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朔史迹 (二章)

桂林日报 2019-10-06 10:07 大字

□蔡旭

瞻仰孙中山下榻处

当年,孙中山先生就住在这座房子里。

那是1921年,他亲率的北伐船队从梧州沿桂江上溯漓江,在阳朔停靠两日。

漓江边这座其貌不扬的平房,在这里亲见了民主革命的航船,风雨中艰难而坚定的航程。

就在这里,他作了精彩的演讲。

他向广西与世界,宣讲了民国的政治,民国的改造。

宣传“国为民有,国为民治,国为民享之真精神”,宣告“中国为中国人之中国,决不能为非中国人所宰制”。

提出普及教育,提倡科学,振兴各种实业。

指出开发民智,发达财富,首先开道路之交通。

他这次“道经阳朔,自梧州抵此不过四百五十里,已行十六日。”真是感慨万千啊!

过了近100年之后,我才来到这里。

这座当年的学堂,早已不是学堂,却又是真正的学堂。

多少年了,多少后来人同我一样,来学习门楣上高悬的“天下为公”的思想。

来学习这位拄着拐杖高高挺立的铜像,壮阔的胸怀与高瞻远瞩的目光。

当年演讲的全文,就在铜像的底座上,放出永久的光芒。

这时,耳边响起先生的遗训“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为了光荣与梦想,我明白,还要继续坚定地前行。

走读徐悲鸿故居

见到这棵10多米高、两抱围粗、浓荫若盖的玉兰树,便是徐悲鸿先生在阳朔的故居了。

当年,悲鸿先生就是见到这棵树,才在这里住下的。

那是1937年,他乘小舟从桂林沿江而下,为漓江风光而醉倒。

“世间有一桃源,其甲天下山水,桂林之阳朔乎!江水盈盈之,照人如镜,萦回缭绕,平流细泻,有同吐丝。山光荡漾,明媚如画,真乃人间仙境也!”

在一家破败的房屋前,他发现了两棵高大的玉兰树,为它艳如白雪、香气袭人的繁花而触景生情,便在此租房住下。

李宗仁得知后,便让人修建此屋,赠与先生作绘画栖身之所。

徐悲鸿的《漓江春雨》、《走岂渡》、《鸡鸣不已》等名画,就是在此创作的。

他还刻了枚“阳朔天民”的印章,表明了他与此地的关系。

我来到这里,已是80多年之后。

高大的玉兰树只有一棵了。但也已足以作为徐悲鸿故居的物证。

这座单层三开间砖木结构的建筑,现在是这位一代宗师的陈列馆。

我读到了先生在阳朔创作的画幅及其它名作的复制品,追寻着先生在阳朔的生活及他伟大的人生。

故居不大,这棵树与这个人很高大。

我在这里,看到了一座小城对一位艺术家深厚的情。

以及,一位艺术家对一方土地的深切的爱。

新闻推荐

拉网排查全面监管 部门联动力保安全

国庆游玩攻略之部门本报记者唐湘屏国庆黄金周,我区将迎来出游热潮,旅游市场的秩序如何维持,旅游安全如何保障?9月30日下午,201...

阳朔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阳朔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