝死,董贤因“不学”所以“无术”,办不来哀帝的“丧事”。元寿二年(前1年),此时傅太后和丁太后都早已死去,元后“重拾往日的荣光”,即令召回王莽“佐”董贤治事。董贤及其妻子被逼自杀,大司马职位“出缺”。朝臣自大司徒孔光以下共举王莽,被重新任命为大司马,领尚书事,继续辅政。
可笑的王莽
王莽辅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与太后议立嗣君。哀帝无子,决定立中山王箕9岁的儿子刘衎为帝(汉平帝,元帝之孙)。这个刘衎生下来还未满月即患眚病(发作时唇口手足和十指皆青),无法治愈。立这样一个“废物型”的“娃娃皇帝”,可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再次出现外戚专权局面不言而喻。
排除异己,那是“专权”的必然手段,成帝赵皇后和哀帝傅皇后被废为庶人,逼令自杀,这还可以理解。又不准平帝生母卫氏入京,这种“不顾人伦”的做法,引起了汉平帝和一些朝臣的“腹诽”(敢怒而不敢言)。更可笑的是,王莽次子王获因曾帮助过卫氏也被处死,连怀孕的儿媳也在产后被杀。红阳侯王立(王莽六叔)已不居位,也罗织罪名让他“出京师就国”。其他人“附顺者拔擢、忤恨者诛灭”就当然不在话下了。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年),元后封王莽为“安汉公”后,王莽竟然以“太后不宜亲省小事”为名,连他该终生敬仰、以死相报的姑母王政君的权力也剥夺了,这就为人“太不厚道”,王莽成为一个可笑的“真小人”。
王莽由“假皇帝”到“真皇帝”,走得较为平顺。王莽将自己的女儿嫁给13岁的平帝为皇后,得到的赏赐新野田25600顷,赐黄金20000斤,合钱二万万。王莽只接受了4000万,并以其中2300万分给11家陪嫁的贫苦人家,引起巨大反响,上书称赞“安汉公”的竟然达到48.7572万人,可谓“颂声交作”。王莽因此“加九锡”。元始五年(公元5年)腊月,王莽借“上椒酒”毒死了自己的女婿汉平帝,又立仅两岁的“孺子婴”,王莽真如“周公故事”,做起了“假皇帝”(摄皇帝),并以公元6年为“居摄元年”。初始元年(公元8年),“素无行,好为大言”的梓潼人哀章献出铜匮一只,符书中写“王莽为真天子”,王莽就真的“再受命”,将“孺子婴”封为“安定公”逐出未央宫。王莽即真天子位,改国号为“新”。
当上皇帝的王莽则更为可笑:一是王莽在“改朝换代”时,按照哀章所献的铜匮中伪造的符命封拜,城门吏王兴和一个卖烧饼的王盛被封为官。二是改革“地名和官名”,其地名和官名“一律复古”,除非有超强记忆力的都记不住地名和官名。而且“官俸”甚微,不足部分由官吏“自求平衡”(自己去想办法贪吧)。三是改革币制,推出大小钱制度取代西汉的“五铢钱”,又有复杂的换算方式,造成币制混乱,几乎恢复到“以物易物”。四是改革奴婢和土地制度,不仅触动了大商业大地主的利益,而且“五均六筦”,也让更多的民众成为“流民”,“几头不讨好”,导致绿林赤眉起义成为“新朝”的“掘墓人”。五是蔑视少数民族,把匈奴改为“降奴”,把“高句丽”改为“下句丽”,导致边疆“烽火四起”,西域诸国叛乱,西南和东北各族反抗。“新朝”既有内忧,又有外患,只有走向消亡的道路。
可悲的王莽
《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创造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成为史家的“典范之作”。“二十三史”几乎不约而同地采用了这种体例,被称为“纪传体断代史”。王莽也做过“新朝”的皇帝,但史家们几乎无一例外地没有把王莽列入“帝纪”,不承认他的“正统地位”。
林剑鸣的《秦汉史》说:埋葬“新朝”的罪魁祸首就是王莽自己。王莽的“浮夸拒谏猜疑心重、喜怒无常朝令夕改、食古不化顽固迷信”,其治下“官不聊生”也“民不聊生”,赋税和徭役繁苛沉重,百姓“力作所得,不足以给贡税”。史载:地皇二年(公元21年)没入官奴婢者达数十万人。米价由汉初数十钱升至王莽时“米价石二千”,以至“黄金一斤易粟一斛”。真是“苛政猛于虎”,政府“食人”又有民间“人相食”,愈来愈多的人挣扎在死亡线上。
同时,统治阶级内部也分崩离析。纪连海先生说:“王莽被斥为篡逆,刘歆被控为助纣,扬雄被指为美新”。“助纣为虐”的刘歆,曾被王莽聘为“国师”,也与王莽多方“结怨”。怨气达到要“谋杀王莽”的程度。汉王朝的刘氏宗亲诸侯32人,王子侯181人被王莽“废黜”。早在王莽居摄年间,就有刘氏宗族刘崇、刘信举行反莽起义,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又有刘快、刘都起义,始建国二年,又有刘曾、刘贵起义,标志着王莽政权从上到下发生了动摇,其政权基础已经不堪一击。
绿林、赤眉起义,敲响了王莽及“新朝”的丧钟,尤其是大商业地主刘秀兄弟的参战,不仅改变了农民起义的性质,更形成了摧枯拉朽的战争态势。然而,王莽这位“真皇帝”在灭亡前夕丑恶而荒唐的表演,却让我们为他感到真切的悲哀。一是迷信的滑稽表演,采用改名、改年号等“厌胜”手法,毁坏高祖庙,企图慑服墓中神灵,让人不再思汉。建华盖登仙,百官皆暗地说“此似丧车”,而王莽却兴味盎然。展示其在杀害平帝前为平帝祈福的“金滕之策”,还令人假装从东方送来囚车,扬言“刘演已被捕处死”。面对强大的刘氏军队“相攻甚急”,又相信“哀兵必胜”的信条,组织“新朝”将士“嚎啕大哭”。为了麻醉自己,又“选妃立后”,沉湎酒色,搞起了“末日狂欢”。
当然,这些改变不了“新朝”灭亡的命运,徒然增加王莽人生的悲剧色彩。或有言:2000年前的王莽真是一个“穿越人物”。诚斯此言,篇幅所限,不再赘述。
新闻推荐
图①甑皮岩出土万年桂花种子图②兴安漠川乡陆村水井边200年的桂花树图③香火台大年初一插桂枝图④大门边年初一插桂枝...
阳朔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阳朔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