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茶青长,瑶家采茶忙
4月16日,在兴安县华江瑶族乡同仁村委桐子坪,瑶族妇女赵秋淑带着女儿在自家的竹林里采摘茶青。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采茶是她们主要的收入来源。
村民在老山界六垌茶业工厂晒茶。制茶厂在当地有关部门的引导下提高了规模,也给当地增加了就业机会。
华江的一家制茶厂里,今年新制好的六垌红茶准备包装。
几位游客在华江竹岭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体验制茶。华江野生红茶越来越受到各地游客的喜爱,成了当地的特色产品,也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高寨村的一名贫困户将茶叶卖给村里的合作社。今年的茶青价格比往年都好,卖茶青成了疫情期间困难群众的重要收入来源。
自称“隐者”的刘伶,每年自己采茶、制茶,很多工艺都要亲自把控,谷雨前后一个多月,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很少出门。(刘伶提供)
华江23万亩竹海里生长着许多野生茶树,是制作红茶的上佳原料,深受市场欢迎。
□本报记者何平江通讯员何立松
猫儿山脚下的兴安县华江瑶族乡,生长着23万亩毛竹,滋养着一方生态,也滋养着无数野生茶树。每年谷雨季前,当地百姓就开始上山采青、制茶,缕缕清香随着温润的空气弥散在山林间。由于茶树生长环境好,工艺提升,近两年华江野生红茶很受欢迎,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更是成为了当地贫困户的主要收入来源。
谷雨节气前两天,记者来到兴安县华江瑶族乡同仁村委桐子坪瑶寨,正巧遇到瑶族妇女赵秋淑带着女儿在自家的竹林采摘茶青。母女俩穿梭在竹林下,手腕轻转,指尖跳动,不一会竹篮里就铺上了一层翠绿的嫩芽。赵秋淑每年这个季节都会到山上采茶,一个人一天能采到6斤左右,“现在不少茶厂收购茶青每斤20元左右,我自己也制茶卖给游客,一斤可以卖到300-500元不等。”
这天下午,高寨村的李辉茂也带着新采摘下的茶青来到兴安竹岭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收购点。由于品质好,李辉茂的茶青也卖得了好价钱。李辉茂是高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也是家中的主要劳动力,家里的主要收入来自他在外务工和家里的竹林。近年竹子不好卖,今年又遇到疫情不能出去打工,家庭收入骤减。“幸好进入4月份,山上的茶叶长出来了,现在收购价格也比往年高,每天去山上采茶的收入可以帮助我们度过疫情这段非常时间(时期)。”
实际上,当地有关部门已经考虑,不仅让竹林中的野生茶成为百姓度过疫情的重要收入来源,更要把华江优质茶叶打造成特色民族经济品牌。
采用华江当地野生茶叶制作的六垌野生红茶色亮、香浓、味醇,在清朝时曾是贡品,但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制茶工艺不佳,只能作为百姓自己家用的土货。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生态饮品需求的提升,六垌野生红茶受到了市场的青睐,村寨里也多了不少专业合作社和茶厂,制茶水平不断改进,茶的品质也得到很大提高。当地一位痴心制茶十几年的制茶师傅“隐者刘伶”做出的茶叶,每斤价格能卖到1200元,而且供不应求,“主要是我们这的茶树生长在竹林下,属于半阴生长,又是纯野生的,无论口感还是品相、香味都属上乘”。
当地有一些上规模、知名度比较高的茶厂,例如桂林老山界六垌茶业、老鸦啃茶业、竹岭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等,老板都是爱茶、懂茶之人,甚至是“茶痴”,他们在当地统战部和乡党委政府引导下不断扩大规模,也带动着周边百姓参与到产业的发展。有的希望能把市场规范起来,从茶青开始就保障质量,有的希望能扩大规模,给老百姓更多收益,有的更希望把当地文化和茶的精髓相融合,让华江野生红茶的品质不断提升。
对口服务华江瑶族乡的兴安县委统战部经过市场调研,认为发展华江野生茶可以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能促进老百姓增收,带动当地脱贫。
去年,当地还专门请来了桂林茶科所的专家,免费给村民培训种茶、采茶、制茶技术,希望老百姓能依托猫儿山旅游,把茶叶做成致富的新路子。这一举措在今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把很多村民困在了家中,尤其是一些贫困户,由于无法外出务工,几个月来几乎都没有了收入来源。但去年学到的采茶、制茶技术却派上了用场,光是采摘茶青,一个人每天都能有100多元以上的收入。
为了提高茶叶的品质,兴安县委统战部与华江瑶族乡多方筹措,引导一些制茶大户和农村致富带头人引进人才和先进设备,今年的茶青收购价也高于往年。同时,一些茶厂还优先聘请贫困户到厂里打工增加收入。
下一步,为解决野生茶茶青产量低的现状,兴安县委统战部与华江瑶族乡计划在当地建设野生茶种苗培育基地,免费送给农户在竹林中种植,提高野生茶树的密度和产量,切实壮大瑶乡特色民族经济品牌,让一片片嫩绿的叶子成为脱贫的“金叶子”,让瑶族百姓在茶香中走上致富的康庄大道。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记者何平江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静通讯员蒋甲济)3月31日,在兴安县崔家乡“全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温控大棚育秧温室里,工人正在播种劳作。这...
兴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兴安县这个家。