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得其环中”浪石村

桂林日报 2014-05-15 13:36 大字

?古建筑群

▲保全寨东门

?观音山

▲龙头桥

▲古村门上书“得其环中”四字

▲古街道

□朱锋莫树英谢飞文/摄

《庄子·齐物论》记载:“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在这里,庄子用以比喻无是非之境地。在阳朔县杨堤乡浪石村,古村门上方现仍依稀可辨“得其环中”四个大字,想必这里的先人也是要告诉后人,这是一方宝地,无是非争议,要好好珍惜,尽心守护。

筑于漓江畔的浪石村真是一方宝地。该村依山傍水,村前漓江碧水缓缓流过,数片礁石江边击浪,其声悦耳动听,浪石村由此得名。江对岸青峰壁立、气象万千,漓江景区中的著名景点鲤鱼挂壁、将军山即在此处。村落上下良田千亩,处处水肥草美、时时瓜果飘香。村后尤为奇秀,童子拜观音、雄狮跃五掌等景观令人叹为观止。童子山下有一股清泉流出,专家检测后称其为漓江流域最好的饮用水之一……浪石村可谓典型的鱼米之乡。

据《阳朔县地名志》记载,浪石村建于1740年,至今已有274年历史,现有人家近百户。自建村以来,该村可谓“得其环中”,虽清末、民国时期社会动荡,可浪石村仍“独得其佑”,村中古建筑、古文化遗存大部分得以保留下来。这些古建筑、古文化遗存主要有:古村门、古民居、古铺台、古桥梁、古村道、古码头、古寨堡和五姓古祠堂(已废)。浪石村至今保留较完整的是古民居,共有26间、占地约30亩,这些民居极富桂北民居特色——— 坡屋面、马头墙、石板路、天井小院落。与其它桂北民居建筑规划不同的是:该村在整个村落的建筑布局中,几乎没有防范、抵御外敌入侵的意识,各巷道、各建筑单元相互贯通,不设栅门、炮楼等。据当地村民介绍,该村建村近300年,之所以平安祥和,主要得益于村后的观音山和村上游的龙头桥、下游的龙尾桥。浪石村后的观音山形象逼真,尤其是在清晨朝霞的映照下,几乎使人疑为“真神”,肃然起敬;村南、村北的“接龙”桥,古朴坚固,其连通外界的重要作用不可低估,每每使人怀有感恩之情……可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这些都不足以“支撑”浪石村的祥和平安。

真正能“支撑”浪石村祥和平安的应该是这个村的人,是这个村庄历代出类拔萃的杰出人才。自建村以来,浪石村代有人杰。早在立村初期,因“才学超群”,卢启松、卢启荃就被清廷授予貂武都尉职衔,其夫人林氏、谢氏均被诰授三品淑人;民国时期,卢必寿、卢德寿都毕业于桂林法政学校,卢必寿曾任广西富川县长,卢德寿历任广西邕宁县、兴安县县长。卢德寿之子卢蒙坚,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以厅级干部身份离休。浪石村人曾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投巨资在村后山坳上筑有一寨,名保全寨,为在动乱年代保全全村人的身家性命提供了一个避难场所。“得其环中”乎?优越的地理自然环境当然会影响、作用于人的心理及思想,但丰沛的人脉、周全的硬件建设、雄厚的财力,才是不可或缺的保障,即所谓事在人为。

新闻推荐

阳朔县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根本上整治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遇龙河乱象遇龙河:呼唤长效管理机制

▲整治后的遇龙河,还沿河两岸最初的自然生态之美。通讯员苏宁摄▲依法拆除遇龙河边违建“农家乐”。▲...

阳朔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阳朔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