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古民居,该怎样保护和开发?

桂林日报 2015-10-16 05:26 大字

遇龙河沿岸旅游的发展,吸引了大量游客。来潘文思的老屋参观的游客也络绎不绝。

潘文思老屋的门楼。

潘文思老屋的前院属于老人哥哥所有,租给别人开了咖啡厅。图为咖啡厅一角。

骥马村古民居酒店的成功开发,导致村子里老房子的价格大幅飙升,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老屋的开发,更多的老屋已经坍塌了。

骥马村利用古民居改建的酒店古色古香。

9月下旬,本报刊登了题为《阳朔七旬老人:500万元也不卖300年老屋》的报道,讲述了遇龙河畔73岁的潘文思老人,10多年来为了保持老屋风貌,自己花钱装饰老屋,而且在别人出高价的情况下也不愿卖老屋的故事。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老屋值这么多钱?这么高的价钱,老人为什么不卖?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记者试图以潘文思老人和他的老屋以及该村几个古民居酒店为例,探讨古民居保护和在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本报记者景碧锋汤世亮通讯员罗琳娜

遇龙河畔旅游的不断发展,让一幢老房子身价500万

从阳朔镇骑自行车出发,向西北沿遇龙河而上,出了县城,就到了遇龙河旁的骥马村委骥马村。村落四周是大片的稻田和荷塘,田地不远处是蜿蜒的遇龙河,四周青山绵延逶迤。传说,村子四周环绕的青山像一匹匹天马,系马的桩就在骥马村。村子本叫骥马桩村,后来被简化成了骥马村。

村子不仅田园风光秀美,而且距离县城近,2000年后,随着阳朔旅游的兴旺,很多年轻村民去县城务工,而老人仍然住在村子里,村落逐渐废弃。

骥马村是遇龙河畔一个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是清武德将军潘之馥后裔的聚居地。目前,全村100多户600多人,村民大多姓潘,有古民居建筑20多座。

由于骥马村是游客沿遇龙河骑行的必经之地,从2013年开始,不断有外地人或本村的人利用村落的古民居修缮改造成了旅馆、茶庄、咖啡厅等,吸引了大量游客。潘文思老人的老屋位于马路边,被各种饭店、咖啡厅、旅馆包围着。

老屋门口有两个大红灯笼高高挂起,迎着阳光摇曳,似乎在欢迎游客。门楼上挂着一块古匾,上面用篆体字写着“潘府”两个大字,显得古老而玄奥。

沿石砖拾阶而上,进入了老房子。入门后右边走廊上挂满了木制的盆子、手工制作的斗笠、蓑衣等农具,农具的下面有两排板凳,坐在板凳上,屋内建筑一览无遗。这是一栋典型的四合院,砖木结构,斑驳的墙体和地面显示出这栋房子的年龄。

“欢迎参观!”一位老人应声走了出来。老人精神抖擞,说话声音中气十足。

老人就是房子的主人潘文思。老潘介绍,房子建于1702年,在这里居住过的已有12代人了。老屋有三间房、后院和一个小院落。屋内保存着原来的砖瓦、柱子、祖先的牌位、土地神位、床头神位等。这在桂林的很多人家已经很难见到了。

2002年以来,随着旅游的兴起,遇龙河景区掀起了搞农家乐的高潮,村里的老房子一时间成了“香饽饽”,很多村民将自己的老房子装饰后搞旅游或出租给别人。

“当时有人出500万元要我的房子。”潘文思笑呵呵地说,因为他的老房子保存相对完整,交通又方便,而且有500平方米,所以不少老板出高价想要他的房子。2002年,潘文思在桂林跟子女住,突然有一天接到哥哥的电话,称有老板愿出500万元买他们的老屋,他当时就拒绝了。

“我和我哥平分不成了二百五嘛。”他打趣说,钱再多也不能卖,因为这是祖宗留下来的,卖了后代就看不到了。

潘文思说,房子能有人出这么高的价钱买,老屋保存完整、交通方便是一方面,主要还是得益于遇龙河畔旅游的发展,骥马村各种特色宾馆的开业,水涨船高,让老屋一下子身价百倍。

对房屋的修缮开发,使得老屋价值不菲

尽管潘文思不想售卖老屋,但四周村落旅游的发展让潘文思琢磨着如何让老屋发挥自己的价值。他把老屋内原有的木制桌子、椅子、牌匾和收集到的龙雕都进行清理,还制作了中英双语的房子简介,收集了大量的农具挂在大门旁的走廊上。还把老石磨搬了出来——— 每当有游客来,他就在一旁教游客磨豆腐。

另外,他还在院子内摆放了不少盆景,养了鸟,客厅内挂满各种书法绘画,以及与家族历史有关的各类画像。

经过潘文思的一番设计和装饰,来遇龙河旅游的游客从屋旁经过时,一眼就能看到这个历史沧桑,有着马头墙、小青瓦等特色的中国传统农家庭院。推石磨磨豆腐、逗小鸟、举石锁,加上潘文思对老宅历史、屋内设计的娓娓道来,不光对老外,即便是对记者这样的中国人来说,也是非常生动有趣的,能够让游客大致了解到传统中国人的生活。

慢慢地,在这一带,参观潘文思的老宅和听他扯板路,成为很多游客必经的环节。潘文思没有售卖老宅,却摸索出一套利用老宅开展旅游的模式,富于特色。

正聊着,一群游客来了,潘文思迎上去接待。

“你们可以试试我这个石锁。”

“这只鸟听到英语会翻跟斗。”

“真的会翻吗?”有人好奇地问。

“One、two……”老潘走到鸟笼边用英语数起了数,果然每数一个数,小鸟就跳跃着翻跟斗。看到客人纷纷拿出相机、手机拍,老潘自豪地说,这是他特别为外国游客训练出来的小鸟。逗完小鸟,他又给游客介绍起了房子的建筑特色等,忙得不亦乐乎。

潘文思不收门票,这样卖力地讲解,一般情况下,游客都会给一些小费,几块钱到几十块钱不等。特别是旅游旺季,一天忙活下来,也有不少收入。

从老屋开发到古民居酒店开发的思考

很多古民居酒店开发成功,然而高涨的租金和对房屋租赁期的担忧困扰着后来的投资者

据介绍,潘文思的老屋建于1702年,已有300多年了。属砖木结构,有些木料已经腐蚀,房屋的下水道已经损坏不通畅。数百年的老屋采光不足,潮湿、破旧、沉闷,如果看个新鲜,感觉很不错;如果居住,就不是很适合,甚至也是不安全的。

而潘文思对于房子的修缮从根本上并没有真正改变,只是一些小修小补,隐患还是很大的。

大多数老屋都属于集体土地上的村民自建房屋,是不能上市交易的。所以本文前面所说的有人要购买潘文思的老屋,其实是长期租赁,因为根本就购买不了。

随着乡村旅游的开发,资本的大量涌入,很多人长时间租农民的房子开旅馆、经营农家乐等等。骥马村开发得较好的古屋有古韵潘庄、德铭轩、翠影阁、喜鹊咖啡等酒店和咖啡厅,遇龙河畔著名的荷兰饭店、格格树酒店、秘密花园酒店也都属于这种情况。

骥马村周边的朝龙村、旧县村,到处都是外地人租赁当地人房子开设的宾馆。即便是在几年前,有人来租赁老屋,每年的费用不过几千元至上万元。随着这些古民居酒店的成功开发,如今,老屋租赁价格疯涨。记者了解到,德铭轩是只有五间房的一个小四合院,一年的租金达到了数万元。

巨额的租金吓退了不少投资者。骥马村还有十多处古民居没有被开发。对于很多特色酒店的经营者来说,从农民手中将房子租下来,进行了巨额投入,特别是经过品牌运营后,具有了良好的声誉。然而租期满了,若无法续约,农民要收回房产,这该怎么办?这是记者调查中很多经营者最大的困惑。

“祖宗留下的东西不卖”的传统思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老屋的开发

据了解,德铭轩、翠影阁平日里大床和标间的房价维持在400元左右,节假日上浮到1000多元,基本都是爆满,游客大多通过携程网等网站进行预订。

以德铭轩为例,在携程网上是这样介绍的:

毗邻阳朔十里画廊景区,地处一群明清时期的青砖古建筑群中。客栈以古建筑的外观,结合古朴的风格改造而成。客栈除客房外,还设有小阁楼茶座,集乡村古朴、清静、休闲与舒适为一体。

再看看一位房客对德铭轩的评价:最满意最超预期的一次订房经历,老板超级细心。等我们风尘仆仆地开到客栈,老板已经亲自在路边迎接了。来到客房,空调已经开多时,柔和的灯影像等候我们回家般温馨。这么潮湿的地方,居然房间一点潮味都没有,被子蓬松干净,出乎意料地无死角地满意。如果满分是五分的话,我们都希望给十分。睡一晚后,清早醒来,推开窗,轻雾弥漫,真的真的不枉此行!

记者看到,携程网上几乎全是这样叫好的评价。如此小而精的特色酒店是大酒店不能比的,更是当地农民开的农家旅馆没法比的。很少有当地的农民,有能力把自家的酒店经营到这个层次。

像德铭轩这样小而精的古民居特色酒店,位于环境较好的旅游景区,目前在阳朔风靡一时。

德铭轩对老屋进行了全新的装修设计,对覆瓦、木料、采光、排水、室内装饰进行了全面改造,在保留传统的同时,以现代简约的风格为主,让居住在老屋里的人舒适方便,又能发思古之幽情。这样的改造包装和运营,盘活了那些沉睡的老古董,给古民居带来新的生机。然而,这样的经营远远超出了即便是潘文思这样具有一定头脑农民的能力。

所以,记者调查发现,阳朔一些相对比较有眼光的农民基本形成了较为统一的认识,就是把房屋租给有能力经营管理的外地人,自己收取租金,然后帮老板打工,形成这样的经营模式。

德铭轩是来自深圳的一名青年投资者打造的,喜鹊咖啡、翠影阁、阳朔传统太极拳馆均是由外地青年人投入资金打造的。

潘文思今年已经73岁,年龄大了,如果一直固守自己对老屋保护的理念,那么老屋今后会怎样?其实这个答案不难找。记者从潘文思家旁边的巷子往里走,发现有的老屋已经坍塌废弃,有的坍塌了一部分,都是像老潘一样的老人家在守着。

几百年固然是历史的沉淀,然而老屋已经是千疮百孔了。再不从根本上改造修缮,不难想象,过些年头,潘文思的老屋也就是这个样子。

其实,这也是老屋开发面临的一个现实困难:老屋的拥有者往往是老人,从情感上来说,并不愿意把房屋租给别人搞什么旅游,这就导致很多项目无法实施。

有人以为,潘文思500万元都不卖老屋,肯定是家里不缺钱。对此,潘文思告诉记者,他自己是个农民,没有退休金之类的,只有初中文化,同时还有5个子女在外面打工,都不是什么达官显贵,没什么钱,但却对他和老伴非常尊重孝顺,对于卖房一事完全听他的。就这样,房子保留了下来。

就这样,在潘文思“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为了钱就卖了,太对不起先人”的传统观念中,一大批老屋如同老人一样渐渐苍老。

古民居酒店的兴建,是今后酒店发展的一个方向

在骥马村后的山坡上走访时,记者见到了几幢在建的房屋。与平常农村建设的房屋不同的是:这几幢房屋全部是砖木结构坡屋顶,房子有两层,不是很高,下面还砌着石头,房屋有吊檐,还有一个个金兰瓜。房屋的旁边堆着小青瓦和木料,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桂林人建的房子,所不同的是房屋开的窗子更多。

房屋的主体大致基本完成,工人们正在修缮屋顶,布置房屋内部设施。

记者向建房的工人打听“为什么要建这样的老房子?”

“都是老外搞的。”建房的师傅告诉记者,这两年像古韵潘庄、格格树酒店、秘密花园酒店这样具有桂林地方特色的民居改建的酒店受到游客欢迎,特别是外国游客。现在,骥马村里老房子的租金越来越贵。所以有村民把已经坍塌的老房子按照老板需要的样子修缮改建好,再出租给老板经营。

像这样修缮的老房子或装修成中式传统庭院的风格,沿着遇龙河从阳朔镇往白沙镇走,在旧县这样的村落越来越多,整个阳朔县城到处都是。如在阳朔开业不久的全球连锁的高档酒店悦榕庄,就是徽派民居的代表,青砖白墙和青山绿水搭配得非常和谐。

潘文思老人家旁的翠影阁酒店刚营业不久,从外到里都是古香古色的中式装修。拥有传统小门楼的庭院里,人工喷泉正在飞珠溅玉。庭院里花木葱茏,酒店后面到处郁郁葱葱。

“外国人到哪里,消费就到哪里,酒店就开到哪里。”阳朔乡村办的周茂国向记者介绍:以前外国游客都喜欢住在西街,如今不同了,大部分涌向阳朔镇、高田镇、白沙镇乡下。特别是酒店,也从传统的高大奢华向特色型酒店转变,像古韵潘庄、格格树、秘密花园等一大批中国传统古民居改建的中国风酒店的成功和风靡,让酒店产生了新的生机。

“这种利用地方材料改建的酒店,其实国内已经有了,像在国内影响很大的杭州法云安缦。”桂林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的蔡华老师说,“荷兰饭店、格格树酒店、秘密花园酒店的兴建和崛起,可以看得出,这是‘西风东渐\’。骥马村一批老房子酒店的兴建,小型、复古,庭院式的恢复,以及阳朔大批中国风酒店的风靡,都与当下传统的文化复兴等方面分不开。应该说,这是今后酒店发展的一个方向。”

■本版摄影记者景碧锋

新闻推荐

2015中国·阳朔MAXIRACE国际山地越野赛本月28日开跑

本报讯(通讯员李慧)2015中国·阳朔MAXIRACE国际山地越野赛将于2015年11月28—29日在阳朔举行。本次山地越野赛将有中国、法国、意大利、韩国等...

阳朔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阳朔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