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阳朔:清明采茶迎客来

桂林日报 2015-04-10 07:34 大字

工人在忙着采茶,点缀在绿色的茶园中,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记者汤世亮韦莎妮娜摄

▲新茶碧绿诱人。记者汤世亮韦莎妮娜摄

?游客捧着刚采摘的茶叶。记者汤世亮韦莎妮娜摄

□本报记者韦莎妮娜汤世亮通讯员黄院菊

“阵阵风送山茶香,采茶采到山腰上,一朵花开十里香,风吹雨打枝更长……”一首《采茶山歌》,活脱脱唱出了采茶人在茶园劳作时的欢快心声。

都说“明前茶,贵如金”。此话可不假。在经过一个冬季的孕育、几场淅淅沥沥的小雨催发,漫山遍野的春茶露出了苗头。清明时节,阳朔县白沙镇七仙峰茶场,采茶姑娘们忙着在1600亩的茶山里“转山”采茶。这原本是当地的一件农事,如今却成了吸引游客又一风景。

清明节期间,记者驱车来到阳朔县白沙镇七仙峰。蜿蜒的盘山公路两边已是绿意盎然,沿途不少游客在一路游玩拍照。而在七仙峰上,满山的茶树排列得错落有致,不少游客一边采摘茶叶,一边拍照留念。“老家也种有茶叶,但这么大茶园还是没有见过。”来自湖南的游客张先生告诉记者,能体验乡村劳动,又能回归大自然,他感觉这样的休闲旅游很不错。

周汝熹和他的妻子赖玉梅是这大茶山的主人。2000年,因为喜欢茶文化,夫妻俩组织了几位村民,组成了最初的“股东”,承包了白沙镇蕉芭林七仙峰上680亩荒山。山上平均海拔400多米,土中夹砂,云雾笼罩,最适宜种植茶叶。

由于是第一次大规模种植茶叶,周汝熹夫妻跑到南宁、金秀、鹿寨等茶叶基地观摩学习,摸索出了用鸡粪、桐麸、花生麸等作基肥的种植有机茶叶路子。2004年,茶山收摘茶叶3吨。2005年春,周汝熹夫妇在茶山下建起了一座面积为604平方米的标准化生产厂房和4间全自动茶叶保鲜仓库。2006年经有关部门评审后,他们的茶叶已经达到出口标准,吸引了安徽、北京、广东等地茶商前来订货,茶叶最高价格达到了1200元/斤,创下了100万元的产值。

如今,15年过去了,茶山规模从最初的680亩扩大到了1600亩,年产茶50余吨,产值达到500万元,居全市之首。周汝熹趁热打铁,在山下拾掇出了几间客房,并且聘请周边的村民当大厨,为慕名而来的游客提供住宿和茶宴。2014年来茶山的游客达到3万人次,预计今年将突破5万人次。

周汝熹说,茶山上的茶叶品种是经过自己和妻子多次筛选才种植的,目前共有水莲1号、福鼎大毫、福云6号、福鼎大白茶4个品种,根据不同的工艺,制成红茶、绿茶、白茶等。在周汝熹的茶厂里,他们引以为豪的“翠羽”茶的制茶方法则有些与众不同。一般而言,制作绿茶的过程分为采摘、萎凋、杀青、揉捻、造型、烘干。为了使茶的香气更浓,周汝熹选择了用柴来炒青。“像我们这个规模,如果用全机械化,肯定会省事很多。但是滚筒杀青机很容易出现翻炒不均匀、炒青程度不一致的现象。我们采用半手工、半机械的办法,能够自由掌握翻炒速度,及时发现茶叶制作中的问题,例如水分蒸发多少,投叶量是否合适等。”周汝熹说。尽管他们的“翠羽”茶种植面积只有60亩,年产量不足200公斤,但还是成为了“香饽饽”。2009年,周汝熹加工的茶叶获得广西(柳州)春茶节第七届“桂茶杯”绿茶类特等奖。在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翠羽”作为精品茶参展。荣获第八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而周汝熹的茶山,也被自治区旅游局评选为广西农业旅游示范点。

新闻推荐

阳朔县世外桃源景区管理部经理工会主席刘海芳从一名景

▲阳朔县世外桃源景区管理部经理、工会主席刘海芳,从...

阳朔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阳朔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