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幸福指数,让游客来了还想来
本报记者 陈健民 陈尤英 本报通讯员 龙燕秀 贺振敏
编者按 旅游业是“无烟工业”,是低碳高效产业。国务院为了使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去年12月1日下文创建一批“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广西的桂林市名列其中;崇左市和北海围洲岛也将进行旅游改革和试验。
时过半年多,改革试验应该如何搞?阳朔县在提高游客幸福指数上做了有益的探索,旅游业已成为该县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他们的经验值得各旅游区借鉴。
“让所有来阳朔的人都感到舒服,从而来了还想来,玩了还想玩。”阳朔县委书记谭峰一开口就有点“怪”。
去年12月1日,国务院下文创建一批“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有的试验区争试博彩业,有的争炒房地产,有的争升高行政级别,有的盼政策等资金……谭峰怎么开口就谈游客的幸福指数呢?
工业要讲利 让钱投了还想投
旅游要讲爽 让人玩了还想玩
“区外的试验区已是风生水起啦!” 阳春4月,阳朔县调研组考察区外“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一回来就有人喊开了,“人家客房已提到万元/间,地价已由30万元/亩提到70万元/亩……”
“别头脑发热了,我们别寄希望于一个口号。”冷静的谭峰听后摇头说,“我们还是要扎实打好基础,不要人来了没处住,被怨卫生环境差。像我们广西从扫地做起,搞清洁工程,绝对是对的。”
“旅游业是创造幸福的产业。人家来玩就是寻开心。试验区不舒心,没有幸福感,旅游能游得起来吗?不少大城市,项目多,房地价高,游客幸福吗?”谭峰透露,“很多投资者不愿来阳朔,就因为企业利润最大化与幸福指数最大化的矛盾。企业要多占地建高楼,却有碍风景,所以招商难。有人以为这样难发展,可阳朔还是发展了。”
是呀,阳朔县自2007年起已连续3年游客量以100万人次递增,去年达720万人次,在荣获世界“最佳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中国旅游强县”等称号之后,2010年5月又被评为“全球旅行者最钟爱的亚洲旅游城市”;而GDP、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也分别由2002年的11.1亿元、9000万元和1985元,增至去年的42.9亿元、3.3亿元和5361元,2009年旅游总收入占全县GDP的55%,旅游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65%;已连续两年荣获广西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
上半年,赞比亚总统班达和加蓬总统邦戈先后游览阳朔,都不胜感慨:这里的生活真幸福!
“这就因为阳朔有一种恒定,有一种不变的东西,那就是提高游客的幸福指数,使之来时‘宾至如归\’,走时‘不忍离去\’,来了还想来。”说着,谭峰又以期待的口吻说,“在阳朔安家的外籍‘街民\’,虽已不下百人,但有180多个总统总理来过阳朔,我们能否让总统总理来了还想来呢?这就是我们的目标。”
玩爽须三好 山好水好空气好
试验路千条 低碳净气是首条
在阳朔流传着一个真实的故事:1998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来桂林游漓江,到阳朔兴坪镇渔村看沼气。他兴致勃勃地走家串户,看了沼气炉又看沼气灯,以至于不知不觉地玩过了头,让下一站迎候他的香港特首,比计划多等了两个小时,成了海内外的佳话。
兴坪渔村何来这般魅力?就在于用了低碳的沼气,少烧或不烧高碳的秸秆。烧1吨秸秆可是要排放1.8吨二氧化碳呀!有谁不懂空气干净,景区干净,人也干净?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如家家冒烟,乌烟瘴气,克林顿能有游兴吗?
阳朔人顿悟:山好水好还要空气好呐!于是,打造低碳阳朔形成共识,迈开步伐。
大力推广沼气,阳朔很快建起沼气池3.9万座,入户率达62.2%,排碳减少过半,还相当于封育了10万亩林地,每年吸收二氧化碳180万吨,释放氧气160万吨。
10多家砖厂排碳严重,关!
化工厂、淀粉厂、糖厂等17家高碳企业,关!
建选矿厂等6家企业税利可观,环保部门却铁面无私:否!
就这样,“十一五”以来,阳朔县主要污染物削减了40%,去年二氧化碳排放量979吨,人均比全国人均减少近一半。该县荣获了“自治区卫生县城”、“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十大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自治区文明县城”、“中国十大文化旅游休闲县”等称号。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塔勒布·瑞法依称赞阳朔为:“旅游元素完美胜地,山水人文和谐典范。”
今年,建设低碳旅游试验区又成了阳朔县的重头戏:人工造林9000亩;新建沼气池1000座以上;用起了太阳能路灯;跑起了200多辆低碳电瓶车;巧用人工湿地过滤治污,结束污水直排漓江的历史;1万多辆观光欢跑的零碳自行车也成了亮丽的风景线。
旅游图开心 吃住行玩都想顺
转型为游客 彬彬有礼财自来
“传统农业向旅游农业转型,传统农民向旅游从业者转型,传统居住型乡村建设向旅游接待型新农村转型。”县长谢灵忠说,“每天两三万游客进来,有谁不想吃住行玩都顺心?我们能置人不理,理而无物吗?不来个‘三转型\’能让大量的游客开心吗?”
由阳朔、白沙、兴坪、葡萄4个镇串联一体的百里新村风景线,种了6万多亩金橘。该县通过扶持使之变成了“旅游园”,办起了30多家金橘农庄、金橘饭庄,有的还合股办起了度假山庄。
月亮山下的历村,办起60余家农家乐饭店,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人均收入从1000元增至两万元。其中,年过花甲的徐秀珍成了会说8国语言的传奇导游。游客称她为“月亮妈妈”,已两度做客央视节日。
更有意思的是,美丽的漓江以及村庄、农具、牲口等成了高级道具,成就了张艺谋执导的吸引中外游客的《印象·刘三姐》,300多农民成了“国际演员”。
一棵普通的大榕树,就因拍过电影《刘三姐》,阳朔人便将其打造成景点,使之成为世界上最赚钱的树,年收入数以千万计。当地农民还制作“刘三姐”画扇,远销30多个国家。
就这样,“三转型”使接待游客的人、财、物等极大丰富,阳朔简直成了旅游超市,其中旅游床位由1000多张增至2.5万多张;旅游从业农民发展到近10万人,接近全县人口1/3;创出了5A景区1个、4A景区2个、3A景区4个,成了联合国世旅组织确立的首个中国县城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标观测点。
如今在阳朔的玩法可谓五花八门,有洗泥巴澡,攀岩游、洞穴游、体验游、美食游、访古游、探险游,等等。难怪世界最著名的旅游杂志《孤独星球》用欲扬先抑的方式推介:“请不要去阳朔,去了就再找不到回家的路!”
阳朔县还将加强文化游、修学游,正利用被誉为“外语角”、“地球村”、“洋人街”的西街,整合13家注册的外培学校资源,再引进大型外语教育机构,推进国际文化交流合作,打造“中国外语第一城”。
干净又有礼 体制机制要保驾
整合谋共赢 客欢民富相益彰
本报贺州站的记者有过这样的感动:他近期路过阳朔,将车停在路边,吃饭回来时发现一位陌生的老人一直在守护着车子,原来是他忘记关上车窗。这老人为何甘做“守护神”呢?
“原来,不到19公里的遇龙河漂流就冒出18个码头、18家公司,常为抢客争吵斗殴,曾发生了游客安全事故。”时任该景区管理主任沉痛地说,“搞得我焦头烂额。”
2006年,阳朔县由政府主导成立了溯源遇龙河漂流公司,改变小、散、乱的管理体制,整合各种资源和利益诉求,开启利益共同体,管理一体化、标准化新模式。
实行该模式,真是多方得利,皆大欢喜:原来的筏工重新上岗,收入上涨;同时拿出总收入的10%来反哺沿岸居民,去年的分红总数就达800万元,有关居民人均分到500元以上的红利。
于是乎,居民更积极参与维护景区服务和游客权益,以至于出现了那位老人甘当“守护神”的一幕,使景区收入大幅增长。
遇龙河模式很快被“克隆”推广至十里画廊、漓江等景区。30平方公里的十里画廊景区有大榕树、月亮山等7个景点,将合而为一,以打造5A级景区,1.2万原住村民均积极配合整合管理。高田镇凤楼村的徐大伯赞赏说:“这不仅提升景区档次,规范管理行为,还提高了服务质量。”
6月11日,阳朔县获国家旅游局确定为首批全国5个旅游标准化试点县之一。
新闻推荐
阳朔,我区唯一的“中国旅游强县”。在自治区、桂林市正确领导下,阳朔县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强县之路。旅游强,阳朔强。阳朔县委书记谭峰说:“坚持科学发展观发展旅游业,凝心聚力建设旅游项目铸...
阳朔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阳朔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