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花坳,今生不敢忘怀
□朱锋
为了解、认识香花坳,我曾冒大雨、顶烈日与文友数次徒步登上香花坳。香花坳的秀美,香花坳的古韵,香花坳的雄奇,令我今生不敢忘怀。
不敢忘怀的是香花坳的“美”。何谓香花坳?是因了那坳间四季盛开的野花时时散发出清香。那些小小的、细细的、人们一时叫不上名儿的野花,或开在坳上山道的两旁、石阶的缝隙,或开在坳中沟壑、坡上的荆棘间,或开在坳顶古亭的残垣上,人们置身其间,总有一种远离尘世、返璞归真的感觉。与这些野花相伴的还有那些潺潺的溪水、满目的翠绿、悦耳的鸟啼……坳前、坳后的遇龙河、金宝河恰似两条长龙蜿蜒于田野、青峰、村舍间。当如簪的群峰映照着霞光,当如织的田野点缀着碧绿或金黄,当如薄纱般的岚雾在遇龙河、金宝河上飘起,当袅袅的炊烟在村舍间升腾,那怎可是一个“美”字了得!
不敢忘怀的是香花坳的“古”。香花坳位于阳朔县白沙镇与金宝乡交界处,曾是金宝乡从古代至当代1964年前的一条交通要道。经此坳可出白沙、上桂林下阳朔;而从香花坳进金宝后可直达荔浦、永褔、临桂三县区。古道从白沙镇遇龙村至金宝乡大桥村,路面全部由石块铺就,全长7.5公里,宽约1.5米,现大都保存完好。清代同治八年,当地村民曾在古道的中段、香花坳顶建有一处古亭,供来往行人歇息、遮风避雨,现虽年久失修,但古韵犹存。徒步香花坳古道最令人感悟这岁月沧桑的有两处景观:一是从遇龙桥进入古道过一大片田园后,在刚上坡处有一个曹家村遗址,相传“破桂北科举之荒”的唐代著名诗人曹邺就出生在此处,修筑遇龙桥的工匠也出自该村,可现在该地已没有了人烟。该村为何而废、迁往何处?至今无考……二是古道途经一块长100多米、宽约2米的天然石壁,那里布满了许多深陷入石壁中的牛蹄印、马蹄印及人脚印“香花坳、香花坳,金子银子十八窑,窑窑十八缸,缸缸十八锭,锭锭十八两;牛蹄对马蹄,金子银子埋石壁,谁若能够挖到它,可买广东和广西。”民谣中叙述的故事当然仅仅是个美妙的传说而已。古代人员来往、货物运输主要借力于牲畜,千百年来岁月无痕,可这石壁留痕……在这古道上留下“古”韵的还有建于明代、横跨遇龙河两岸、现在仍得到中外游客广泛赞誉的遇龙桥,建于清代、横跨金宝河两岸、目前阳朔县最长、最宽的木质桥梁永安风雨桥……
走上香花坳,最使人铭心刻骨的当属上世纪抗日战争时期在这里发生的一场战事。它再次凸显了香花坳作为关隘之“雄奇”、抗日英烈牺牲之悲壮。作为连结阳朔、荔浦、永褔、临桂四县区的金宝乡,其战略位置十分重要,香花坳即是这条连结线上不可或缺的支撑点。为此,抗日战争时期阳朔县政府退进金宝乡后,以自卫队坚守香花坳旁的朱家寨与日军抗衡,牵制日军使其不敢贸然入侵金宝;而日军在败退时,也以香花坳为阻击阵地,阻止反攻的中国军队及当地抗日武装快速通过香花坳追击日军。香花坳上的抗日烈士墓,掩埋着的就是抗日战争后期,中国军队追击败退的日本侵略者,在香花坳战役中牺牲的一百余名民族英烈。
那是1945年7月23日至26日,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者在香花坳上血战三天三夜,最终以中国军队获胜。这是在阳朔抗日历史上投入兵力最多、持续时间最长、战况最为惨烈的一战。是役,中国军队投入一个团的兵力,日军两个中队约150人,敌守我攻,因香花坳及主峰牛峰堆地势险峻,易守难攻,虽歼敌三四十人,可中国军队却阵亡了一百余名官兵。或许是因为战事紧急吧,中国军队乘胜追击溃退日军,竟顾不上掩埋阵亡官兵的尸体,任其弃之于山坡上、草丛中,时值炎热夏季,尸体很快腐烂、生蛆,其状惨不忍睹。幸得当地富户陈正宣、温有世出钱请人就地掩埋了这些腐烂的尸体。因尸体恶臭不便掩埋及坡陡泥浅等缘故,两年后,掩埋死亡官兵的半山坡上,露出一片阴惨惨的白骨。又是陈、温二人邀集部分村民,用火钳、箩筐,收殓尸骨,装于两口大缸,合葬于山腰平地处。墓前立有一小石碑,碑文曰“卫国保家效忠英勇将士等之墓志”……在这香花坳战斗中捐躯的中国军队官兵,所在的部队曾经是一支英雄的部队,除在这香花坳战役表现出英勇顽强的民族气概外,还在中缅边境与日寇进行过大小战役十余次、歼敌数千人。
香花坳,今生不敢忘怀。最不敢忘怀的应当是在香花坳上抗击日寇而英勇献身的英雄们!我每次站在香花坳上看着那到处绽开着的、散发出淡淡清香的一朵朵小野花,就会想起那些抗日阵亡的烈士们:为了我们秀丽的山河、为了我们宁静的家园,为了我们民族的尊严,他们已与这香花坳、与这满山遍野的野花融为一体。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倩)针对10月12日晚央视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曝光桂林旅游市场秩序问题,当晚,自治区领导,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乐秦,市长周家斌第一时间作出整治指示。...
阳朔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阳朔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